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4000點有多遠?往前看已是6年前,往後看,峯巒如聚,波濤如怒。
5月27日,上證指數收漲0.43%,成功站上3600點整數關口。市場大漲之下,分析師看多的聲音也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在社交媒體再次強調大盤將挑戰4000點,而一些機構策略也指出,一天的調整過後大盤再度走高,上升趨勢穩定而健康,目前就是上半年最佳做多窗口。
從2015年大盤攀上4000點,至今已經6年有餘,在經歷過2020年的極致抱團和今年的回調反彈之後,大盤真的能重温舊夢嗎?
大盤站上3600點,北上資金單週流入創紀錄
5月27日,滬指持續上漲,成功實現4連陽,最終報收3608.85點,漲0.43%。創業板指報3226.11點,漲0.92%。兩市合計成交9396.9億元,成交量處於高位。
統計顯示,滬深兩市主力資金27日淨流出161.41億元,連續2個交易日淨流出。其中,創業板主力資金淨流出23.17億元,滬深300成分股主力資金淨流出46.52億元,科創板主力資金淨流入4.76億元。
一直被看作“聰明錢”的北上資金繼續加倉掃貨。5月27日,北上資金淨買入達146.28億元。
數據顯示,北上資金淨買入已經連續3天超過百億元,其中週二更是大舉買入217.23億元。如果算上本週一淨買入18.86億元,本週4個交易日北上資金已合計淨買入473.41億元,這一數據已超過A股歷史上此前任何一週合計淨買入額。
數據顯示,在此之前,A股史上北上資金單週合計淨買入額最高出現在2018年10月29日至2018年11月2日這一週,當週合計淨買入額達到346.34億元。
券商再喊4000點
對於大多數A股投資者來説,3000點是一年又一年過不去的坎,4000點則是一盼再盼的應許之地。上一次大盤踏破4000點還是在2015年的上半年,到如今6年有餘。
黃燕銘在社交媒體提出4000點之前,國泰君安此前已經發布了看多研報,大膽預測大盤有望衝擊4000點。
國泰君安策略團隊在研報中指出,橫盤震盪不會長久,隨着宏觀與外圍環境由不確定走向確定,風險評價將會下降,由此驅動行情從震盪走向拉昇,挑戰四千點。配置上,中盤藍籌領跑,大盤藍籌跟隨,看好券商、新能源車、建材、新興消費、醫藥等方向的投資機會。
國泰君安表示,拉昇的核心驅動力來自分母端:
第一,風險評價下降。進入後疫情時代,通脹、流動性、增長等各類宏觀因素由不確定逐步走向確定,疫情等外圍因素同樣走向確定,風險評價的下行利好權益投資的展開。
第二,無風險利率沒有上行風險,但存在下行可能。當前美債隱含的通脹預期已行至2003年以來84%分位值水平,過高的通脹預期已經充分反映了極致的供需關係,通脹預期頂點在即,流動性的負面預期需要正向修正。伴隨剛兑逐步打破,市場的無風險收益率上行難、下行易。
第三,當前風險偏好基本保持穩定。風險偏好仍處中低位置,因此仍是利好藍籌股,不看好高風險特徵的小市值公司。
不過,國泰君安的策略報告裏,對於人民幣升值等因素並沒有過多提及,但是在另外一些分析師看來,人民幣升值或許是本輪行情最重要的導火索之一。
截至5月27日,離岸人民幣兑美元已經上漲至6.38,已經非常接近2018年的低點。
5月25日尾盤,美元兑離岸人民幣向下擊穿6.4關口,為2018年初以來首次;與此同時,北向資金當日淨流入超200億元,刷歷史新高。
“近期人民幣匯率的持續升值成為了股市向上的催化劑。”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師燕翔表示,展望未來,從中國經濟在全球中的相對競爭優勢,以及疫情後世界各國的貨幣超發來看,判斷未來一個階段內,人民幣匯率可能將處在一個緩慢有波動的升值區間中。匯率升值一方面會倒逼中加速國企業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升值預期有利於國際資本的流入。
燕翔表示,當前環境下人民幣升值對A股市場是明確的利好,短期繼續維持中期策略的判斷,市場在二三季度有主升浪的行情機會。
不過,對於指數點位,燕翔的觀點相對保守,他認為,指數有望突破2月18日調整前的高點,建議積極把握做多的機會。
事實上,也有一些觀點對於當前大盤比較謹慎。
申港證券分析師曲一平指出:“從最近20次公開市場操作平均發行量對比,均值已經從去年年底的500億大幅下滑至100億區間。所以類比相似的2010年下半年的貨幣政策,今年剩餘時間權益市場會面臨偏緊資金面環境。在歷史上總量縮減的階段市場較難出現普漲牛市。”
他表示,今年以來A股風險溢價上行了超過100bp,突破歷史均值。這一變化趨勢類似於2011年三季度和2018年二季度類似的風險溢價提升趨勢,市場整體殺估值趨勢還沒有得到緩解,因此本輪反彈是結構性反彈。
核心資產或將繼續領跑
事實上,即便大盤繼續上漲,很多分析師對於中小盤的機會也並不看好。
國君的策略指出,中盤藍籌領跑,大盤藍籌跟隨。隨着投資者風險評價的下降,選股思路應當是選擇業績從不確定走向確定邊際變化最大的股票。市場將出現藍籌股普漲格局,差異在於中盤藍籌領跑,大盤藍籌跟隨。
從北上資金的流向上,此前被質疑頗多的“抱團股”仍然是“心頭好”。
申港證券的數據顯示,3月9日市場築底反彈至今,外資持倉市值增加最大分別是電氣設備的891億、醫藥生物784億、食品飲料763億、銀行495億、化工303億。
外資對此前週期行情最熱門的鋼鐵、公用事業、採掘增持幅度遠不及化工行業,對於公用事業甚至出現了158億減持。對於近期非常火熱的非銀金融呈現58億的減持,專注電氣設備、醫藥生物等高景氣核心資產的價值投資風格沒有變化。
同時,目前外資依然專注於高ROE核心資產,目前持股市值靠前的貴州茅台、美的集團淨資產收益率分別高達27.1%、24.6%。外資持有的前100名平均ROE高達19.44%,對於估值PE和PB的考量則更為弱化。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