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把楠竹玩出“七十二變” 竹製品利潤翻了數十倍
朱可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娟娟 雷宇
在“楠竹之鄉”湖北咸寧,28歲的返鄉創業大學生賀慈正帶領家鄉竹產業完成“華麗轉身”。
這種毛竹中最名貴的品種,四季常青,是建材、造紙的好原料,還可以加工製作成各種竹製用品。當地竹產業資源豐富,擁有數量達2.2億株,卻一度僅止步於粗加工,附加值不高,但90後藝術生賀慈把普通的楠竹玩出了“七十二變”。4年來,賀慈帶領鄉親從傳統的竹掃帚、牙籤、竹筷等轉型開發出竹浮雕、立體雕、擺件等,打造了一條竹生態產業鏈,竹製品利潤翻了數十倍。
2021年12月,賀慈參加湖北省第四屆“工友杯”職工創業創新大賽決賽。受訪者供圖
在朋友們的印象中,學環境藝術設計出身的賀慈愛鑽研、敢挑戰,總是迸發着一股活力。大一時,他觀察到大學生愛聚會的消費習慣,拉上幾名同學在大學附近租下門面創辦了轟趴館。雖然因為課程緊張而中途擱淺,但這份創業實踐讓他很早體會到創業者所需的縝密和理性,“當時還是太理想化了,運營時間、技能等方面都沒考慮到”。
大學畢業後,賀慈與一位老師合夥,在河南創辦了一家教育公司,做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業務。不到兩個月時間,他就促成公司與當地多所高校達成合作,賺得“第一桶金”。
如果不是一次與楠竹的偶然“相遇”,賀慈也許將繼續從事他的教育行業。
2017年年底,賀慈回鄉探親。習慣了大城市的日新月異,回到家鄉的賀慈卻發現,除了幾條新公路,家門口多年來幾乎沒有變化。
“我要留下來,為家鄉做點事情。”賀慈説。
2018年年初,他把目光瞄準咸寧歷史悠久的竹產業,但當地傳統的粗加工產業已趨於飽和,賀慈不願和老一輩人“搶飯碗”,決定進軍竹工藝品領域。
賀慈通過網絡查找賣竹雕的商家,與一些雕刻師傅建立聯繫,對竹工藝品市場進行摸底。同時,他又前往河北省廊坊市、北京朝陽區十里河村、浙江省安吉縣等地考察竹產業、學習精加工技術。
在安吉,賀慈的一位生意夥伴帶他參觀了多家竹企業,當地龐大的產業鏈讓他大開眼界,“安吉並不大,但每個村都有拿得出手的主打產品,這個村是竹扇,那個村是竹飾品……有規模、有市場,利潤也很可觀”。
對比之下,賀慈認為家鄉的竹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回到咸寧後,他拿着自己設計的竹雕、茶具配件拜訪了咸安區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希望能借力拓寬銷路。對方看到這些精緻的工藝品大加讚賞,將他引薦到市商務局。
很快,在當地扶貧辦的牽線搭橋下,賀慈得以在咸寧市大幕鄉低價租借政府場地開設工廠,同時獲得了技術和政策服務等幫助。賀慈與楠竹的“情緣”就此展開。
讀大學時,賀慈曾在網上幫助從事楠竹生產的鄉鄰聯繫過客源,積累了不少網銷渠道。他註冊了一家竹工藝品網店,先行試水。
賀慈上大學時學過陶藝課,有一定雕刻基礎,他嘗試在網店售賣自己設計、雕刻的竹工藝品,結果利潤大大出乎他的預判,“直接賣一根竹子,純利潤僅15元左右;而一個小小的竹雕吊墜,就能賣300元。一根十幾米長的竹子可以製作出數百個精美吊墜”。
2019年5月,在區商務部門的組織下,賀慈參加了第五屆武漢國際電子商務暨“互聯網+”產業博覽會。參展期間,他設計的竹擺件備受矚目,求購者絡繹不絕,由於所帶展品不多,最後不得不“限購”。
這讓賀慈信心倍增,不久他就將網店升級,創辦了咸寧市藝竹情工藝品有限公司,經營主體為竹製工藝品生產、加工及藝術品雕刻,兼顧粗、細加工兩種生產模式。
對於賀慈而言,粗加工業務並不能快速賺錢,但他返鄉創業就是要幫助家鄉把竹產品銷出去,帶動村裏人致富。
為了帶動家鄉的產業,賀慈動了不少腦筋,比如他曾設計一款用於養殖的粗加工竹製品“漏糞機”,最開始在咸寧是獨一家,利潤比普通的粗加工產品高出近7個點。
在賀慈看來,因為工業製作帶來的衝擊,許多傳統竹雕手藝漸漸失去市場,瀕臨失傳。守護並傳承好各種竹雕手藝,讓浮雕、立體雕、擺件等走進尋常百姓家,獲得市場認可,是對傳統民間文化最好的敬畏和保護。
為了吸納從事精加工的人才,賀慈在鄉里組織了“竹工藝大賽”,挖掘出多名優秀的手藝人,與公司進行訂單式合作,讓竹雕這項瀕臨消失的傳統手工藝煥發出了新活力。
從2019年開辦第一家淘寶店開始,賀慈就不斷摸索電商的門道。但由於銷售運營和他的專業完全“不搭邊”,賀慈一開始碰了壁:“店鋪流量一度起不來,銷量前幾名的企業始終壟斷着這個領域。”同時,優質的電商主播大多集中在大城市,而“藝竹情”公司地處偏遠,如何引進電商人才,始終困擾着賀慈。
2019年,咸安區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開啓了“千人計劃”項目,旨在培養1000名本地電商人才,孵化鹹安當地電商企業,扶持農民創業增收,幫助鹹安農特產品“走出去”,同步打造全區農特產品生態產業鏈。
賀慈把握住了這次機遇。區電商中心每年3次的培訓他從未缺席,培訓內容涵蓋了電商從開店到人才引進的全過程。3年時間,讓賀慈從電商小白成長為一名“高級玩家”。
“藝竹情”公司員工直播銷售竹工藝品。受訪者供圖
通過運用大數據深入分析用户畫像,他們發現:購買竹工藝產品的消費羣體集中於一二線城市、30至50歲、有一定消費能力,以男性為主。公司迅速調整產品種類和營銷策略,對接消費羣體和市場需求。
如今,“藝竹情”的線上渠道已經從一家淘寶店拓展到天貓、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多平台營銷。從單價15元的葫蘆掛件到2680元的實心玉竹棍,網店上架產品400餘款,覆蓋了網絡客源近10萬人,2021年銷售額達1700萬元。“藝竹情”還與20多家竹製品加工作坊開展供銷合作,帶動近200名村民就業。
返鄉4年來,賀慈遭受過冷嘲熱諷,也有親戚常常拿同齡人和他比,但賀慈認為,自己要做的事情不是一時就能成功,“為了夢想,我不覺得‘很Low’”。
2021年11月,共青團咸寧市委推薦賀慈參加了“創青春”湖北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今年3月,“藝竹情”被湖北省總工會授予“湖北五一勞動獎狀”,以肯定這家企業對咸寧竹產業作出的突出貢獻。
這名即將步入而立之年的年輕人堅信,“竹資源是上天饋贈鄉親們的財富,用互聯網+文創,未來竹雕竹工藝類產品肯定能成為家鄉一張靚麗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