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震盪市場或者下行市場,大家總會很焦慮,持有基金的人總要問什麼時候能止跌反彈,還沒買的人總是覺得還會繼續跌,市場遠沒有到底。可心裏沒把握,就真的不能愉快地買基金了嗎?
1、指數跌了,基金也一定會跌嗎?
很多人會認為,基金會隨着指數同漲同跌,因此指數跌了基金的淨值也會下降,這時買入就可以買到比現在更低的價格。
這種邏輯看似合理,但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指數下跌,基金就一定會下跌嗎?
我們分別選取了中證主動股基指數、中證偏股混合基金指數以及一些市場相關的主要指數,按最近(2021.6.25-2021.11.24)二者每月的收益率表現測算“相關性”,可得到以下可決係數:
數據來源:choice,中歐基金整理
可決係數指的是二者的擬合程度,即相關性。該指標的取值範圍在0到1之間,越接近1説明二者相關性越高。從上圖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出,該係數小於0.2的比比皆是,可見相關性很低,也就是説中證主動股基指數和中證偏股混合基金指數未必就會跟着市場這些指數漲跌。因此有可能我們眼看着某個指數跌了,結果自己關注的基金反而還漲了!
那麼如果我們把時間週期拉長,會不會相關性就高了呢?我們能否找到一個相關性最高的指數進行參考呢?
同樣是這些指數,按過去三年(2018.11.25-2021.11.24)二者每月收益率表現測算可決係數,又能得到以下數據:
數據來源:choice,中歐基金整理
我們發現,相關性似乎比之前高了許多,但測算時間段不同(近六個月vs近三年),相關性高的指數也完全不同。由於這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因此我們無法判斷當前基金到底和哪個指數相關性更高。
2、如果沒在最低位買入的話,真的就虧了很多嗎?
很多基民認為,買基金就要買在最低位,買高了就虧了。這其實就是大家所忽略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有沒有買在最低位,對收益的影響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我們統計了一下中證股基指數和中證偏股混合基金指數過去1年、3年、5年的最大回撤數據:
數據來源:choice,中歐基金整理
表中數據顯示,過去五年,兩個指數從最高點下跌到最低點的幅度均在30%左右。
假設我們在回撤到一半即-15%的時候一次性買入,對比在最低位時一次性買入,五年來收益率也僅相差15%。而如果我們在回撤到-15%時買入一筆,後續每下跌5%再加倉首次投入金額的10%,那麼相比於在最低位時一次性買入的收益率縮小至12%。而且,相比要在最低位一次性買入擇時準確,前者只要做到“高不買低不賣”就能夠達成,孰優孰劣顯而易見。
3、做決定前,不妨回答一下這三個問題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經過之前的分析,我們會發現那些看似合情合理的結論都並不絕對,那到底還要不要“先等等再買入”呢?如果你正在糾結,不妨問自己三個問題:
在你自己看來,還有多少下跌空間/再跌多少你就會買入?
如果沒有跌到這個程度,你會買入嗎?
如果沒有下跌反而上漲了,你還會買入嗎?
三個問題看似簡單,但每一個問題都會讓我們更瞭解自己的需求,從而對症下藥解決自己之前沒意識到的痛點和誤區,找到更適合判斷自己是否應該買賣基金的依據。
絕大多數的 “再等等吧,後面可能還會跌”一類的想法,其實大概率是我們感性思考的結果,學會自我調整,用理性代替感性做投資判斷,或許是對自己的基金投資更負責任的方式。(文章來源:中歐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