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紅星觀察丨地方國資雙向混改“產業局”

由 沈建伏 發佈於 財經

這個春天,風雲變化的資本市場中,“地方國資”引人注意。

3月7日晚間,維信諾發佈公告稱,合肥國資擬受讓公司控股股東西藏知合11.7%股份,幫助合肥鞏固世界上最大的顯示屏基地之一的地位。

就在幾天前,蘇寧易購宣佈引入深國際控股(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鯤鵬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並公告稱,將在深圳設立華南地區總部。

3月3日,成都產業投資集團下屬成都科技服務集團參與投資的極米科技,也在科創板正式上市。

三家企業的背後,顯示了地方國資發展的新思路——除了培育打造上市公司,還要形成資本投資的矩陣。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要“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重點是“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科技創新是經濟大循環和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器。”中國新經濟智庫首席研究員、灣區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朱克力對此評價稱,隨着所投資產業鏈的延長和融通發展,對地方國資而言,逐漸構建出一個跨賽道、跨地域、跨資本屬性的創新生態,在市場競爭中可以形成超越其傳統勢能的綜合新優勢。

01、深圳模式

國企引入民資與國資進入民企並行不悖,符合異質產權多元化的混改取向。

此次入股的深國際和鯤鵬資本兩家國資企業,實控人均是深圳國資委。作為地方國資的領頭羊,“深圳國資系”的版圖早已突破了紮根本地的傳統路徑。

深圳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餘鋼此前曾透露,深圳國資戰略目標是堅持“深耕深圳、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全國、走向世界”,推動深圳國資從城市型國資向區域型、全國性、國際化國資跨越,在國家和省、市重大戰略中發揮更大作用。

▲蘇寧易購商場 圖據圖蟲創意

此次入股蘇寧,正是深圳國資系在長三角和產業的佈局。

一方面,公告中,蘇寧易購將在深圳設立華南地區總部,充分依託產業投資人的本地資源優勢,全面提升公司在華南地區尤其是在大灣區的經營能力及企業品牌知名度,有效提升市場佔有率。

這意味着,深圳電商行業將獲“一翼”。作為經濟發展最突出的一線城市代表,此前,深圳曾一直因缺少重量級電商企業被詬病,此次入股蘇寧易購,補上一塊重要的拼圖。

另一方面,這也是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又一佈局。公開資料顯示,江蘇、上海、杭州、南京、嘉興、寧波、長沙、北京、西安、新鄉、武漢等地也不乏深圳國資的身影。而深圳國資旗下的地產公司深物業內部人士曾向第一財經透露,由於深圳可開發的土地有限,今年公司將持續向長三角地區發展。據其瞭解,下半年深圳公司的一部分員工將調至江蘇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從2004年到2019年,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深投控”)的營收、利潤總額、總資產、淨資產分別增長了14倍、17倍、18倍、20倍。深圳市國資委及“深投控”相關負責人透露,500強只是“深投控”的起點,未來將對標新加坡投資公司淡馬錫——全球最成功的主權投資基金之一。

朱克力表示,深圳國資系的模式,一是立足於引導和賦能產業發展的目標,二是從地方走向全國甚至全球,突破了區域界線,三是具有“雙向混改”的鮮明特徵,即國企引入民資與國資進入民企並行不悖,符合異質產權多元化的混改取向。近年來,由於一些前期通過較高負債擴張的民企在新的市場週期下遭遇流動性困難,在此背景下出現了越來越多國企入股民企的案例,深圳國資系主動進擊優質民企,牽手蘇寧即是其中一例。

▲圖據圖蟲創意

02、雙向混改

探索形成國企與民企深度合作、雙進雙贏、多元融合的新模式新體系。

作為改革開放先行者,深圳國資系的發展模式很“深圳”。與之相對應的,很多地方國資也在進行着自己的探索。

“設立基金的目的,是改變招商引資重大項目的扶持方式,由財政直補為主,向‘投補結合、以投為主’轉變。”成都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説。

他提到的基金是成都去年設立的重大產業化項目投資基金(以下簡稱“成都重產基金”)。公開資料顯示,該基金重點支持投資成都的先進製造業重大支撐性、戰略性項目和產業鏈的關鍵項目。值得注意的是,這項基金將“非常廣泛吸納各方投資,設立相應的子基金,打造千億級的‘1+N’母子基金羣”。

不止是成都,其實,很多城市都在扭轉思路,一邊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一邊利用其推動形成項目招引動能,助力產業發展。

去年底,青島市國有資本股權制投資基金創立推介大會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主要目的是充分發揮資金的集約規模效應,集中力量辦大事,通過創新建立國有資本收益市場化運作機制,撬動社會資本要素投向戰略新興產業,助力青島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項安波曾撰文表示,國有資本基金化是調整優化國有經濟佈局的重要趨勢之一,“需要進一步利用基金在資本匯聚、風險分散、信息揭示、激勵約束和促進國有資本形態轉換等方面的機制優勢”。

在朱克力看來,無論是深圳模式,還是其他城市探索的經驗,都意味着雙向混改打破了國企和民企的二元劃分,以現代化產業鏈理念和競爭中性原則更新傳統認知,探索形成國企與民企深度合作、雙進雙贏、多元融合的新模式新體系,不斷增強中國企業和中國經濟的創新力與競爭力,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03、產業培育

組建風險投資基金,並策劃天使投資基金,未來將是覆蓋科技型企業成長全生命週期的投資平台。

兩會召開以來,“科技創新”成為熱點話題之一。2021年全國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作為高頻詞彙累計出現43次,在十四五規劃中,國家也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比如,維信諾發佈公告稱,合肥國資擬受讓公司控股股東西藏知合11.7%股份,目前,合肥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顯示屏基地之一。根據2月25日合肥科技創新大會上發佈的《全市科技創新工作報告》,提出將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進維信諾AMOLED、歐菲光光學光電等項目投產達產”已被列入今年的任務當中。

在推動產業發展,地方國資也開始關注產業培育初期。

去年底成都着手組建成都科技創新投資集團,成都市科技局局長丁小斌透露,政府將組建風險投資基金,並策劃天使投資基金,未來將是覆蓋科技型企業成長全生命週期的投資平台。

朱克力指出,作為地方國資,要發揮好科技創新投資基金對創新企業培多重價值,必須深刻理解和不失時機地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機遇,在市場化探索中融合用好人力資本和數據要素;要從供需兩端協同發力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進而在新基建和新消費同頻共振中,開闢新的利基市場;要優化科技創新佈局,推進創新生態、產業資本、應用場景、要素資源系統集成,將產業基礎再造與產業鏈提升結合起來,助推產業鏈向中高端躍遷。

“由此,隨着所投資產業鏈的延長和融通發展,對地方國資而言,逐漸構建出一個跨賽道、跨地域、跨資本屬性的創新生態,在市場競爭中可以形成超越其傳統勢能的綜合新優勢。”朱克力説。

紅星新聞記者 鄒悦

編輯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