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發4億股卻近三成未被認購,股東為何對都邦保險增資“不感冒”?

都邦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都邦保險”)此前宣佈的4億元增資計劃,如今有了新進展。6月1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都邦保險近日公告稱,本次公司共增發股份4億股,每股單價1元,增加註冊資本4億元,但目前尚有1.1601億股的認購額度未由股東認購。

增發4億股卻近三成未被認購,股東為何對都邦保險增資“不感冒”?

業內人士表示,出現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股東對都邦保險未來盈利狀況的預期不理想,如果後續增資認購依然不足,增資計劃很可能將會調整。

近三成認購額度未認領

從5月31日都邦保險披露的增資情況來看,本次都邦保險拋出了4億股的增資計劃,該公司14家股東中,吉林市鐵路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林鐵投”)等9家股東參與了此次增資,其中,第一大股東吉林鐵投本次計劃認購股份7704萬股,增資後,吉林鐵投持股比例增至20.01%。

而包括中泰信託有限責任公司、長春市全安綜合市場有限公司、北京九合常青貿易有限公司、吉林市新悦投資有限公司、吉林市中豪羣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在內的五家公司則未參與此次增資。都邦保險表示,目前尚有1.1601億股的認購額度未由股東認購,未認領額度佔4億元增資的近三成。

在5月31日都邦保險披露的增資情況中,都邦保險表示,如果實際認購沒有達到測算的認購額度,其他有意願認購的股東進行下一輪的同比例增資,直至所有額度認購完畢。

為何會出現1.1601億股未被認購的情況?南開大學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副教授郝臣分析認為,出現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股東對公司未來盈利狀況的預期不理想,都邦保險近幾年盈利水平不樂觀,股東對增資回報信心不足。當然,可能與監管部門強化和嚴格保險公司股權監管有一定的關係,保險公司股東資質以及退出等都要符合法規文件要求。這也可以從側面説明股東對都邦保險增資“提不起興趣”。

北京商報記者就未認購事宜採訪都邦保險,該公司沒有對相關問題進行回答。

出現股份未認購的情況可能對都邦保險增資計劃產生哪些影響?郝臣表示,出現未認購的情況將直接影響本次增資擬實現目的的實現,也會間接影響已有和潛在股東的信心,保險公司可能會因此調整增資計劃。

險企增資認購不足的情況,近幾年也有發生。郝臣表示,保險公司最後大多選擇了調整增資計劃。比如國富人壽擬增資本由10億元變更為6.34億元、安心財險擬由7億元變更為2.15億元。

償付能力下滑,申請三年過渡期政策

都邦保險的增資和償付能力下滑不無關聯。2021年,都邦保險償付能力充足率總體呈現下滑趨勢,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從2021年一季度的161%下滑至四季度的124%。到了2022年一季度,都邦保險的兩項償付能力指標已降至122%。

同時,償二代二期工程的落地,會進一步加大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壓力。為應對新的監管規則帶來的影響,都邦保險在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表示,將向公司同比例增資4億元,緩解公司償付能力的壓力,達到短期內快速提升償付能力充足率的目的。

除了增加註冊資本,都邦保險還申請了償二代二期工程的過渡期,以緩解償二代二期工程對其造成的影響,都邦保險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也顯示,2022年3月21日,銀保監會已經正式批覆同意給予都邦保險自2022-2024年三年的過渡期政策。

另外從業績來看,都邦保險近三年持續虧損,2019年和2020年分別淨虧損0.67億元、0.39億元,2021年淨虧損達到了2.42億元,而2022年一季度仍然是虧損狀態。郝臣表示,“都邦保險近幾年處於微盈利或者虧損狀態,償付能力充足率壓力較大,所以都邦保險申請過渡期政策也是必然選擇。”

不過,都邦保險並不是個例,渤海財險、橫琴人壽等多家險企也向監管機構申請了過渡期政策。

面對面臨償付能力吃緊的局面,還有哪些舉措可以補充償付能力?郝臣表示,從短期來看,要想辦法籌集發展所需要的資本金,這是改善償付能力最快速也是最直接的辦法;從一段時間來看,要規範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管理,提升保險公司投資收益水平;從長遠來看,經營策略上不盲目擴張業務,優化業務結構,提升核心競爭力,這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策。

車險業務承壓,競跑非車險賽道

據都邦保險官網信息顯示,都邦保險目前經營的主要險種達200多個。雖然經營險種較多,但都邦保險對車險業務依賴較大。2021年,第一大險種車險保險業務收入26.7億元,佔總保費收入的75%。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都邦保險車險保險業務收入佔比都在八成左右。

雖然是主營業務,但都邦保險的車險保費規模卻在下滑,承保虧損也在擴大,2021年,都邦保險的車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為26.7億元,較2020年的30.49億元同比下降12.43%;2021年承保虧損由2020年的1.8億元擴至4.05億元。

面對車險業務壓力,都邦保險目前也在謀求轉型,發展非車業務,都邦保險財產險管理部總經理苗戰義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都邦保險財產險按照“價值發展”原則,加大了對財產險業務發展的推動力度,加大了責任險、家財險等小額分散險種的發展,增速高於行業。積極審慎開辦融資性保證險如投標保證和農民工工資支付保證保險業務。

都邦保險意健險管理部總經理趙景奇還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都邦保險意健險提出“培育新動能,打造新引擎”的核心發展策略,通過九大渠道及全國幾百家分支機構,利用意健險市場蓬勃發展的大環境,優化內部機制體制建設,採取互聯網新技術及“保險+服務”的銷售模式,發揮新領域特別是細分領域裏新產品開發優勢,實現意健險進一步發展。

當前,財險公司正在向非車險業務轉型,正面臨激烈競爭,同樣也帶來了新的考驗。“相比車險業務,非車險業務起步時間短,索賠數據積累少,險企要做好費率釐定缺少紮實的損失數據基礎。此外,中小險企要擺脱車險業務的虧損困局,都會選擇發力非車險業務,激烈競爭會導致費率低於合理水平。”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專家朱少傑認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保持費率的充足釐定。

“不同於車險的費率和條款是統一的,非車險業務有差異化經營的空間,險企要找準市場需求,才能在市場競爭勝出。”朱少傑認為,財險公司要形成專業特色,確立市場競爭優勢。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保險研究所研究員張俊巖表示,財險公司經營非車險業務要重視風險識別及定價,提高承保能力。從保險業發展經驗來看,財險公司可以重點發展責任保險。責任保險也是發揮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的重要險種之一,新舊“國十條”中都提到要大力發展責任保險,發揮責任保險化解矛盾糾紛的功能作用。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胡永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08 字。

轉載請註明: 增發4億股卻近三成未被認購,股東為何對都邦保險增資“不感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