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高管同日離任,還有強制執行纏身 股東變更後的新華基金能否迎來新篇章?

開年以來,新華基金可謂動盪頻頻。3月2日,新華基金髮布兩則基金行業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公告顯示,原董事長翟晨曦和原副總經理劉徵宇均因個人原因離任。高管離任背後不得不提新華基金的股權變更往事,回顧此前,天風證券以近30%股權收購恆泰證券後,間接成為新華基金實控人,如今,隨着2023年1月監管的一紙批文,北京金融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融街集團”)入主新華基金,“天風時代”也被劃上句號。除大股東迎變外,近年來,新華基金也面對着“舵手”迎來送往、規模長期低迷、被強制執行大額資金的窘境。如今,在歷經種種變更後,背靠國資的新華基金能否迎來新篇章?

兩位高管同日離任,還有強制執行纏身 股東變更後的新華基金能否迎來新篇章?

“天風時代”劃上句號

新華基金兩位高管同日離任。3月2日,新華基金髮布兩則基金行業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公告顯示,原董事長翟晨曦因個人原因離任,由於春玲代任董事長,離任和任職時間均為2月28日。此外,新華基金原副總經理劉徵宇也因個人原因於2月28日離任。

公告顯示,於春玲曾任國家開發銀行資金局局長、天津分行行長,中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曾任交易商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債指數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行業發展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光大銀行董事。現任新華基金總經理,中國金融40人論壇常務理事。據悉,於春玲是一名資深的“老金融人”,也是業內少有的具備銀行、保險資管及公募基金多重跨界經驗的“一把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離任的翟晨曦與天風證券關聯不小,也串聯出新華基金股權變更往事。公開資料顯示,翟晨曦曾任國家開發銀行投資業務局、評審三局項目經理,國家開發銀行資金交易部交易員、副處長、處長,於2014年加入天風證券現任公司常務副總裁。

伴隨2020年4月天風證券完成對恆泰證券29.99%股權的收購,彼時,恆泰證券控股的新華基金也被天風證券收入“麾下”,翟晨曦也於2020年11月30日出任新華基金總經理,並於2021年4月9日正式履新新華基金董事長。彼時公告顯示,新華基金原董事長張宗友因工作安排於2021年4月9日轉任公司聯席董事長。

2023年1月,證監會發布公告表示,核准金融街集團成為恆泰證券、新華基金實際控制人。這也意味着,新華基金在被天風證券實控不到三年後再度易主,如今,董事長翟晨曦的“退場”也屬意料之中。

“舵手”變更如“走馬燈”

事實上,除董事長外,新華基金近三年來高管時有變更,基金經理變更也頻發。例如,新華基金原副總經理申峯旗於2021年9月22日因個人原因離任,在任時間僅一年;原總經理劉全勝也因個人原因在2020年11月30日離任。此外,2020年6月5日更有原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明星基金經理崔建波因個人原因離任,彼時引發市場關注,不少觀點甚至直指新華基金的“黃金時代”或已近尾聲。

在“舵手”變更上,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日,近一年以來,新華基金旗下基金經理變動率達41.18%,基金經理平均年限為3.18年。僅2022年下半年,就有張媛、劉彬、馬英、王弈蕾4位基金經理相繼離任,其中,張媛於2021年10月21日起任新華靈活主題混合“舵手”,但在任僅一年便於2022年12月14日因公司工作安排離任。此外,更有任職超過七年的資深基金經理馬英也於2022年10月14日因個人原因離任,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馬英管理規模為80.71億元。

不過,在不少基金經理退出的同時,新華基金的增聘工作也在不斷推進,旗下“舵手”也呈現出迎來送往的局面。2月24日,新華基金髮布公告表示,自2月23日起,增聘李曉然為新華純債添利債券型發起式基金經理,與趙楠一同管理。若再向前追溯,1月10日,新華基金官宣,旗下新華行業週期輪轉混合增聘張大江為基金經理,自1月9日開始任職。北京商報記者還注意到,此前,1月4日、2022年12月13日,新華基金也曾發佈多隻產品增聘基金經理。

