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經濟適度多元是澳門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會展業、金融業、中醫產業、文創產業以及數字經濟等成為澳門多元化發展的重要產業選擇。其中,特色金融是重要支撐。
首先,粵港澳大灣區是澳門金融業實現差異化和跨越式發展的核心依託。
未來,澳門應着力強化灣區西岸發展內外金融鏈接功能,實踐需求驅動供給、供給鏈接需求的發展模式。一方面,充分挖掘金融需求。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規模大、微觀主體多、金融需求多元、綜合服務訴求強烈。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核心,充分利用橫琴自貿區建設,重點挖掘珠海、中山、江門、佛山等地的外向型經貿需求和金融需求。另一方面,有效提供金融供給。結合澳門和橫琴綜合承載能力,明確特色金融發展重點領域,通過精準匹配需求的方式來招引全球金融機構和人才,實現在澳門的金融要素集聚和供給提升。
其次,在存量方面,找差異化發展道路,堅持以葡語國家金融合作為突破,搭建中國與葡語國家的金融合作平台。
語言和文化使澳門在發展葡語國家金融合作方面具有獨特優勢。除現有文化金融之外,澳門還可通過發展文旅金融、會展金融、綠色金融、數字金融等業態,提升澳門產業發展與金融服務的有效融合程度,尤其是提升與葡語國家在新金融業態上的合作水平。同時,着力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貿易和金融合作,搭建葡語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發展要素聚集地和金融產業集聚區。
再次,在增量方面,以財富管理、債券市場和數字金融為三支柱,拓展金融業發展新生態。
以信託業發展突破財富管理困局。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民間積累財富規模巨大,財富管理需求旺盛。根據研究機構的預測,2025年內地財富管理市場規模達25萬億美元。2015年底,澳門特區政府首次提出發展特色金融產業戰略,並將財富管理作為三大重點領域之一。
隨着內地財富管理規模擴大,如澳門能有效發揮信託功能,實現財產所有權分割、財產獨立和財產連續管理,可以在財富管理領域尋得發展突破。澳門《信託法》已於2022年12月1日生效,將為澳門發展信託業提供法律支撐。
債券市場發展是澳門金融創新的典型案例。2018年以來,以中華(澳門)金融資產交易股份有限公司、澳門中央證券託管系統等為支撐,澳門金融管理局發佈《公司債券發行及交易轉讓管理指引》《公司債券承銷及託管業務指引》等一系列文件,澳門債券市場呈現蓬勃發展態勢,國債、地方政府債、金融債、公司債、綠色債券、雙幣債券等成功發行。
2021年澳門債券市場發行12只債券,總額為180億澳門元。未來,澳門債券市場要充分利用國家戰略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統籌金融法律制度、市場基礎設施、市場產品創新以及金融風險管理,在多元化債券發行中尋找特色發展道路,着力打造境外特色債券市場,為葡語國家投資者和其他國際投資者提供高質量金融資產,驅動金融要素加速集聚於澳門。
同時,澳門還可以考慮將債券市場作為境外發行人在澳門發行、為內地投資機構提供金融資產的有效載體。
發展特色數字金融業態並實現要素率先集聚是各地數字金融中心建設的核心任務,也是各地金融業實現“換道超車”的基本支撐。
以新加坡為例,早在2016年5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新加坡創新機構聯合設立金融科技發展辦公室,具體實施金融科技發展政策、負責管理金融科技業務併為創新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澳門數字金融發展時間較短,對傳統金融服務業依賴程度較低,存在較為顯著的“後發優勢”。澳門應儘快佈局數字金融,明確數字金融發展重點領域,以橫琴自貿區為核心依託,聯合灣區城市着手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平台機構、生態體系和業務場景等戰略部署,着重在金融科技機構引入、數字資產盤活、知識產權交易等領域發力,在數字金融區域競爭和國際競爭中尋得一席之地。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鄭聯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