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又出手:今天這家公司大漲60億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投資界”(ID:pedaily2012),作者:任倩 楊繼雲,36氪經授權發佈。

高瓴又出手了。

投資界獲悉,昨晚(1月31日),綠葉製藥宣佈一筆重磅投資:高瓴資本以及旗下基金Hillhouse NEV以24億港元的價格,兩次投資綠葉製藥,並獲得後者15.60%的股份,成為僅次於公司控股股東Lu Ye Investment的第二大股東。

今日開盤,綠葉製藥市值大漲60億港元。這家公司成立於1994年,其掌舵人劉殿波是國內醫藥行業的風雲人物。17年前,綠葉製藥曾以亞洲製藥之名在新加坡上市,隨後在鼎暉投資、中信產業基金和新天域三家PE支持下完成私有化,並在2014年於港交所上市敲鐘。截止2月1日收盤,綠葉製藥市值超190億港元。

這是高瓴2021年伊始的又一例大手筆。至此,高瓴醫療投資版圖越來越多地浮現在大眾視野中——高瓴早已在一級市場生物醫藥板塊開始系統性地密集佈局,比如百濟神州、君實生物、信達生物、恆瑞醫藥、甘李藥業等公司。剛剛過去的2020年,高瓴一舉收穫了27個IPO,其中醫療IPO 16個(除基石投資者),頗為壯觀。

高瓴再出手24億:今天,這家公司市值大漲60億

1月最後一天,高瓴又甩出大手筆。

昨晚(1月31日),綠葉製藥宣佈與高瓴資本旗下基金Hillhouse NEV簽約,以定向增發新股方式獲得高瓴資本12.5億港元融資,認購價為4.28港元/股,該新股發行較訂立協議當日(1月29日)收盤價有10%的溢價。

此外,高瓴資本還以相同每股價格獲得受讓綠葉製藥部分已發行股份,兩筆交易總金額累計24億港元。交易完成後,高瓴資本將持有綠葉製藥15.60%的股份,成為僅次於公司控股股東Lu Ye Investment的第二大股東。

高瓴又出手:今天這家公司大漲60億

受此消息影響,今日綠葉製藥股價應聲大漲。2月1日當天,綠葉製藥開盤4.47港元,之後一路上漲52%,最高達7港元,截止收盤,市值超190億港元。相比上週五(1月29日)3.89港元的收盤價,綠葉製藥大漲超60億港元,創下自2014年港股上市以來的最大漲幅。

投資界瞭解到,高瓴資本此番通過大比例股權投資與綠葉製藥達成戰略合作,將依託自身在全球創新藥市場的佈局和產業投資,與綠葉製藥實現完整的從研發創新到產業化及商業能力,從國內到國際市場整體平台的有效嫁接,充分挖掘綠葉製藥核心戰略領域內國際國內核心技術資源和項目合作機會,推動資源整合。

醫藥健康是高瓴資本研究最深、佈局最廣的領域之一,對將自己定位為“創新型產業投資人”的高瓴來説,這次交易,顯然是高瓴繼續其在生物醫藥板塊做大生態、打造長雪道的又一嘗試。

對於這次交易,高瓴資本聯席首席投資官、合夥人易諾青表示:“綠葉製藥在產品管線和技術研發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儲備,近年來不斷加大創新藥物的研發和生產,致力於提供高品質的醫藥產品和專業化的服務。作為創新型產業投資人,高瓴希望通過支持綠葉製藥持續的技術投入和創新,更好地滿足患者需求,共建良好的行業生態。”

高瓴此次牽手的綠葉製藥有何來頭?資料顯示,綠葉製藥是一家致力於創新藥物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際化製藥公司,聚焦中樞神經、腫瘤等疾病領域。其最新重磅消息是——1月30日宣佈用於治療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病藥物——利斯的明透皮貼劑(註冊商標:金斯明)正式在中國上市。

56歲創始人創業27年:從10萬到190億,背後浮現三大PE身影

這家發跡於煙台的醫藥企業,掌舵人是醫藥行業的風雲人物劉殿波。

1965年,劉殿波出生在山東省招遠市,從沂水醫學專科學院畢業後,他進入煙台師範學院(今魯東大學)當起了生物系的教師。1989年,劉殿波在慎重考慮後決定下海,在山東蓬萊一家鄉鎮生物化工廠做技術員,不久後,這家化工廠轉型做了製藥廠。

劉殿波與製藥行業的淵源就此開啓。1994年,正值國內醫藥行業快速發展的階段,劉殿波和兩位朋友出資10萬元,在煙台一起投資創建了綠葉製藥股份公司,並在當年正式投產。那一年,劉殿波29歲。

那是中國藥業市場發展的一個黃金期,國內很多知名民營藥廠也在同時期創立。綠葉製藥曾藉着這股東風迅速發展,隨後做了兩個關鍵性決定:1997年,劉殿波隨國家科技部的代表團去美國參觀默沙東、BMS等跨國公司,自此後,他把對標參照物從國有企業轉向了跨國藥企。

另一個關鍵在於主張創新。1998年,綠葉製藥產值過億,但業績也進入了瓶頸期,劉殿波開始調整策略——仿製藥並非長久之計,它主張創新,堅持研發道路。此後,綠葉製藥成立了藥物研發中心,主要集中在天然藥物活性成分和新型製劑兩個領域。

