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政策支持實體經濟 既要“精準”也要“化險”

  本報編輯部

  人民銀行日前公佈的2020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顯示,6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達165.2萬億元,同比增長13.2%;人民幣貸款增加12.33萬億元,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同比多增2.31萬億元。社會融資方面,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量累計為20.83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6.22萬億元。投向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貸款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比例高達59.2%。相關經濟指標態勢向好,足以體現出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之大。

  同時,二季度,我國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主要指標實現恢復性增長,消費、CPI、PMI等均逐步回暖。

  在多重壓力下,上半年經濟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這很大程度得益於上半年密集推出的金融支持政策。

  例如,3000億元抗疫專項再貸款、1.5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400億元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4000億元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人民銀行根據上半年經濟發展實際情況,不斷推出貨幣政策工具,在實施方式、實施對象、資金價格等方面作出創新,使得金融政策更精準、更有效地直達實體經濟。

  同時,為了確保資金能精準惠及民營小微企業,金融業在政策的落地操作環節採取了針對性措施。例如,助力破解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存在的“首貸”問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第一次提出“首貸”問題,鼓勵銀行大幅增加小微企業信用貸、首貸、無還本續貸。

  在此背景下,上半年,相關金融支持政策和監管考核辦法陸續出台,對“首貸率”“首貸户”等指標的要求不斷完善。近期,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印發《浙江省小微企業首貸考核辦法》,是首份省級小微企業首貸考核辦法,主要從小微企業首貸户數、貸款金額兩方面明確了對金融機構首貸户工作的定量考核,將推進首貸户精細化管理。

  整體看來,上半年,我國銀行業保險業整體運行穩健,風險可控,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提升。

  但是,我們還需清楚,金融政策支持實體經濟復甦的同時也潛藏了一些風險。銀保監會此前強調,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潛在風險依然較大,要保持清醒,冷靜研判,未雨綢繆。

  當前,不良資產上升壓力明顯加大。人民銀行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不良貸款餘額3.6萬億元,比年初增加4004億元,不良貸款率2.1%,比年初上升0.08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78.1%,比年初下降4個百分點。

  而且,預計今後一段時期,不良貸款會陸續出現,並持上升態勢。業內人士分析,年初以來,雖然賬面不良貸款餘額增加並不明顯,但由於經濟下行壓力反映到金融領域存在一定時滯,加之宏觀政策短期對沖效應等,違約風險暴露只是暫時延遲。

  對此,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應主動作為,不要故意粉飾或隱瞞,必須積極做好應對準備,進一步做實資產分類、繼續加大處置力度、拓寬不良資產處置渠道。

  對於上半年推出的各類信貸支持政策,監管部門應對政策落地效果持續跟進追蹤,綜合考慮供需實際,建立相應的監督、激勵和退出機制,“修渠引流”,確保政策真正落到實處,“精準滴灌”,而不是“大水漫灌”。

  下一階段,金融政策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仍然不小。6月,人民銀行創設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強調這兩個貨幣政策工具要直達實體經濟。下半年,金融系統還將完成年內向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的目標。

  後續推出的金融政策,應在合理增長的同時更加註重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精準支持,提高政策的直達性,做好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和支持,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助力保就業、保民生。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35 字。

轉載請註明: 金融政策支持實體經濟 既要“精準”也要“化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