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要精耕細作

在全球疫情蔓延和複雜的國際形勢下,今年上半年,廣東的工業、投資、消費、進出口等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均呈回升態勢,經濟運行穩步復甦。在中國WTO研究會副會長、商務部研究院前院長霍建國看來,廣東的經濟體量全國最大,尤其是外資、外貿佔全國的份額大,承擔着全國經濟恢復的艱鉅任務。“廣東率先復甦,對全國有相當大的支撐作用。”

霍建國認為,下半年廣東“六穩六保”任務依然非常艱鉅,要繼續克服困難拓展貿易投資發展的新局面,這對於鞏固和恢復國內經濟的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粵港澳大灣區更應進一步擴大開放,努力創造商品、人員、資金自由流動的開放格局,這對於我國構建雙循環格局有積極促進作用。

霍建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要精耕細作

談經濟運行情況▼

廣東對全國支撐作用大

“下半年,廣東‘六穩六保’任務依然非常艱鉅,要繼續克服困難。廣東外貿、外資的穩定和恢復,對於鞏固和恢復國內經濟的作用非常大。”

南方日報:你如何看待廣東上半年在外貿、外資等方面的經濟運行情況?其中呈現出廣東怎樣的發展特點?

霍建國:廣東的經濟體量全國最大,尤其是外資、外貿佔全國的份額大,承擔着全國經濟恢復的艱鉅任務。全國經濟二季度迎來積極變化,經濟明顯進入恢復階段,整體經濟運行情況好於全球。從總體來看,上半年廣東的經濟運行情況和全國的發展趨勢是一致的,一些指標好於全國。特別是利用外資走勢明顯回穩,服務業外資增長較快等,總體好於預期。廣東的外貿也穩步發展,進出口在6月由負轉正。廣東率先復甦,對全國有相當大的支撐作用。

從各項指標看,近年來,廣東的對外貿易結構已發生很大變化。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比重進一步提升,在疫情下展現出民企的發展韌性。尤其是在高端製造業方面,信息技術產品的出口競爭力比較強。同時,一般貿易增長較快,加工貿易的調整正在發生積極變化,新的經濟結構有利於克服當前困難,繼續發揮外貿外資在支持經濟增長方面的巨大潛能。

上半年廣東的外貿、外資增長受困,主要是因為外部環境比較困難。尤其是外貿,中美貿易摩擦、歐盟經濟不景氣以及全球疫情導致經濟大幅回落、需求大幅下降,外部需求受到很大影響。下半年,廣東“六穩六保”任務依然非常艱鉅,要繼續克服困難,努力拓展新局面。從全國看,廣東外貿、外資的穩定和恢復,對於鞏固和恢復國內經濟的作用非常大。

談國際市場開拓

延長中國主導的產業鏈供應鏈

“採取有力措施穩定信息技術產品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至關重要,要鼓勵廣東有競爭優勢的傳統產業有序向境外轉移,逐步形成中國製造業主導的海外生產網絡基地,延長中國主導的產業鏈。”

霍建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要精耕細作

南方日報:疫情下全球產業鏈面臨挑戰。廣東可以採取哪些措施,以實現產業鏈正常運轉?

霍建國:國際經濟格局變化和全球產業鏈競爭發展的新形勢,給我國外向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挑戰。首先,在困難的時候,政府要對企業提供必要的幫扶政策,包括減租、減息,房租、貸款利息延付等。同時,深化“放管服”,推進貿易便利化,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這是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的必要前提。

從近期來看,中國的供應鏈和產業配套能力在全球已形成不可替代的競爭優勢。以消費電子產業為例,深圳已形成世界上最具成本優勢和規模最大的電子信息產品供應鏈,説明廣東已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繼續提高信息技術產品和高端製造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是穩定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基礎性工作。

從長遠發展角度及參與全球價值鏈競爭方面考慮,應根據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妥善處理好海外投資的發展方向。其中,要高度重視全球生產網絡的發展格局,鼓勵廣東有競爭優勢的傳統產業有序向境外轉移,逐步形成中國製造業主導的海外生產網絡基地,延長中國主導的產業鏈供應鏈。

南方日報:上半年廣東對東盟延續增長態勢,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基本持平。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盟等市場成為外貿增長點的背景下,廣東如何更好地開拓國際市場?

霍建國:歐美經濟受疫情影響大幅下降、需求收縮,對廣東在歐美市場的進出口影響較大。相比較之下,東盟市場受疫情影響不大,經濟運行相對穩定,為廣東擴大東盟市場提供了新的機會。與此同時,“一帶一路”沿線範圍很大,廣東還要繼續加大沿線國家的貿易投資力度。

此外,廣東仍然要加大拓展其他潛力較大的市場,總體的外貿規模還可以再增長。歐盟市場在英國脱鈎後雖然經濟總量有所下降,但仍有14多萬億美元的容量。一旦歐盟經濟出現復甦,其市場需求潛力將大幅上升,因此對歐盟市場的開拓要更精更細。

開拓國際市場時,除了政府對特別困難的經營主體提供幫扶政策外,更要強調企業自身的競爭力和市場的開拓能力。企業要研究市場、研究客户,有針對性地擴大相關市場的出口。雖然廣東外貿企業的產品生產能力和競爭力都不錯,但是在國際市場的精耕細作方面,在拓展市場、維繫客户、保持貿易逐步平穩發展方面,還要更努力。

談雙循環格局

打破內外循環障礙是關鍵

“在廣東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創造商品、人員、資金自由流動的開放格局,有利於促進整體循環效益提高,產生溢出效應,對國內大循環有積極作用。”

霍建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要精耕細作

南方日報:在新的國際環境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如何進一步擴大開放?

霍建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加快開放是關鍵,但是也要看到國際形勢變化帶來的挑戰與壓力。尤其是在香港經濟增長受壓、大灣區內相互的貿易合作受到影響的情況下,維繫粵港澳大灣區之間的循環非常關鍵。

這種循環的基礎在於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如何保護企業的經營主體地位,如何構建資源自由流動的體制,保證政府對企業的信息公開透明和服務等,都非常關鍵。有了良好的市場環境,港澳資金會更加積極參與大灣區的開放發展。

當然,我們在加快服務業開放的同時,一定要注意不斷地提高有關管理部門在市場準入開放後事中事後的監管能力,妥善處理好擴大開放和提高監管水平的關係。

南方日報:我國正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廣東如何發揮作用?

霍建國:雙循環的關鍵是暢通內循環,打造開放的市場化環境,減少對市場不同形式的限制。首先可以在廣東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創造商品、人員、資金自由流動的開放格局。這有利於促進整體循環效益提升,產生溢出效應,對進一步形成全國大循環都有積極的樣板作用。

實際上,內外循環是不可分割的。當外部有困難壓力,我們要儘量調動國內消費和國內循環的作用,但並不排斥開放型經濟的作用。最好是內循環暢通,外循環活躍,打造一個有利於資源自由流動的更有吸引力的大市場,才會賦予中國經濟更大的發展活力和增長潛能。

因此,要打破內外循環的障礙,這是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前提,是發揮內循環、外循環相輔相成作用的根本保障。廣東要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開放發展方面率先拓展新的局面,加快同國際高標準對接,突破發展的瓶頸和障礙,在開放的規制建設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記者】昌道勵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00 字。

轉載請註明: 霍建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要精耕細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