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在官網發佈的公告。 娃哈哈 供圖
中新網杭州12月9日電(記者 奚金燕)9日,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娃哈哈”)宣佈,宗馥莉出任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負責日常工作。這意味着,又一家民營企業加快“新老交替、接續發展”進程。
改革開放40多年,民營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浙江是民營經濟大省,也率先面臨“接班”大考。新形勢下,創一代如何交班?下一代如何接棒?正成為關鍵問題。
誰來傳承?創二代接班是主流
改革開放以來,“創一代”浙商白手起家,將“走遍千山萬水、説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的“四千精神”深深融入血液,創造了一批優秀浙企。
如今,第一批民營企業普遍面臨“新老交替”的關鍵期。浙江省人民政府特約研究員、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周德文告訴記者,據不完全統計來看,近70%的“創二代”選擇了接班。從已經成功接班的企業來看,從小就已經按照接班人進行培養的佔大多數。
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之子魯偉鼎很早就開始與魯冠球一道處理公司事務,從機修工到車隊負責人再到其他崗位輪崗;萬事利集團創始人沈愛琴的女兒屠紅燕在企業管理專業畢業後,到日本一家紡織服裝公司研習,從一線工人做起,從縫紉車間到打版車間、品控部一步步鍛鍊成長。
宗馥莉也是這樣的履跡。2004年,宗馥莉留學歸國,投身於飲料行業,踏進了最一線的生產車間。2007年起,宗馥莉獨立執掌宏勝飲料集團,並在創辦初期就定下了全產業鏈的發展戰略,並逐漸升級為全價值鏈生態打造。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原本在父輩庇護下的浙商二代,漸漸被推到了台前,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浙商創新力量。
如何傳承?長期規劃是關鍵
然而,看似順理成章的子承父業,卻因為父輩“傳”的意願與下一代“承”的意願未必吻合而導致接班過程複雜而又漫長。
全國工商聯研究室與浙江大學家族企業研究所聯合課題組調查發現,相比於父輩較高的交班意願,家族企業二代的接班意願並不高,明確表示願意接班的二代僅佔總樣本的40%。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企業家學院副院長、浙大城市學院教授朱建安表示,被調查的家族企業大部分屬於傳統制造業,年輕一代對此既缺乏興趣,又沒有經驗。
因此,在他看來,明晰規劃是保障未來家族企業平穩交接的基礎,“不僅要做好傳的工作,也要做好承的文章。”
在浙江寧波,55歲的茅理翔與兒子茅忠羣共同創辦方太集團。父子倆邊創業、邊轉型、邊傳承,以“帶三年、幫三年、看三年”的“三三制”成功完成了交接班,方太集團也在這一進程中迅速崛起。
將目光轉向杭州蕭山,以“十四把榔頭”起家的老牌企業勝達集團創始人方吾校,説自己最大的成就是利用二十年時間培養好了企業的掌舵人。
除了選擇守業和創新發展,還有很多理念比較先進的浙企,學習國際先進的企業管理模式,來傳承自己的企業。
朱建安認為,某種程度而言,民企傳承的過程也是優勝劣汰的過程,“往往以賺錢為目的家族就會因失去跨代創業的動力而走向沒落,而堅守‘四千精神’的企業則會不斷通過汲取新鮮血液,成長為各行各業的小巨人。”
如其所言,一代接一代,專注深耕主業,正成為浙江經濟的活力所在。數據顯示,浙江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計達到470家,總數位居全國第一。
傳承家業更要傳承父輩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戰場。在朱建安看來,對絕大多數“創一代”而言,他們傳的不僅是財富,更是責任,“他們更希望教下一代如何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帶動更多人實現共同富裕。”
同樣地,在周德文看來,民營企業的傳承發展,不僅僅在企業經營上,更體現在精神傳承上。
記者注意到,以娃哈哈為例,宗慶後堅持20多年產業振興,在中國中西部的17個省市,投資86億元人民幣建立了72家分公司,帶動當地民眾勤勞致富。
宗慶後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曾表示,在有餘力的同時,企業家應多做公益,努力成為“張騫式”的社會企業家,共同創建更美好的社會。
源自父親的影響,宗馥莉則創辦了馥莉慈善基金會,自2007年創辦至今已累計捐款近億元,用於扶持高等教育、改善貧困地區孩童膳食、協助災區疫區抗震救災防疫工作等。
娃哈哈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作為日常工作負責人,宗馥莉將持續推進娃哈哈戰略革新,夯實實業基礎,堅持長期主義發展觀,不斷踐行共同富裕背景下的企業社會責任。
可以預見,隨着民企傳承大幕進一步拉開,更多交接班模式將浮現。新一代將以怎樣的方式登上時代舞台,值得期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