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敲響了竹鄉夜消費的門

  原標題:安吉一些村莊在夜晚開門迎客,培育夜間文旅——

  是誰,敲響了竹鄉夜消費的門

  傍晚7時,在安吉縣靈峯街道劍山村蔓塘裏自然村,千百盞燈光亮起,古戲台、老街、園林構成一幅亦詩亦畫的立體光影秀。同一時刻,20公里外的報福鎮景溪村,夜排檔的啤酒、燒烤已上桌,鄉間的煙火氣在遊客的推杯換盞間被點燃。

  原本入夜就漆黑寂靜的小村,成了遊客湧入的“不夜村”,越來越多以“夜”為時間節點的鄉村經營模式正在悄然興起。鄉村之夜以獨特魅力留住習慣城市夜生活的外來客,夜經濟與當下鄉村休閒旅遊產業怎樣融合發展?記者走進“兩山”理念誕生地安吉,看到一批正在萌芽的“星光村”,看到美麗經濟的一條新途徑正在生長。

  寧靜鄉村在暗夜中“變裝”

  如果你白天來到安吉縣蔓塘裏自然村,一定會被路遇的村民問上一句:“村裏晚上待過了嗎?”他們會獻寶一般極力邀請你留下,言語間帶着一點驕傲和神秘,“晚上才有的看呢!”

  蔓塘裏的一天是從夜晚開始的,看過它“變裝”的人都有這樣的共識。

  暮色四合,小村從暑熱中逐漸醒來,先是星星點點的各色景觀燈亮起,隨後魚戲荷花池的水墨動畫伴着音樂映在白牆黛瓦上,水聲隆隆處,激光水幕電影清涼登場,待夜色再濃些,藏匿於松林深處的“螢火蟲”便舞動得更加歡脱……去年,“大地之光”文創燈光項目落地後,蔓塘裏的夜像被披上一層夢幻華服,延長了遊客日間觀光後的餘韻。

  和蔓塘裏的視覺盛宴不同,安吉報福鎮景溪村的“山民文化街”是“一條夜市,點燃半城人間煙火”的鄉村版。穿過熱鬧的廣場舞平台,美食街入口處鮮香的燒烤味撲面而來,一盆香辣小龍蝦上桌,下酒的不止美食,還有臨街淙淙的水流聲,那正是白天遊客們體驗漂流的地方。為了延長停留時間,街盡頭還為孩子們建了免費的衝浪泳池和水滑梯。鄉野、浪花,混合着食物香氣,構成了夏日夜晚獨有的“景溪印象”。

  從夜空中俯瞰大地,光點的聚集和延伸往往能勾勒出城市與鄉村的分界。而近兩年,這樣的界限已不再明晰,鄉村夜晚漆黑、寂靜的傳統形象正在被打破,不同類型的“星光村”三三兩兩點亮了安吉郊野的暗夜地圖。獨特的經營形態聚集人氣,催生出鄉村“夜經濟”。記者走訪發現,這些夜遊形態基本可歸於“玩”“美”“食”“宿”四種形式,它們多依賴於鄉村的原有優勢,如良好的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民俗文化等。

  我省一些鄉村旅遊較早探索出美麗經濟的發展路徑。但旅遊界業內人士注意到,鄉村旅遊的不斷髮展,讓‘白天看景,晚上走人’的模式已很難滿足遊客需求,蔓塘裏村也感受到了相似的痛點。依託於靈峯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的區位優勢,小村有一定客源基礎,但在旅遊產品上缺乏特色,村裏一直在思考,要引入怎樣的業態,才能突出重圍,實現旅遊收入的增長?

  在引進“大地之光”夜遊項目前,蔓塘裏村曾經歷了十幾個投資項目的篩選期。剔除民宿、茶產業加工以及休閒旅遊等與周邊同質的項目後,村裏看準了夜經濟,希望通過“大地之光”彌補區域夜遊產品短板。

  把夜遊項目落户蔓塘裏,同樣是項目創始人朱少傑千挑萬選後的決定。做燈光舞美出身的朱少傑曾參與打造過張家界《魅力湘西》實景演出,親眼見證了燈光舞台與當地文化相結合迸發出的活力。在他眼中,蔓塘裏有着開發燈光藝術的基礎和潛力。這個安吉首個完成電纜入地的村莊有獨特的起伏地勢,在前期的美麗鄉村建設中又極大程度保留了原有生態,一個小村落裏集齊了古戲台、古民居、園林等豐富的鄉村元素,再通過光影藝術充分表達後,沉睡的資源在夜間再度被激活。同樣,景溪村的漂流戲水傳統、上墅鄉蝸牛山谷音樂節主辦者的業界資源,都成為當地發展夜經濟的觸發點。

