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財政政策“扶小助微”
近日,在成都市龍泉驛區一家汽車配件加工企業,工人在進行焊接工作。疫情發生以來,當地政府針對企業遇到的困難制定政策措施,支持企業保供穩產。
新華社記者 唐文豪攝
今年以來,國內外環境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加劇,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面臨的困難增多、壓力加大,助企紓困成為穩增長的重中之重。
面對挑戰,國務院近日出台6方面33項紮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財政部門切實扛起責任,主動擔當作為,密集推出系列舉措,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難題,助力市場主體迎難而上、爬坡過坎,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
助力企業爬坡過坎
中小微企業量大面廣,是穩經濟的重要基礎、穩就業的主力支撐。受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影響,一些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出現現金流緊張等困難,財税部門積極採取措施為他們“止血”“補血”。
大規模減税退税降成本。“今年以來,財政部不斷完善財政宏觀調控,實施新的組合式税費支持政策等,加強對市場主體的支持。”財政部部長助理歐文漢表示,今年全年退税減税約2.5萬億元,其中留抵退税約1.5萬億元,徹底解決小微企業以及製造業等6個行業留抵退税問題。近日,國務院決定將批發和零售業等7個行業納入按月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税額、一次性全額退還存量留抵税額政策範圍,又新增退税1420億元,這些行業中的中型企業可以獲得現金流支持。
階段性緩繳社保費渡難關。歐文漢介紹,一方面,延長緩繳期限,將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户的三項社會保險單位繳費部分,以及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户和餐飲、零售等5個特困行業養老保險費緩繳期限,延長到今年年底。另一方面,擴大實施範圍,將上述5個特困行業緩繳養老、失業、工傷三項保險費政策,擴圍至受疫情嚴重衝擊、行業內大面積出現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其他特困行業,助力企業恢復生產經營,渡過暫時的難關。
此外,落實好融資獎補政策強扶持。包括指導督促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嚴格落實再擔保合作業務規模不低於1萬億元的要求;繼續實施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至2023年;下達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資金30億元,支持擴大融資擔保業務規模、降低擔保費率等,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今年財政政策力度更大,節奏更快,目標更明確,行業受益面更廣,有利於增加企業現金流並提振經營預期和信心,體現了政策應出盡出、能出盡出的要求,反映出財政部門更加積極、主動作為的擔當。”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恆表示。
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有力有效,不斷增強市場主體應對困難的底氣。財政部表示,下一步,各級財政部門將加強與税務、人民銀行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儘早儘快釋放政策紅利,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推動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加大采購支持力度
加大政府採購支持中小企業力度,是國務院穩經濟一攬子政策舉措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近年來,財政部不斷完善相關政府採購政策,通過預留份額、價格評審優惠、降低投標成本等措施積極支持中小企業參與政府採購,授予中小企業的政府採購合同佔採購總規模的75%左右。”財政部國庫司司長王小龍表示。
這兩年,中小企業面臨市場萎縮、訂單下滑等挑戰,對於更明確、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呼聲較高。為幫助中小企業添訂單、增動力,近日,財政部發布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加大政府採購支持中小企業力度,助力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規範資格條件設置,降低中小企業參與門檻,通過項目整體預留、合理預留採購包等形式確保中小企業的合同份額,積極為中小企業參與採購活動提供便利,嚴格按規定支付採購資金,有效減輕中小企業資金壓力。
同時,調整對小微企業的價格評審優惠幅度。貨物服務採購項目給予小微企業的價格扣除優惠,由此前規定的6%至10%提高到10%至20%。大中型企業與小微企業組成聯合體或者大中型企業向小微企業分包的,評審優惠幅度由2%至3%提高到4%到6%。
此外,還提高了政府採購工程面向中小企業的預留份額。400萬元以下的工程採購項目適宜由中小企業提供的,採購人應當專門面向中小企業採購。超過400萬元的工程採購項目中適宜由中小企業提供的,在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競爭原則和統一質量標準的前提下,2022年下半年面向中小企業的預留份額由30%以上階段性提高至40%以上。
“政府採購是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加大政府採購支持中小企業力度,不但考慮到當前中小企業的困難,並且找準了幫助中小企業的途徑,通過增加市場機會,給中小企業帶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税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説。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助企紓困不只是“救急”,更在於着眼長遠,增強市場主體內生動力。今年以來,財政部圍繞發揮投資關鍵性作用、促進消費加快恢復等方面推出系列政策舉措,助力企業加速成長,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一方面,加快財政支出進度,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今年各地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使用,着力促進穩增長、穩投資。截至5月27日,已累計發行新增專項債券1.85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36萬億元,佔已下達限額的54%,充分發揮了專項債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積極作用。
為更好發揮政府投資乘數效應,引導社會投資形成穩定預期,近日,財政部進一步明確今年新增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時限,表示確保今年新增專項債券6月底前基本發行完畢,力爭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畢,並將新基建、新能源項目納入專項債券重點支持範圍。
歐文漢表示,中央財政還將督促儘快下達各項轉移支付,同時要求各地強化預算執行管理,切實把支出進度提上來。加緊推進已納入年度計劃的重大工程建設,加大存量資金盤活力度,儘早發揮資金和政策效益。
另一方面,促進居民消費持續恢復,充分釋放內需潛力。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提振汽車消費,近日,財政部印發通知,對購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內且單車價格(不含增值税)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税,預計減徵車購税600億元。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產業鏈長、就業面廣、消費拉動大。“這項政策同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税政策一同實施,直接降低了居民購車成本,有助於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汽車消費;對推進企業生產端復工復產進程,推動汽車行業整體復甦回暖和長遠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財政部税政司司長賈榮鄂説。
值得關注的是,面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財政部門在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紮實穩住經濟的同時,多措並舉、綜合施策,加強財政支出管理,確保各項民生政策及時落地。截至目前,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下達率已超過90%,除據實結算、政策尚未確定等資金外,其他具備條件的轉移支付已全部下達到位。其中,一次性安排的支持基層落實減税降費和重點民生轉移支付1.2萬億元已全部下達地方,困難羣眾救助等民生補助資金已基本下達到位,為地方保障基本民生提供充足財力。
“一系列政策力度超市場預期,體現以政府過‘緊日子’換市場主體過‘好日子’的決心。立足於穩經濟、穩就業和穩物價,立足於緩解企業困難和地方政府財政壓力,提高市場主體的抗風險能力和地方政府落實各項政策的財政能力,推動經濟運行保持在正常區間。”羅志恆説。 (經濟日報記者 李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