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囹圄的歐盟經濟:欲全面向數字化轉型,卻面臨3個大難題
2015年5月,歐盟通過了"單一數字市場"戰略,希望建立統一歐盟各國的數字市場,實現信息和數據的互通有無。兩年後的2017年9月,歐盟各國再次強調要在2018年底完成"單一數字市場"的建設。
然而,整整4年過去,歐盟在數字市場建設上收效甚微。"目前在歐盟,有85%的非個人數據未被使用過,這是一種浪費。必須學會利用之前沒有挖掘、隱藏着的數據。"2019年7月,當時還未擔任歐洲委員會主席的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演講時強調。
從今年2月開始,歐盟更是陸續出台一系列經濟數字化轉型相關的規劃,比如《歐洲數據戰略》、《歐洲新工業戰略》和《人工智能白皮書》等。不難看到,推進數字產業發展,已經成為歐盟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
不過,為什麼即使取得的效果不明顯,歐盟仍堅持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呢?另外,制約歐盟數字經濟發展的難題又有哪些呢?
首先,發展數字經濟能夠推動傳統產業轉型,還能驅動新產業的出現,比如AI智能服務、雲辦公等,從而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和就業機會。據歐盟的估計,如果數字化戰略全面實施,每年將為歐洲經濟貢獻約4150億歐元,並創造幾十萬個就業崗位。
其次,就全球來看,歐盟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其他頭部國家,這與其在全球的經濟排名(第二)和綜合實力不匹配。比如,根據公開的2018年營收數據顯示,全球互聯網前20強企業被中美兩國"瓜分",沒有一家來自歐洲。歐盟的互聯網產業被中美拋下已是不爭的事實。
第三,如果放任數字經濟落後他國,那麼可能給歐盟帶來嚴重的後果——歐盟的經濟競爭力下降。2017年,歐洲數字化進程報告顯示,數字化的滯後阻礙了傳統產業的創新能力和國際化;2019年7月,德國有媒體指出,在德6萬多個工業園中,有接近35%的園區面臨網絡基礎設施無法滿足需求的問題,甚至拖了經濟發展的後腿。
對於歐盟而言,發展數字經濟可以帶來很多好處,不僅提升社會運行效率,還可以促進經濟發展。相反,如果不重視數字經濟,那麼將影響歐盟企業的進步和創新,拖累歐盟的國際競爭力和形象。
開頭提到,在2015年,歐盟明確要重視建立統一的數字市場,但效果並不明顯。另外,在數字經濟出現多年以後,歐盟即沒出現問鼎國際的企業巨頭,也沒有在某一細分領域奪得優勢。那麼,為何歐盟難以像中美一樣發展出企業巨頭?阻礙歐盟發展數字經濟的因素有哪些?
(1)市場嚴重割裂、分散
無論是早期的互聯網產業,還是現在頻繁提及的數字經濟,都需要龐大的人口和市場作為支撐。儘管歐盟擁有5億的人口規模(美國有3億人口),看上去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但歐盟背後有27個國家,各國的種族、語言和文化差異使得歐盟並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統一的市場,比如光是官方語言,歐盟內部有近20種。
另外,歐盟國家太多,還給企業無形增加了很多的制度成本。對於企業的徵税和監管,每個國家各有一套規定。如果企業要將產品和服務推廣到整個歐洲,太多制度上的障礙,很容易讓企業對開拓歐盟市場望而卻步。
(2)嚴格監管成企業束縛
歐盟對數據保護和科技企業的監管走在全球第一,雖然極大避免了信息和數據被濫用等風險,但這也限制了歐盟數字經濟的發展。由於沒利用好科技,20世紀歐洲曾多次陷入戰禍,這使得歐洲社會普遍對新技術的負面影響非常警惕,甚至有些過度。
歐盟曾做過一個調查顯示,有三分之二的歐盟公民擔憂互聯網中的個人信息安全,有近50%的人擔心遭遇網絡詐騙。這些擔憂的想法最後演變成歐盟對企業的嚴格監管。
在此前對數據保護的基礎上,2018年5月,歐盟進一步出台《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該條例對企業收集個人數據做出嚴格的規定,比如企業利用和處理個人數據必須徵得當事人同意。
這種嚴格監管不僅體現在重視網絡信息安全,還包括企業經營。作為數字產業的主要代表,互聯網企業大都遵循追求急速擴張、吞併市場對手的打法,這使得壟斷某種程度成為互聯網產業的天然屬性。
但歐洲文化對壟斷現象有天生的反感,認為可能帶來不良後果,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近年來歐盟不斷對谷歌、亞馬遜、蘋果等美國科技巨頭髮起不公平競爭或者反壟斷調查。這種治理習慣一定程度上壓制了歐洲數字產業的發展。