  點亮鄉村,試水夜經濟

  綠水青山在夜色中有着另一番魅力。“夜生活已經不是城市的獨特風景”,在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教授徐旭初看來,美麗鄉村建設後,各地充分發揮現有鄉土資源,是鄉村夜經濟萌發的最初動因。這也是充分利用鄉村資源拓寬“兩山”轉化通道的一種途徑。

  點亮鄉村之夜,將城市裏特有的夜間休閒引入鄉村,寂靜的鄉村能輕鬆接納嗎?運營一年多,幾個先行村不約而同體驗了一把與新經濟的碰撞。

  蔓塘裏的燈光秀項目在引入之初,曾遭到村民質疑。燈光秀的布展範圍覆蓋全村,這個零供地項目讓整村景區化,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鄉土特色,但部分村民也有擔憂:夜遊項目是否適合村莊發展,會不會打破原本閒適寧靜的村莊環境,聲光擾民怎麼辦?

  劍山村黨總支書記丁其軍知道,在村裏贏得共識是必要關。敲定項目前,村兩委班子特意組織全村81户家庭代表到麗水寶溪鄉溪頭村考察。這個以竹建築與燈光為主題的文創村落與蔓塘裏有着類似的發展路徑,偏僻的山村藉此每年引流30萬人。“親眼看過,和當地村民聊過,村民們才吃了定心丸。”丁其軍説,創新的開發方式更要注重“景美人和”,要讓村民從中受益。“大地之光”採用村景聯建的模式,村集體以基礎設施、美麗環境配套入股,農户作為股民參與。村集體每年能拿到10%的門票分紅,保底80萬元,村民也可拿到門票營業額的3%。為了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項目聘用了近百名村民員工,“家家都是旅行社,人人都是銷售員”後,小村平均每晚接待約500名遊客。去年村裏獲得了40萬元分紅,村民收入也將在滿一年後進行分配。

  隨着到訪遊客的增長,更多輻射效應開始顯現。村民侯從樹將自家的茶葉加工作坊改造成面朝燈光大草坪的小門店,一年茶葉銷售利潤20多萬元;潘潮軍做起小吃生意,光賣燒餅就月均收入3000多元……夜經濟的帶動下,村裏新開4家農家樂、1間民宿。村民原先種茶一年忙一季,如今四季能創收。得益於增收拓寬通道,去年劍山村村民平均收入增至4萬元。而為了讓夜間遊項目儘可能與村民生活和諧共處,村委班子和項目方特別約定了一些暖心細節,如每晚9時30分準時關閉燈光音響,即使壓縮開放時間,也不破壞村裏原有的生活作息。

  項目落地,“酒香也怕巷子深”,新鮮的夜遊模式如何吸引客源成為“星光村”更現實的難題。去年六月,把文藝、新潮的户外音樂節引入鄉村時,蝸牛山谷音樂節主辦者戴勳便抱着打持久戰的心態。

  音樂節將目標消費羣鎖定在外地遊客,包括周邊城市的自駕遊愛好者、音樂愛好者、鄉村旅遊遊客,並與各家酒店和民宿聯動營銷。“開在鄉村裏的音樂節”成功勾起了人們的好奇心,外來客成為消費主力。更讓他們驚喜的是,入場的有不少本地觀眾,其中60%還是回頭客。音樂節彌補了當地夜間娛樂、户外消遣的空白,送門票、酒水等活動也帶起了人際傳播和口碑傳播,持續4個月每週兩場、日均入場300人的流量,讓戴勳看到了夜遊的潛力。

  與專業團隊傾力打造不同,最初起於民間的“山民文化街”還面臨運營管理上的困惑,這也是鄉村夜經濟想要持續發展最難邁過的坎。在景溪村黨總支書記黃大偉最初的設計中,臨水而建的文化街應是一條反映山民生活狀態和鄉土特色的綜合街區,如果成功,可媲美以傳統小吃著稱的陝西袁家村。

