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股市走高!美股“四巫日”來臨,三大期指反彈
週五美股盤前,美國三大股指期貨反彈, 歐洲股市走高,市場情緒有所企穩,在經歷了動盪的一週後尋求反彈,原因是全球股市對主要央行的政策收緊做出了反應。
截至發稿,道指期貨漲0.7%,標普500期指漲0.9%,納指期貨漲1.1%。
歐股集體上漲,英國富時100指數漲1.1%,德國DAX指數漲1.3%,法國CAC40指數漲1.2%。
此前由於擔心主要央行關閉流動性閘門導致經濟下滑,股市出現暴跌。美國國債收益率穩定,美元結束了連續兩天的跌勢。
油價小幅走高,交易員在經濟增長放緩的前景與供應緊張之間權衡。金價處於守勢,正朝着一個月來最大周跌幅的方向前進。
標普500指數即將迎來自2020年3月以來最糟糕的一週,本週公佈的幾項關鍵經濟數據均低於預期,包括5月零售銷售和房屋開工等,加劇了美聯儲引發的衰退擔憂。
週五還將迎來被稱為“四巫日”的季度活動。3.5萬億美元期權到期可能導致空頭回補,這可能暫時緩解股市壓力。
美股的“四巫日”,指美股市場每季度的衍生品到期結算日,分別在3月、6月、9月和12月的第三個星期五,當日股指期貨、股指期權、個股期貨與個股期權同時到期。
從歷史經驗來看,“四巫日”行情通常會出現異常波動。基金經理會在這一天進行倉位調整,導致市場波動性劇烈,股市漲跌幅度被放大。
本週市場受到加息打擊,美聯儲週三將基準基金利率上調75個基點,為1994年以來最大上調幅度。瑞士央行2007年以來首次上調利率,令市場意外,英國央行則連續第五次加息。
加息正在耗盡流動性,導致一系列資產出現虧損。全球股市正面臨自2020年大流行引發動盪以來最糟糕的一週之一。問題是,資產要下跌多少,緊縮週期才會被完全消化。
“央行採取更激進的政策,加大了經濟增長和(6.6, -0.06, -0.90%)股市的阻力。”瑞銀(15.58, -0.66, -4.06%)全球財富管理首席投資官Mark Haefele説,“經濟衰退的風險正在上升,而實現美國經濟軟着陸似乎越來越具有挑戰性。”
美國銀行(31.85, -0.20, -0.62%)分析師的數據顯示,該行追蹤的股指中,超過88%的指數都低於50天和200天移動均線,導致市場“痛苦地超賣”。
“投資者必須問問自己,加息週期會持續多久,經濟放緩會有多嚴重。”瑞士信貸(5.68, -0.24, -4.05%)集團全球首席投資長Michael Strobaek説,“鷹派的峯值,即預期重新定價的峯值,可能已經接近。一旦到達了這一步,我們不僅有可能,而且很有可能看到股市和債市都出現反彈。然而,這種反彈的時間將很難判定。”
“儘管目前市場表面看起來很平靜,但投資者將需要從軟着陸策略轉向硬着陸策略,這意味着他們要麼必須轉向防禦策略,要麼徹底去風險,”SPI資產管理公司的管理合夥人Stephen Innes表示。
焦點個股
特斯拉(639.3, -59.70, -8.54%)盤前漲1.4%,公司上調中國市場Model Y以及Model 3個別版本價格。
Adobe(365.08, -11.84, -3.14%)盤前跌4%,二季度營收43.9億美元,淨利潤11.78億美元,均超預期。
ROKU盤前漲4.39%,此前宣佈與沃爾瑪(120.62, 1.24, 1.04%)達成合作,允許觀眾在觀看電視節目的同時購買商品。
晶科能源(53.76, -3.36, -5.88%)盤前漲近4%,晶科能源官微消息,6月15日,公司與非洲尼日利亞最大分銷商之一Palette簽訂50MWh儲能系統分銷協議。
美股中概股盤前多數走高,阿里(101.45, -6.58, -6.09%)巴巴漲約10%,京東(62.01, -2.31, -3.59%)漲約9%,理想(31.8, -0.69, -2.12%)汽車、拼多多(58.76, -1.43, -2.38%)漲約7%,百度(137.38, -7.44, -5.14%)漲約5%。
法拉第未來盤前漲5.73%,公司首席執行官畢福康(Carsten Breitfeld)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公司無需更多資金就能推出豪華電動汽車FF91。此前,公司表示,預計2023年將生產6000至8000輛汽車,並且將於今年第三季度開始交付FF91。
烈酒巨頭帝亞吉歐(170.28, -1.38, -0.80%)盤前漲2.63%,近日,該公司出售32個品牌給總部位於新加坡的Inbrew Beverages公司,總交易額為98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6.9億元)。這32個品牌絕大部分在印度市場銷售。過去的一年內United Spirits(帝亞吉歐印度子公司)銷售額相對疲軟,淨銷售額從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下降了13.2%。
挪威石油盤前漲4.65%,聯合殼牌共同開發坦桑尼亞LNG項目。
Rivian盤前走高1.55%,電動汽車公司Rivian CFO表示,公司仍有提升車價的空間,儘管上調汽車價格,但需求仍在增加。
來源:環球市場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