就近年基金經理頻頻變更的原因及增聘“舵手”的考慮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發文採訪新華基金,相關負責人回覆稱,一切以公告內容為準。

某市場分析人士表示,除基金經理因個人原因離任外,人才頻頻流動也可能是新華基金有意調整所致。增聘基金經理則可能是為補充該崗位人員缺口,拓寬投資組合,以滿足客户需求。

在中泰資本董事王冬偉看來,增聘基金經理可能出於優化投資團隊,增加資產管理能力和質量,同時保證公司業務運營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等考慮。

王冬偉建議,新華基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提升基金經理的任職穩定性。例如,公司可以制定更為明確的職業發展規劃和目標,為員工提供更多的晉升和發展機會,提高員工的歸屬感和忠誠度。其次,可以加強對員工的培訓和教育,提高員工的專業素質和能力,以便員工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此外,公司還可以建立更為完善的激勵機制,以鼓勵員工持續創新和進步。

背靠國資下一步如何落腳

在旗下“舵手”頻頻變更下,新華基金在管規模也波動下滑,旗下基金業績表現難言突出。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新華基金旗下共有47只(份額合併計算)基金產品,非貨基在管規模達345.85億元,相比2021年、2020年同期,同比分別降低18.3%、10.02%。

此外,從近一年新華基金旗下產品收益率來看,相關產品的淨值增長率也表現平平。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日,新華基金旗下數據可取得的73只基金(份額分開計算,下同)中有42只基金近一年收益率告負,佔比達57.53%。

細分類別來看,新華基金旗下有10只主動權益類基金近一年跌超15%,且均為混合型基金。其中,收益率最低的為新華積極價值靈活配置混合,近一年收益率低至-31.74%,跑輸同類平均收益25.87個百分點。債基方面,新華基金雙利債券C、新華安享惠金定期債券C近一年收益率分別為-4.67%、-4.55%,跑輸同類平均3.28、2.38個百分點。王冬偉指出,“新華基金的業績和規模下滑可能是受到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競爭和公司內部管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除規模、業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外,新華基金更在今年被北京金融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合計11.77億元,新華基金也因此被推上風口浪尖。此前,在2021-2022年度,新華基金也曾因未按時履行法律義務而被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執行標的合計3.59億元。

如今金融街集團正式入主新華基金,在“舵手”方面也迎來更多新鮮血液,背靠國資的新華基金能否翻開新篇章?其後續在提振業績、規模方面,還有哪些難題待解?在王冬偉看來,為了提振業績和規模,新華基金可以採取多種措施。首先,公司可以加強對投資者的服務和關懷,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回報率,增強產品的競爭力和吸引力。其次,可以加強對投資團隊的管理和監督,提高團隊的業績和效率。此外,還可以積極拓展業務領域和市場份額,以擴大公司的規模和影響力。

王冬偉提到,在金融街集團實控新華基金後,可能會為新華基金帶來更多的支持和資源,包括更好的投資機會、更強的市場渠道和更為穩定的資金來源等。此外,新華基金還可以與金融街集團的其他企業進行戰略合作,進一步拓展公司的業務範圍和市場份額,提高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某知情人士也表示,從公司長期穩定發展角度來看,股東層面的穩定將有助於新華基金經營管理穩定。迴歸國資後,新華基金的經營和管理會更加穩定。隨着國資股東入主,新華基金有望藉助國資力量步入下一個高質量發展期,未來有望朝着“治理更完善、管理更科學、流程更規範、風險更可控”的方向穩健發展。

北京商報記者 李海媛 郝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59 字。

轉載請註明: 兩位高管同日離任,還有強制執行纏身 股東變更後的新華基金能否迎來新篇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