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穩定法已經通過了全國人大的第一次審議,我們將推動金融穩定法的出台,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保護最廣大的老百姓、中小投資者、被保險人的利益。”央行行長易綱最新發聲。
3月3日,國新辦以“堅定信心、守正創新,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會上,針對市場廣泛關注的貨幣政策、金融穩定以及房地產市場發展等熱點問題,易綱等人一一作出回應。
貨幣政策不大收大放
回望近年來中國貨幣政策走勢,2018年以來央行累計14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釋放的長期流動性超過11萬億元,在總量上保持合理的信貸增長;在利率政策上,央行始終按照國內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考慮問題,保持實際利率的合適水平,適當降低融資成本;在結構上,央行重點支持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一系列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在綠色金融、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保交樓等方面接連落地。
2023年全力拼經濟,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央行貨幣政策的支持。對於2023年如何實施對應的貨幣政策,易綱給出答案。易綱明確,下一步,貨幣信貸的總量要適度,節奏要平穩,要鞏固實際貸款利率下降的成果。另一方面,還要適度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的作用,繼續對普惠小微、綠色金融、科技創新等領域保持有力的支持力度。
進入2023年後,隨着海外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轉變、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國內經濟發展面臨新考驗。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在會上提到,從目前來看,國內的經濟好轉是肯定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因素。
“我們將加強調研,根據經濟發展情況的變化和需要,統籌增長和物價,適時適度調整貨幣政策工具。強化跨週期調控和逆週期調節,堅持正常的貨幣政策,保持正利率和向上的收益率曲線,不大水漫灌、不大收大放。既立足國內,又密切關注國際動態,加強預期管理,兼顧好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劉國強補充道。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分析認為,貨幣政策基調取向方面,本次發佈會上延續了“精準有力”等表述,並明確了“以我為主”堅持“正常的貨幣政策”,同時兼顧內外均衡的操作方式,預計後續政策更多轉向穩健並關注擴大內需的核心目標,寬信用總量適度而節奏平穩,延續發揮結構性工具作用。
在易綱看來,精準有力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首要的就是保持幣值穩定。“幣值穩定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物價穩定,第二層含義是匯率的基本穩定。”
在2022全球通貨膨脹嚴重的背景下,國內消費物價指數(CPI)漲幅一直處於非常理想的通貨膨脹水平。劉國強預計,2023年中國通脹水平總體保持温和是主基調,從短期看,通脹壓力總體是可控的。從更長的時間看,要樹立底線思維,對通脹保持警惕。
另在人民幣匯率方面,易綱指出,近五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三度破“7”又回到“7”以下,雙向波動,彈性增強,在全球各種貨幣中,人民幣都是非常穩健的,而且這種有彈性的市場化匯率制度也為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起到了自動穩定器的作用。
“會議重點提到維持人民幣‘幣值穩定’,對應物價穩定和匯率穩定兩個層面,且再次提及四季度貨政報告中對‘增強匯率彈性’的表述,需關注後續國內經濟修復與外需回落下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壓力。”明明解釋道。
房地產市場租購併舉
2023年的一大熱點話題,毫無疑問是房地產市場。自2021年下半年開始,房地產市場風險外溢引發廣泛關注。自2022年開始,從調降5年期以上LPR到放寬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圍繞個人購房、房地產融資等方面,監管密集出台多項重磅政策,調控力度明顯加強。
一系列調控措施出爐後,各地因城制宜,在新購房房貸利率、公積金政策方面進一步進行調整,在2023年初也引發了購房者提前還貸意願加強的“還貸潮”。同時,各地延長房貸年齡期限的消息也屢屢登上熱搜。
在本次發佈會上,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就“金融16條”的落地情況進行了介紹。潘功勝直言,2021年下半年以來,以恆大為代表的部分房地產企業由於長期“高槓杆、高負債、高週轉”經營,患上了嚴重的“高血壓”,資產負債表持續處於高風險狀態,加上房地產市場中長期需求中樞水平下移等多重因素的疊加,放大了房地產市場風險的外溢性。
