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視點:系統重要性銀行作為優等生更需嚴要求

  呂 東

  我國商業銀行如今有了最新座次排序。

  19家銀行脱穎而出,躋身首批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毋庸置疑,這19家銀行在規模、業務、服務水平等各方面都走在了前列,在行業中極具重要性和代表性。名單中的絕大多數銀行均實現上市,並通過較大的資產規模、穩定的業績表現,成為資本市場中一塊重要的“壓艙石”。

  而央行、銀保監會聯合發佈的《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規定(試行)》(以下簡稱《附加監管規定》),也與名單同時亮相。

  近年來,監管部門高度重視商業銀行風險管控,眾多銀行屢屢因信貸業務違規、關聯交易管控不到位、違反審慎經營原則等問題收到罰單,僅今年9月份處罰金額就環比增長40%,體現出監管層對推動商業銀行審慎經營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高度重視。

  《附加監管規定》發佈,是完善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框架的重要舉措,將極大提高系統重要性銀行應對風險的能力,也將進一步夯實我國金融體系健康發展的基礎。

  規模大、業務複雜性高、與其他金融機構關聯性強、在金融體系中提供關鍵服務等,這些詞語無疑是對系統重要性銀行最好的註解。正因為這些銀行極為“重要”,因此一旦發生重大風險事件,將不可避免的使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受到衝擊,首次列出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並給予特殊“關注”顯得尤為重要,在不斷加強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大背景下,此次《附加監管規定》的落地可謂是關鍵節點的關鍵之舉。

  通過對系統重要性銀行實行更強有力的監管,有助於及早發現和處置此類銀行存在的問題、潛在的風險,不但可促進系統重要性銀行穩健經營和健康發展,同時也將保持銀行業的整體健康平穩運行,避免系統性風險的出現。

  《附加規定》最核心的內容無疑是要求系統重要性銀行應滿足一定的附加資本要求,但並沒有一刀切,而是根據各家銀行實際情況做到了有的放矢。根據評分不同將系統重要性銀行分成5組,不同組別的附加資本要求也有所區別,充分考慮了各家銀行的實際情況,更為審慎和精細。

  當下,各家商業銀行正加大力度支持實體經濟,而疫情的衝擊也使得銀行盈利增長受到制約,進而使資本補充壓力增大,此次附加資本要求顯然也考慮到了上述情況,採取了穩妥且審慎推進的策略。

  根據今年二季度披露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數據顯示,19家系統重要性銀行均滿足所對應的附加資本要求,個別銀行資本充足水平與要求尚有一部分“騰挪”空間,並不會制約其信貸供給能力,更不會減慢服務實體經濟的步伐。但考慮到未來系統重要性銀行面臨的業務發展約束條件更多,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經營管理壓力,這也對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資本管理和風險處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其妥善靈活的調整經營策略,發揮主觀能動性。

  較強的風險吸收能力是銀行業金融機構持續穩健經營的重要基礎,此次通過對系統重要性銀行提出更高的資本和槓桿率,正是提醒其時刻注意保持資本的安全邊際。

  為滿足監管要求,商業銀行近年來頻繁利用各種外源性資本補充方式進行“補血”。筆者注意到,此次公佈的《附加監管規定》則對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資本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強調此類銀行應建立資本內在約束機制,提高資本內生積累能力,切實發揮資本對業務發展的指導和約束作用。顯然,對於系統重要性銀行來説,“注重積累,精細管理”也將是其未來發展過程中的又一道必答題。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30 字。

轉載請註明: 今日視點:系統重要性銀行作為優等生更需嚴要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