(3)社會環境守舊、固化
固化的社會文化和環境,也是歐洲數字產業難以發展起來的重要原因。許多歐洲國家普遍追求全民福利的相對均衡,為此它們普遍實施高税收政策,然後給予公民高福利保障。數據顯示,歐洲人口占世界9%,對應GDP佔全球的25%,而福利開支卻佔到世界50%。
這種制度安排,不可避免對社會創新和創業起到抑制作用。一方面,高税收直接抑制民眾的創業熱情,比如在德國,高收入人羣的個人所得税率可以達到45%,如果還要繳納其他社會保險,整體到手的收入其實並不可觀。而這樣的收入與創業背後承擔的高風險並不等價。
除了高福利環境,不利於歐洲科技產業成長的環境,還包括企業融資環境。與中美企業成熟的多途徑融資不同,歐洲的初創企業獲得融資很困難。在歐洲,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來自銀行貸款,而銀行貸款往往與傳統大企業"捆綁",這使得創新企業難以獲得發展資金。
此外,歐洲的風險投資規模很小,也很難給科創企業提供有效幫助。有國際諮詢機構統計過,2018年前10個月,中美兩國佔全球風投資金的77%,而歐洲由於吸納的風投總額不多未被列入。而且,2018年,歐洲完成募資的風投基金數量只有62家,同比下降24%。
總的來説,歐盟在數字經濟上落後於中美兩國,既有歐盟內部市場差異的客觀原因,也有監管嚴格、底層社會制度守舊等主觀原因,而這些原因的疊加將拖累企業效率的提高,以及抬升創業成本,最終阻礙到整個社會向數字化轉型。
"有壓力,才會有動力",這句話我們時常在生活中聽到,如今這也應驗在歐盟身上。今年,歐盟之所以十分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也與當下經濟面臨巨大的衰退壓力有關。根據歐盟統計局的初步核算,今年第一季度,歐盟27國GDP環比下降3.3%,其中主要經濟體法國、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GDP均出現了2%~5%的萎縮。
上個月初,歐盟委員會預測,在疫情的影響下,實體經濟非常疲軟,預計2020年全年,歐盟經濟都將不容樂觀,整體萎縮7.5%。基於此,歐盟希望將數字化轉型作為促進經濟復甦的重要發力點。根據"數字歐洲"協會發布的調查顯示,90%受訪的歐盟企業認為發展數字經濟,可以作為刺激經濟復甦的主要措施。
面對數字經濟產生的巨大潛在收益、以及與其他國家不斷拉開的產業差距,歐盟各成員國想要推動數字產業的發展訴求越來越強烈,尤其是新冠疫情進一步暴露了歐盟在數字經濟領域落後的局面。
從具體的要求來看,歐盟希望率先在數字市場統一、數字基建、信息化普及等方面取得突破。歐盟計劃投資40億到60億歐元,來建立統一的數據市場,釋放塵封的海量數據,實現數據在歐盟內部自由流動,在產業、學術、政府等多部門共享。
歐盟還提出要在2025年完成以下目標:將所有家庭網速至少提高到100M/s,公共機構的網速更快;將民眾網絡基礎知識的覆蓋率提升到70%(當前為57%);通過數字化方式減少10%的温室氣體排放,並創建零排放的數據中心及通信設施等等。
對於特定、有潛力的產業,歐盟還會給予重點扶持。比如,歐盟認為具備成為人工智能領域領導者所需的潛在條件,必須加強研發及應用。歐盟發佈的《人工智能白皮書》顯示,未來10年,歐盟將每年投入200億歐元用於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應用。相比之下,過去3年裏,歐盟對人工智能研究和創新的投入只有15億歐元。
雖然歐盟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熱情高漲,同時也投入鉅額資金,但考慮到美國在數字經濟領域處於絕對領先地位,以及對競爭對手始終保持警惕狀態,未來歐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恐怕道阻且長。
從規模來看,根據中國信通院的統計,截至2018年,美國的數字經濟規模為12.34萬億美元,佔全球的比重為40.9%,對歐盟國家形成壓倒性優勢。在主要歐盟國家中,德國、法國的數字經濟規模僅超過1萬億美元。
這種判斷並非危言聳聽,而是有真實的依據。放遠來看,由於全球的數字貿易壁壘很多,尤其在歐盟地區,2016年7月,美國專門成立了"數字貿易工作組",以幫助本國企業掃清這些阻礙,隨後美國在WTO、G20、OECD等國際組織上都推行有利於該國數字產業的主張。
數字產業大幅落後的局面、以及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促使歐盟不得不全面發力數字經濟,隨着歐盟推進該產業發展的步伐加快,美國針對歐盟的出手次數會逐漸變多、力度也會變大,歐盟最終想要在數字經濟領域取得突破會變得非常不易,那麼企圖靠數字化轉型來推動經濟復甦的希望也會更加渺茫。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