美國強刺激措施多方影響漸次顯現

  美國醖釀了數月的高達1.9萬億美元的經濟救助案已經落地,另一項金額為數不少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也正在醖釀之中。在記者採訪調研中,分析人士認為,美國鉅額刺激提振經濟的目的十分明確,但是史無前例鉅額經濟刺激措施的出台,多方溢出效應也錯綜複雜,需要認真觀察。

  各界人士對於鉅額刺激措施可能對經濟形成提振的看法基本上趨於一致,但仍有不同。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認為,今年美國經濟增長有望達到6.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樂觀地預計,拜登1.9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將使美國GDP在未來三年增長5%至6%,且刺激計劃不僅能促進美國國內經濟增長,還有助於刺激全球復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言人格里·賴斯表示,“我們看到,就全球增長而言,可能會出現積極的正溢出效應。大多數國家將受益於美國需求的增長……因此,這有助於全球經濟增長和復甦。”

  相對於上述樂觀態度,《經濟學人》刊文則表現出其擔憂。文章認為,美國正在進行一項不可預測的三管齊下的經濟試驗,其特點是歷史性的財政刺激規模、美聯儲對短期高通脹更為寬容的態度以及迅速增加的鉅額儲蓄。這個試驗是二戰以來從未有過的。美國和世界面臨的危險是經濟過熱。如果成功,美國將避開日本和歐洲陷入的低通脹、低利率陷阱;其他央行可能會效仿美聯儲的新目標;大規模財政刺激可能成為應對衰退的常規做法。然而,風險在於,美國將面臨債務和通脹不斷增長的問題,央行信譽面臨考驗。

  記者綜合採訪調研了國內專家的看法,在經濟增長這個問題上也同樣表現出樂觀和謹慎。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對記者説,美國鉅額刺激政策對本國來説絕對有利,會帶來美國經濟的高增長。今年美國經濟增長可能遠不止5%,經合組織認為是6.5%。觀察一下去年美國的GDP規模,就能看到新增需求規模不小。“放水”的結果是經濟的高增長,比如,加上約兩個百分點通貨膨脹率後的名義GDP增長會非常靚麗。總體來説,美國今年的經濟增長表現可能將明顯好於其他發達經濟體。

  在陳鳳英看來,從美國經濟情況來看,這麼大的刺激規模已經超出預期。這種有意大“放水”的一個結果是,有可能使中美之間的力量格局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她認為,今天的博弈在為未來做準備。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對記者表示,美國的刺激政策效應可能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進一步增強世界經濟復甦的動力,會使美國市場需求快速回升,全球的商品和投資需求也會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拉動。她認為,在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寬鬆政策刺激下,今年世界經濟復甦應該是大概率的,只是增長幅度尚難估計。目前來看,疫苗的普及給經濟復甦帶來了更多希望,供需間會慢慢形成良性循環,全球人員跨境流動、全球貿易的恢復會逐漸展開。

  趙萍指出,另一方面,這樣的刺激政策也會通過美元這種國際貨幣的傳導,帶動像大宗商品價格的走高,從而推升全球生產成本。

  大宗商品價格在去年年底以來就已經進入到一個上行的通道。據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觀察,大宗商品市場上價格已經上漲較多,部分商品價格已經和疫情初期追平,有的已經超過2019年底2020年初的水平,銅價更是接近歷史最高點。

  對於美國而言,這樣規模的刺激措施大幅提振經濟的目的十分明確,但是對經濟刺激的效果會如何?

  在趙萍看來,美國的大規模刺激政策,短期提振作用很明顯,但是能否持續,還要看供需之間的聯繫能不能變得非常鞏固。此次出台1.9萬億美元經濟救助計劃後,預計大宗商品價格還有進一步上升的空間,這必然會推升企業的原材料成本,對於還處於恢復階段的企業來説會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如果市場需求的恢復速度能夠快於成本上升的速度,整體來説可能會有利於全球經濟復甦。”

  但是,趙萍認為,需求的恢復速度存在着很大的不確定性,有這種可能性,但不一定必然出現。因此,大規模刺激措施的實施效果需要看美國經濟復甦的速度與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之間的博弈結果。