在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看來,房企“高血壓”病症這一表述更利於市場理解後續房地產新發展模式,在後續的金融政策方面,除了考慮短期內容外,中長期的工作中,勢必會把解決“高血壓”的毛病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在資產負債表的風險解除方面,會有持續性的改革內容。
為了解決房地產市場的對應病症,央行在2022年末出台16條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當前政策的作用空間和作用效果大大改善。潘功勝表示,近一段時期,市場信心加快恢復,房地產市場交易活躍性有所上升,房地產行業尤其是優質房地產企業的融資環境明顯改善。2022年9-12月,房地產開發貸款新增2300億元,同比多增4200億元。
對於下一階段房地產市場發展情況,潘功勝強調,中國城鎮化仍然處於發展階段,居民家庭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較大,租購併舉的發展模式也有很大發展空間。央行將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認真總結和吸取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會同相關金融部門抓好已出台各項政策落實落地,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新市民住房需求,支持租購併舉的住房市場發展,完善房地產金融基礎性制度和宏觀審慎管理制度,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在嚴躍進看來,從這一表述上能看出後續房地產金融業務的發展方向,用户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依舊是金融部門的重點工作之一,房屋租賃方面的金融服務會進一步強化。除了需求角度外,後續房地產金融基礎性制度會完善,或者説會產生很多新內容。
推動金融穩定法出台
在發佈會上,易綱還重點介紹了中國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工作成效。易綱指出,當前全國高風險的中小金融機構數量從600多家降到了300多家,不少省份目前已經沒有高風險機構;近5000家P2P網貸機構全部停業;有序推進大型平台企業金融業務整改,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納入監管;全國所有存款類金融機構都加入了存款保險,能夠為99%以上的存款人提供全額保障。
“中國的金融業運行是穩健的,整個金融風險是收斂的,總體風險是可控的。中國的銀行業資產佔金融業的90%以上,總體是穩健的。”易綱評價道。
“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始終是央行堅持的目標。易綱強調,下一步,央行將會同其他金融管理部門一道,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推動重點領域金融風險的處置,對非法金融活動保持高壓,壓實各方風險處置的責任,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金融是實體經濟血脈,金融穩則經濟穩,國內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底線;近年來,金融管理部門加強協同,精準拆彈處置金融風險;加快補齊監管制度法律短板,強化監管職責,在推動金融機構改革,防範化解風險,穩定金融體系,增強金融業發展韌性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此外,易綱還提到,將壓實各方防範和處置金融風險的責任。《金融穩定法》已經通過了全國人大的第一次審議,央行將推動金融穩定法的出台,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保護最廣大的老百姓、中小投資者、被保險人的利益。善始善終做好平台企業金融業務整改,加強常態化監管,支持平台企業規範健康發展。
“金融穩定法出台後,將金融活動依法納入統一監管,有利於強化金融風險保障,保護最廣大人民羣眾利益,為實體經濟健康平穩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周茂華説道。
嚴躍進認為,從近兩年房地產金融穩定概念來看,房企債務問題對銀行貸款和信託等帶來的衝擊、停工斷貸事件對個人按揭貸款的衝擊、延期還貸和提前還貸對金融信貸秩序的衝擊、租金貸等對租客權益的衝擊等問題,以及房地產市場下行後金融機構出現了過度避險情緒,這些問題都表明金融系統也產生了不穩定的內容。金融穩定法對於規範房地產金融業務推進也有着重要的約束和啓發意義,也是後續相關從業人員所需要關注的內容。
明明指出,總體來看,本次新聞發佈會央行表述與四季度貨政報告內容大體一致,強調貨幣政策精準有力、注重結構性政策工具對特定領域支持作用的同時也給予了降準等寬貨幣發力預期,並延續表明對地產保主體、關注金融風險防範處置的表述。當下中國金融行業穩健而風險收斂可控,後續將繼續完善金融監管框架。
記者丨廖蒙
編輯丨林琴
圖片丨北京商報、新浪微博@新華網視頻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