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5日電 談及1-2月份主要經濟指標話題,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指出,支撐經濟穩定恢復的因素持續顯現。去年二季度以來,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效持續顯現,經濟持續穩定恢復。
資料圖:一家紡織廠工人在生產車間作業。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15日,國新辦就2021年1-2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佈會。會上,有記者提問稱,1-2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均出現大幅回升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評價中國經濟的開局表現?對此,劉愛華作出如上表述。
劉愛華指出,首先,支撐經濟穩定恢復的因素持續顯現。去年二季度以來,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效持續顯現,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今年以來局部地區出現了一些局部聚集性、散發性疫情,但疫情防控措施有力,宏觀政策實施有效,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得到鞏固和拓展,支撐經濟穩定恢復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
劉愛華表示,外部需求有所改善。今年以來世界經濟緩慢復甦,主要經濟體的製造業景氣度回升,帶動我國出口快速增長。1-2月份,我國對東盟的出口額同比增長40%以上,對美國出口額增長70%以上。
劉愛華稱,就地過年對工業生產起到提振作用。今年春節多地倡導就地過年,不少地方出台了相關政策,對留崗工作人員給予經濟補償,企業開工和項目施工的時間明顯延長,員工到崗的情況也是好於往年,支撐了工業生產等指標回升。國家統計局對近5000家工業企業開展了快速調查,結果顯示春節期間工業企業平均放假天數7.5天,明顯少於正常年份。調查結果還顯示,大概接近一半被調查企業表示超過九成員工選擇就地過年。因此,就地過年的政策對工業生產延長開工時間的作用非常顯著。
劉愛華提到,從統計上看,上年同期基數跌落的影響比較大。去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影響,主要指標同比增速都出現大幅度下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去年1-2月份下降13.5%,服務業生產指數下降13%,固定資產投資下降了2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20.5%,這些數據可以説由於原來基數的大幅度下降,而顯著抬高了今年1-2月份的同比增速。
“我們通過計算兩年平均增速試圖剔除低基數的影響。”劉愛華表示,以工業生產為例,初次測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同比增速只有8.1%。但按照慣常的同比增速,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是35.1%,可以説這個低基數對同比增速的影響是比較顯著的。用同樣辦法,兩年平均增速算下來,服務業生產指數兩年平均增長6.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2%,從這些數據綜合來判斷,經濟總體上處於恢復進程中。
在回應中國經濟的開局表現時,劉愛華表示,今年1-2月份經濟運行的總體特點表現在四個方面:
生產需求持續恢復。工業生產快速增長,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2019年同期增長16.9%,兩年平均增長8.1%,為近年來同期較高水平。服務業保持了較快增長,1-2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比2019年同期增長14.1%,兩年平均增長6.8%。市場銷售保持增長,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2019年同期增長6.4%,兩年平均增長3.2%。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1-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比2019年同期增長3.5%,兩年平均增長1.7%。進出口增勢比較快,1-2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比2019年同期增長19.3%。
就業物價總體穩定。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5.5%,比1月份略上升0.1個百分點,主要受春節因素和局部地區聚集性、散發疫情影響;比上年同期下降0.7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同比降幅收窄,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2%,降幅比上個月收窄0.1個百分點。
創新動能穩步增強。表現在幾個領域,首先新產業快速增長,1-2月份高技術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長13%,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0.2%,這兩個速度明顯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8.1%的增速。新業態增勢較好,就地過年帶動了網上購物快速擴張,1-2月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0.6%,兩年平均增長16%,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0.7%。新產品也是在不斷地成長壯大,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等新產品的產量兩年平均增速達到30%以上。
市場活力繼續提升。從生產要素角度觀察,生產要素趨於活躍,1-2月份全社會貨運量同比增長48.1%,兩年平均增長7.5%。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22.2%,兩年平均增長6.1%。企業預期總體向好,2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50.6%,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51.4%,都是連續12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表明整體企業的預期是在向好。
劉愛華明確,綜合上面情況判斷,今年1-2月份經濟運行延續了去年以來的穩定恢復的態勢,經濟循環日益暢通,市場預期不斷改善。但是同時要清醒地看到,當前國際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所以還是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進一步鞏固經濟基本盤,推動經濟持續穩定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