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基金募集市場十分景氣,儘管有疫情影響,但絲毫不影響廣大基民對基金認購的熱情,尤其是歷史業績優秀的基金經理,在疊加渠道的成功營銷、推波助瀾後,爆款基金可謂基金前浪推後浪,一浪高於一浪。尤其是進入5-6月後,火爆程度可謂再上台階。《金融投資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6月15日,今年以來新發基金共募集1.4萬億元,單隻基金平均14億元,而爆款基金若以初始募集規模超過100億元計算的話,近期新發基金初期募集規模已從年初的100億元直接跳升至300億元上。繼6月12日南方成長先鋒以321億元的年內最高募集規模成立後,在6月15日,易方達旗下知名基金經理張坤新產品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開始發行。截至當天中午,該基金髮行認購規模超180億元。
多維度培育爆款
2020年以來,爆款基金體現出幾個明顯的特點:
第一,中大型基金公司為主,渠道優勢、口碑優勢已然成為顯著的護城河。南方、易方達、廣發、匯添富都是具有這樣優勢的基金公司,也是最容易出爆款的基金公司。
第二,基金公司普遍在推自己的王牌基金經理,利用明星基金造勢,如劉格菘、易方達優質企業的張坤、南方成長先鋒的茅煒。
第三,迎合熱點。今年以來成立的幾類基金,混合基金主要還是側重選股,尤其是成長股的優選。這類基金經理如南方精選的茅煒,號稱成長股的捕手。還有芯片ETF、科技ETF作為去年的熱點概念,由於2020年以來業績不錯,所以這樣的概念很容易調動認購情緒,買新的理由具有一種預期可實現的魔力,爆款也就在所難免。
渠道優勢為王
隨着基金管理人牌照放開,公募基金渠道資源競爭十分激烈,但是銷售渠道並未擴展,儘管不斷增加基金代銷機構,如券商、直銷、三方迅速發展,但是仍舊只佔到基金銷售的極小比例。基金銷售渠道的集中度從2003年95%的集中度,降低到 2018 年 61.5%的集中度(2019年基金年鑑)。
面對僧(基金公司)多肉(渠道)少局面,銀行等強勢渠道紛紛設立白名單制度,而這其中排名前50%的基金公司就是重點的影響渠道。在基金銷售的多種渠道中,銀行一直都是主力,銀行基金銷售佔據79%以上銷售額,券商僅佔到13%,基金直銷更少,僅佔7.5%。
從今年以來的基金銷售來看,最賣力的仍是銀行,豐厚的尾傭,低迷的利率,信貸業務的不景氣,激勵客户經理賣力銷售基金。
資管能力是關鍵
俗話説,是馬是騾子遛遛才行。爆款基金能否獲得持續的收益,才是初期募集規模能夠持續的關鍵競爭力。對於投資人而言,規模和你的投資是沒有太直接的關係的,選擇基金仍舊看重的是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
爆款基金是基金公司、銀行營銷的成功,而基金投資結果在未來的一年甚至幾年內獲得持續的超額收益能力,才能體現基金經理和基金管理人的能耐和成功,規模最多隻是影響基金經理操作的一個重要參數而已。
有市場人士以100億規模作為一個爆款新發基金的標準,回顧歷史上出現的爆款基金成立至今的收益率,以及最新的規模情況,結果令人驚訝。
第一,市場曾經追捧的基金真正不經歷規模縮水,甚至規模擴張的基金是極少數。其中以混合型、股票型基金的規模縮水最為驚人,僅有15%的爆款基金獲得規模的續增,而這些基金中實現正收益的概率高達78%。基金賺錢了,很多人贖回了。
第二,債券基金爆款留存率高於股票和貨幣基金,而實現收益能力是重要的原因。所以,債券基金爆款持續獲益能力是最強的。從爆款的債券基金來看,一些基金確實是債券投資能力的優秀選手,比如易方達穩健收益、工銀紅利債券基金。
理性對待爆款基金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在爆款基金不斷湧現的同時,市場人士也提醒投資者理性對待爆款基金,其理由有三:
第一,爆款並不是基金投資能力競爭的結果,因此爆款不代表爆賺。
第二,爆款的債券比爆款的股票、混合基金更具有競爭力,這是一個簡單直接的規律結果。內在原因在於債券市場長期是牛市,規模反而是投資獲勝的一個優勢條件,規模大可以獲得更具競爭力的債券投資標的,長期收益更穩健。
第三,爆款並不是購買基金的唯一標尺,也不是關鍵標尺。
(文章來源:金融投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