  另外,對於美國經濟而言,趙萍認為,政策空間已經不大,實體經濟復甦過程中還面臨成本推動型的物價上漲和需求拉動型的物價上漲的雙重壓力,挑戰仍然不小。

  從去年以來,在美國無限量寬鬆貨幣政策和積極擴張的財政政策組合拳下,國際金融市場已經開始做出反應。今年年初至今,加上疫苗投入使用帶來的樂觀預期不斷髮酵,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更為劇烈。敏感的市場還擔心,這些經濟利好必將引發通貨膨脹,導致美元貶值,在世界上產生連鎖效應,不利於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

  從金融市場表現來看,美國國債收益率的上漲、美國科技股的調整、匯率市場的波動、大宗商品市場的表現都十分明顯。

  記者調研的專家認為,最近美國債市、股市、匯市和大宗商品市場的波動劇烈,誘發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經濟因素,也有疫苗投入使用等因素的影響,這種波動目前來看還沒有到結束的時候。

  陳鳳英説,刺激政策出台的一個明顯效應就是流動性會更寬鬆,因此股市開始做出反應,大宗商品價格也有所體現。現在美國股市已經上漲到31000-32000點,顯然已經太高。

  對於市場普遍關注的通脹預期帶來的國債收益率快速上漲現象,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海洲認為,此次美債利率上升速度極快,短期觸發跨資產波動,背後原因就是美國的貨幣政策寬鬆和財政政策刺激力度較大。

  不過,在高善文看來,國債長短收益率的快速上漲現象不僅出現在美國,事實上很多經濟體年初都出現了這種情況,一些國家國債收益率上漲的幅度甚至超過美國。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美債供應量已經過大。摩根大通隔夜利率市場分析師Jay Barry近日發佈研報,擔心市場將難以吸收過量美國國債供應。

  疫情以來,美國政府通過大規模的國債拍賣來為創紀錄的經濟刺激方案提供資金。去年由於經濟低迷,投資者積極吸納,美債收益率跌至歷史低位。然而,隨着疫苗接種展開、疫情紓困和經濟刺激方案提振經濟增長預期,加上美國財政部不斷啓動國債拍賣,對行情出現逆轉產生了一定影響。2月25日,美國財政部620億美元的7年期美債拍賣意外遭冷遇,3月8日起,美國財政部又啓動新一輪規模約1200億美元的國債拍賣。

  通脹問題也是投資者普遍關注的問題和市場炒作熱點。

  對此,高善文認為,疫情結束後,全球製造品的價格中樞會上升。在他看來,大宗商品市場上,在經濟沒有恢復的情況下,價格先行上揚,投資反應遲鈍,供給意願薄弱因素也不可忽視。長期通脹預期的上升,與石油等供應抑制的長期性可能有關。

  在趙萍看來,雖然今年價格上漲是大勢所趨,但全球大通脹的可能性不會太大。她分析説,“放水”對大宗商品價格的拉動效果已經充分得到了顯現,未來價格可能會有上漲空間。原材料價格上漲會形成成本拉動型的通貨膨脹,但是另外一方面全球目前的需求還比較弱,相對於正常年份的需求來説,當前還處於一個復甦的階段。在供求關係共同作用下,價格如果太高,需求就可能受到打壓,從而使過快上漲的價格在供求關係的影響下出現一定的回落。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張曉慧也認為,通脹短期內會有一定上行,但未來長端利率和通脹的走勢,長期來看難以走高。如果上漲是長期緩慢的過程,對全球經濟反而是好事。

  陳鳳英警告説,對於美國來説,最大的風險就是通貨膨脹。假定下半年或某個時候美國通脹上升,出現失控跡象,迫使美聯儲加息,就會刺破美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泡沫,美國經濟將真正陷入衰退之中。這對於全球經濟也不是一個福音。

  此外,陳鳳英還表示,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的一系列政策對新興經濟體的影響。她認為,今年在貿易領域的摩擦有可能出現鬆動,但一些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可能因違約引發債務危機,中國作為債權國,也可能受到這方面的影響。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67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國強刺激措施多方影響漸次顯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