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點名“增高針”,生長激素遭濫用,相關概念股暴跌
新華視點發布的一篇《身高焦慮就打“增高針”?危險!》文章,再次觸發了大眾對生長激素濫用的關注。
因此,該報道立即引發了市場方面的恐慌。
8月4日晚,A股市場的兩隻生長激素概念龍頭,市值超1100億、堪稱“東北醫藥茅台”的長春高新跌停,安科生物暴跌超10%。
“增高針”的危害與高額的費用在昨日新華視點發布的文中提到,近年來,醫學上主要用於矮小症的“增高針”興起,兒童生長激素超範圍使用已成潛規則,臨牀上存在疾病診斷不規範、隨意擴大生長激素應用範圍、過度治療等問題,帶來嚴重健康隱患。
“增高針”實際上注射的是生長激素,可能會造成使用者的內分泌紊亂、股骨頭滑脱、脊柱側彎等健康風險。
還有醫生介紹,一些孩子在注射生長激素後,甲狀腺功能會出現暫時性減低的情況,會有疲勞、乏力、虛胖等症狀。有些孩子在注射生長激素後會出現血糖高的問題,需要定期監測,避免發生糖尿病的風險。
新華記者查詢資料後發現,目前與生長激素治療相關的不良反應還有良性顱高壓、色素痣、手腳變大、局部紅腫及皮疹、中耳炎等。
增高針對家庭帶來的影響,自然還有經濟層面的。
據新華視點,業內專家介紹,給孩子注射生長激素治療,因製劑不同、體重和敏感性不同,每月費用在3000元至15000元之間,往往需要注射2至5年。
更有甚者,不久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黃軻接診了一位病急亂投醫的媽媽王女士。王女士擔心兒子身高偏矮,陸陸續續在各種“身高促進門診”就診,一年花費了48萬元,結果兒子只長高了1釐米。
由於推廣“增高針”能獲取暴利,一些醫藥代表用高額回扣來引誘兒科醫生濫開處方。一些生長激素藥廠邀請兒科醫生參加培訓,而所謂的培訓就是讓醫生給孩子多開生長激素,按銷售額的一定比例提成。
在此亂象之下,規範生長激素顯然迫在眉睫。
業內專家表示,對於身材矮小的兒童,必須進行兒童骨齡、生長激素分泌水平等檢查,還需要排除各種疾病,方可決定是否適合使用生長激素治療。對確實患有矮小症的兒童,生長激素是目前認為的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但一定要選擇正規醫療機構。
長春高新股價跌停,回應稱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生產經營除了談到生長激素給孩子帶來的身體影響和家庭帶來的經濟損失,新華視點一文中還提到了背後因此獲得了高額利潤的企業。
該文章指出,近年來隨着社會需求的增加,生長激素的使用量越來越大。2016年至2020年的5年間,國內一家生長激素龍頭企業的年收入增長了4倍多,收入90%以上都來自生長激素相關產品。
而此輪股價受影響的國內生長激素行業的巨頭——長春高新,其核心子公司金賽藥業在2020年也實現了高達58.03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20.34%;淨利潤為27.6億元,同比增長39.66%。
受此消息影響,市值超1100億、堪稱“東北醫藥茅台”的長春高新跌停。
不過,今日,長春高新在電話會議中回應稱,公司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要求生產經營,生長激素屬於處方藥,國家對於生長激素的銷售有《藥品管理法》 《反興奮劑條例》等嚴格的法律法規要求,相關產品均銷售至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醫療機構。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長春高新子公司金賽藥業歷時5年申報的聚乙二醇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拿到生產批文,長春金塞因此確實成為了國內首家獲得聚乙二醇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生產批文的企業。據IQVIA數據顯示,2020年長春金賽在國內生長激素市場的佔有率達到78.39%。
長春高新今日還表示,在兒童領域,公司將積極拓展生長激素在身高管理之外的其他領域的應用,如大齡晚婚晚育導致的早產、以及早產帶來的兒童多動症、自閉症等方面;而在生長激素成人適應症方面,公司後續也將積極推進生長激素產品未來在大齡女性備孕、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抗衰老、醫美等方面的合規應用。
(鈦媒體APP編輯陶淘綜合自新華視點、AI財經社、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