  但文化街運營初期卻不盡人意。去年“五一”剛開街時,夜市着實火爆,村民們響應號召把村中的特色小吃擺滿了30多個檔口,遊客們從頭吃到尾大呼過癮。但當節假日的人潮退去後,村民疏於管理、不會營銷的劣勢便開始顯現。“客人少了不開,下雨天不開,有遊客來玩卻吃了閉門羹。”一個月不到,山民文化街落寞關閉。後來黃大偉尋找到專業團隊再開張,統一運作替代了村民參與,特色小吃換成了燒烤、奶茶。文化街的人氣雖慢慢回升,但離當初的願景仍有距離。和很多試水夜經濟的鄉村一樣,這道坎,景溪村還在不斷摸索。

  “目前文化街統一外包給旅遊團隊打造,每年可獲租金17萬元。”黃大偉説,他更看重的是夜遊項目運營正常後通過聚集人氣形成品牌效應,引導村民成為經營者共同增收。

  夜賞美術館

  豐富鄉村藝術體驗

  2020年“山民文化街”再次開街,兩次關張、三次開業,讓黃大偉看到了理想和現實的距離。一些同樣想開發夜經濟的村莊也在不斷考察中,從最初的興奮迴歸冷靜,反思自身條件是否適合。

  “鄉村夜經濟還在萌芽階段,現在出現的一些成功案例,是諸多因素推動下形成的結果。”徐旭初認為,目前單一的夜經濟項目還難以獨立吸引遊客,發展夜經濟最重要的仍是依附原有的鄉村旅遊資源。一些基礎條件必不可少,如位於城郊的交通優勢,綠水青山的生態和旅遊基礎,以及周邊具有消費力的人羣。

  感受新消費,讓這些“星光村”對“兩山”轉化、對美麗經濟有了不一樣的體驗。嚐到甜頭之後,這些村子想得更遠。

  “看第一次覺得震撼,第二次平平無奇,第三次就沒興趣了。”一些來自遊客的聲音在促使蔓塘里加快業態豐富的腳步。今年“五一”開業前,蔓塘裏沒閒着,如今村中閒置的潘氏老宅重新整修後,已亮起了蔓漫美術館的燈光標牌。通過與浙江省漫畫家協會和中國美院合作,沉·美術館、蔓漫美術館落户蔓塘裏,兩家鄉村美術館在夜間均會營業,為夜遊增加更多藝術體驗。“蔓塘裏的定位不僅是燈光村,更是藝術村。我們想聚集更多的藝術形式,從觀賞向體驗轉型,讓鄉村的夜晚更有吸引力。”朱少傑説。

  戴勳信奉“零存整取”的發展理念,去年聲勢浩大的蝸牛山谷音樂節,更像是他打造“蝸牛音樂山谷”品牌的前奏。“特色夜遊是我們地方文化品牌創建的起點,我們的目標不止於聽歌的鄉村夜場,而是要成為音樂文化的輸出地。”為此,通過村企合作,他們流轉了音樂節所在的長龍山自然村的大片土地。計劃在此“存入”更多與音樂相關的多元內容,未來包括小酒館、手作藝人工作室、文創集市的蝸牛音樂部落和涵蓋了網絡作家訓練營、民謠歌手工作室的蝸牛小鎮,將與現有的音樂節形成聯動,夜場嗨歌不再是觀眾乘興而來的唯一目標,而是打卡的重要一站。

  “山民文化街”仍想回歸它“鄉土化”的初心,這也是眾多鄉村與城市搶奪流量的“核心競爭力”。藉助今年10月份要開辦的“開竹節”,黃大偉以“竹鄉”特色,為城市客設計了很多不一樣。如參考張藝謀的《印象·西湖》,以歌舞、竹樂演繹《開竹印象》大型情景劇;用傳統竹燈搭建大型燈光裝置,營造夜晚的竹林幻境;打造巨型竹迷宮,用遊藝體驗留下游客……受消費券的啓發,他們還與安吉知名商超結成異業聯盟,向消費者發放美食、夜遊消費券,共促消費復甦、客流共享。

  “作為鄉村旅遊發展的新領域,鄉村夜經濟還是一片少有人涉足的藍海。”徐旭初説,現階段的鄉村夜遊還要進一步培育生長。在新消費理念的指引下,未來或許會升起更多“星光村”。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72 字。

轉載請註明: 是誰,敲響了竹鄉夜消費的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