2004年,綠葉製藥開始接觸資本市場。當時,綠葉製藥以“亞洲藥業”之名在新加坡成功上市,此後便開啓全球併購之路,買斷希美納、收購新加坡生物技術公司A-Bio Pharma Pte Ltd、全資收購四川寶光藥業等等,並通過這些收購順利進入腫瘤治療、生物製藥、糖尿病醫藥等領域。

直至2012年,由綠葉製藥董事長劉殿波及三家中資PE鼎暉投資、中信產業投資基金和新天域資本等創始股東,幫助綠葉製藥完成私有化,正式從新加坡摘牌退市。2014年,綠葉製藥再度在香港上市,而在兩年前幫助其私有化的鼎暉、中信產業基金和新天域也獲得了豐厚回報。

綠葉製藥的併購路仍在繼續。2019年12月,綠葉製藥以14億元的價格收購了山東博安生物。2021年1月26日,綠葉製藥集團宣佈旗下山東博安生物獲得來自建銀國際、史帶公司等投資機構的1.95億元投資,從2020年12月起,博安生物已在1個月左右時間內累計獲得數家投資機構合計約8.8億元融資,投資方還包括元生創投、藍海資本、煙台財金、尚珹投資、前海方舟等,估值達到了56億。

如今,綠葉製藥的龐大商業版圖徐徐鋪開,核心產品覆蓋腫瘤、中樞神經系統等疾病領域,在國內外共有8個生產基地,通過收購、合作、自主研發的路徑,綠葉走到了國際市場,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綠葉的產品。而拿到高瓴的投資,預示着56歲的劉殿波將帶領綠葉製藥又上一個台階。

一年斬獲16個醫療IPO,高瓴很忙:又殺入新能源、新基建

高瓴過去不為人知的醫療投資版圖,如今越來越頻繁地浮現在大眾視野中。

投資界瞭解到,2020年高瓴共收穫27個IPO,其中醫療行業IPO 有16個。2020年,高瓴創投推出,仍然把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作為重要投資方向。這一年來,高瓴創投出手了近200個項目,僅在這兩大領域對早期企業投資的數量達80餘項,其中很多是A輪和B輪的項目。

至此,高瓴已在全球範圍內完成在創新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醫藥外包、醫藥零售等領域的完整佈局,跨階段、跨地域、跨行業投資了200多家企業,其中中國企業超過100家。

在創新藥領域,出手綠葉製藥之前,高瓴早已在一級市場生物醫藥板塊開始系統性地密集佈局,比如百濟神州、君實生物、信達生物、恆瑞醫藥、甘李藥業等公司;在醫療器械領域,高瓴佈局了專注於心髒瓣膜類疾病的創新企業沛嘉醫療、啓明醫療和微創心通,及手術機器人、AI設備等;CXO領域,高瓴參與了藥明康德的私有化迴歸,並投資了泰格醫藥、凱萊英等公司。在醫療服務方面,投資了高博醫療集團、惠每醫療、美中宜和、瑞爾齒科、愛爾眼科等。

表面上看,高瓴出手密集,令人眼花繚亂。實際上,這是一種通過做大生態,來提升整個產業想象力和價值的系統打法,也即張磊常常強調的“正和遊戲”——通過投資、併購、合作打通醫療健康產業上下游生態,降低整個行業的創新成本,滿足患者未被滿足的需求。

業內人士認為,高瓴之所以在醫療領域果斷出手,是基於其研究驅動的基因。“高瓴投資的都是醫療各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並且一旦篩選出行業龍頭,後續的速度會非常快。”

事實上,除了依然重倉醫療大健康賽道,高瓴近一年來還加大了對新能源、新基建等領域的投資,尤其是多次大手筆投資新能源產業鏈,覆蓋新材料、電池、光伏和新能源汽車等多個方向。

比如2020年7月17日,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拋出197億元定增名單,其中高瓴資本認購100億元;7月20日,高瓴資本再度參與小鵬汽車C+輪融資,融資規模共計5億美元,同時還投資了蔚來汽車和理想汽車;9月1日,鋰電隔膜龍頭企業恩捷股份定向增發6944萬股,融資50億元,其中高瓴資本認購15億。12月9日,通威股份公告近60億定增大單的配售結果,高瓴資本旗下的中國價值基金認購約5億元。12月20日晚,高瓴資本宣佈158億重倉光伏巨頭隆基股份,拿下公司6%的股權。

與此同時,近兩年高瓴還先後以基石投資者的身份,入主了多家物業公司。比如2019年12月,高瓴出資3500萬美金申購保利物業,2020年5月、10月,又分別出資7500萬美金與5000萬美金,先後申購建業新生活與合景悠活。12月,計劃在香港掛牌上市的遠洋服務,基石投資人中也出現了高瓴的身影。

近兩年來,以摩根士坦利、黑石、高盛、GIC等為代表的國際投資機構頻繁在住宅地產以外的房地產領域出手,收購一線及主要核心城市的寫字樓、商業廣場、產業園等投資性物業。在“新基建”大背景下,傳統的IDC、物業服務等行業也“老樹開新花”,迎來了更多可能性。而在這一未來兵家必爭之地,高瓴也早已殺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58 字。

轉載請註明: 高瓴又出手:今天這家公司大漲60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