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募資額有望快速攀升
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正式開市,今年7月22日上市滿一年,也迎來大量IPO前股東解禁,這其中上市前的股權私募投資者佔比過半,可能會形成一定的減持壓力。當日,科創板解禁市值超過1800億元。
解禁總市值達1825億元
Wind數據顯示,7月22日,25家科創板公司限售股迎來解禁,解禁股份多為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以及首發戰略配售股份等。以7月21日收盤價計算,總市值達1824.97億元。
從單家公司解禁規模看,市值超過10億元的達到20家,中微公司、瀾起科技、虹軟科技、睿創微納解禁市值高達百億元。以7月21日收盤價計算,4家公司解禁總市值合計1048.34億元,佔此次解禁總市值規模的57.44%。
中微公司是這批公司中解禁市值規模最大的,7月22日有1.94億股股份解禁。以7月21日收盤價計算,解禁總市值合計420.95億元,公司現有流通市值為112億元。
緊隨其後的是瀾起科技,7月22日有3.41億股股份解禁。以7月21日收盤價計算,解禁總市值合計333.64億元,是公司現有流通市值的4.31倍。
此次科創板公司解禁潮備受關注,除解禁市值規模巨大外,解禁後公司流通股本的迅猛增長也是重要因素。
Wind數據顯示,前述25家科創板公司中,有10家公司當前流通股本佔公司總股本佔比尚不足15%,佔比最高的沃爾德也僅有24.49%,佔比最低的瀾起科技僅有7%。7月22日解禁後,14家公司流通股本佔公司總股本佔比將升至50%以上,西部超導、嘉元科技超過70%,當天將有15家公司解禁股份超過總股本30%以上。
A股/科創板減持規則
首先,這次解禁的股份主要為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和首發戰略配售限售股份。
A股股東種類有多種,每一種股東所持股份的限售期和對應減持規則都不一樣,所以要先搞清楚這次科創板解禁的股份是什麼性質。
上市公司IPO首發之前的股份稱為首發前股份,首發前股份主要由大股東(控股股東和持股5%以上股東)以及董監高等股東持有。
IPO首發上市時,還有戰略配售股東。
上述董監高等股份持有的首發前股份,和戰略配售股東所持有的的首發戰略配售股份,限售期都是一年,也就是在公司上市一年後解禁(解除限售,可以準備減持)。
以瀾起科技為例,2020年7月22日解禁的股份就是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和首發戰略配售限售股份:
其次,上述首發股份減持方式主要有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協議轉讓、非公開轉讓、配售五種方式(其中非公開轉讓和配售是7月3日新增的減持方式,專門針對科創板減持)。
【協議轉讓】
協議轉讓要求單個受讓方的受讓比例達到公司股本總數的5%,所以主要面向的是持股5%以上的大規模減持。
但是減持新規規定,協議轉讓的價格最低9折(科創板最低8折),協議轉讓後,受讓方3個月內不得再次轉讓,並且6個月內要遵守其他減持規定。
總之,協議轉讓出現頻率不高,出現的一般也不是為了減持去的,對二級市場股價直接影響很小。
【配售】
科創板獨有,也是針對5%以上的大規模減持,配售價最低可打7折,對二級市場股價直接影響小。
【非公開轉讓】
也是科創板獨有,但是門檻降低到1%,並且規定受讓方6個月內不得轉讓。
配售和非公開轉讓都是7月3日專門為科創板減持新設的規定,目的就是通過引入機構投資者帶來更多的增量資金,提供更多減持的選項,降低減持對二級市場的影響。
【大宗交易】
大宗交易由雙方協商交易價格(最低9折),再通過交易系統確認,對二級市場有一定影響。
新規規定:
1)通過大宗交易減持的,任意90天內,減持不得超過公司總股本2%;
2)受讓方再6個月內不得轉讓。
【集中競價交易(二級市場直接買賣)】
這種減持方式最常見,也是對二級市場股價影響最大的一種減持方式,但是新規規定,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的,任意90天內,減持不得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
針對性的制度安排正在密集部署
上交所7月初發布《科創板上市公司股東以向特定機構投資者詢價轉讓和配售方式減持股份實施細則》。實施細則主要涉及的特定機構受讓股份和詢價轉讓是此次細則的亮點。很顯然,上交所對科創板大小非減持,做了一定的預案。
其實,熟悉市場的參與者已經發現,針對性的制度安排正在密集部署,監管已為此次科創板解禁加碼四層緩衝墊:
第一層是上述實施細則可以看到適用範圍“劍指”科創板首發前股份解禁。
第二層是推出科創板相關ETF,對穩定市場起到積極作用。
第三層是上交所將在證監會的部署下積極研究推出鼓勵、吸引中長期投資者的制度。若長期投資者制度落地,將通過權、利綁定帶來源源不斷的新增資金,能起到市值恆定的壓艙石作用。
第四層則來自於科創50指數的推出。上交所在6月末宣佈科創板首條指數“科創50”將在7月23日推出,與解禁高峯的時間點可謂恰逢其時。
週三解禁的科創板25只個股中,解禁規模佔其流通市值比重超過100%的個股達到16只,佔比64%
7月科創板解禁規模佔對應板塊流通市值比例較高的戰略新興產業主要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等,佔比分別為94%、57%、41%。
高科技產業“雲集”
科創板自設立以來便具有鮮明的差異化定位,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科創板開市一年來,上市公司數量保持較快增長,以證監會和上交所制定的科創屬性指標衡量,科創板的科創成色毫無疑問保持了較高水平。
科創板上市公司高度集中於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類佔比36%,生物醫藥類佔比22%,高端裝備類佔比17%,新材料類佔比12%,節能環保類佔比7%。
剔除百奧泰、神州細胞、澤璟製藥3家尚未盈利的企業,其餘公司平均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重12.9%,其中寒武紀、君實生物研發佔比超過100%;2019年末固定資產佔總資產比例平均值僅為12.4%,淨資產收益率中位數接近12.7%,平均每家公司擁有107項發明專利(剔除中芯國際後平均數為65項),凸顯鮮明的科技底色和更高的資本利用率。
更有諸多行業巨頭加入上市隊伍,京東數科、螞蟻集團、吉利汽車等都公佈了科創板上市計劃,科創板募資額有望快速攀升,中國版“納斯達克”冉冉升起。
7月20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官宣,啓動在上交所科創板和香港聯交所主板尋求同步發行上市計劃。
“科創板和香港聯交所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和創新的舉措,為新經濟公司能更好地獲得資本市場支持包括國際資本支持創造了良好條件,我們很高興能有機會參與其中。”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稱。
“歡迎螞蟻集團申報科創板。這展現了科創板作為中國科創企業首選上市地的市場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作為中國資本市場服務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和優質科創企業的主市場,科創板經過一年多實踐,支持科創企業發展壯大的集聚引領效應不斷增強。”上交所表示。
財經下午茶綜合自中國基金報、中國證券報、南方都市報、研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