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文 | 柯鋭
黑格爾有句名言,密涅瓦的貓頭鷹在暮色蒼茫中才展翅起飛。這句比喻哲學思想的話,也可用來形容2020年疫情陰影下中西部城市在競爭中的突圍。
截至7月28日,2019年GDP20強城市中,已有19個城市發佈了2020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成績(南京暫未公佈增速),其中長沙、杭州、無錫、蘇州、重慶、深圳、濟南和成都等8個城市實現GDP正增長。此外,國家中心城市裏,西安的增速表現搶眼。
除了杭州、無錫、蘇州位居富庶的長三角,長沙、西安、重慶和成都都是位於中西部的“新一線”城市,它們的表現有點像暮色中起飛的貓頭鷹。
中西部主要城市在疫情下“出圈”
在中國城市的“羣”裏一向低調的長沙,這次站上了C位。
長沙上半年以2.2%的GDP增速,位居上述萬億GDP城市增速排行榜第一名。
7月26日,長沙公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長沙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621.21億元,比一季度提升2.8個百分點,經濟增速實現由負轉正。
為什麼是長沙?
第二產業表現強勁是關鍵。
根據當地官方媒介“長沙發布”公佈的信息,今年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9%,比1-5月提升1.2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提升2.3個百分點;全市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1%,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6.2個百分點。
此外,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較快也是一個亮點。
上半年長沙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0%,比一季度提升3.5個百分點;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完成投資分別增長29.2%和58.5%。
在網絡上,長沙一直以來被稱為“黑馬”、潛力城市,有一個原因是其房價在全國處於較低水平,但居民收入在省會城市相對較高。
此次“長沙發布”公佈的數據也印證了這個網絡説法。上半年該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77元,同比增長4.8%,比一季度提升3.0個百分點。
西部“雙星”重慶成都表現出色在意料之中
重慶和成都作為西部“雙星”,此次的出色表現在意料之中。
2018年,重慶首次躋身“2萬億元俱樂部”後,和深圳、廣州競爭激烈;2019年,重慶GDP提高至23605.77億元,逼近廣州(23628.6億元)。
今年上半年,重慶實現了對廣州的趕超。
上半年,重慶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209.83億元,同比增長0.8%,增速由負轉正。重慶經濟總量超出廣州241億元。
重慶上半年的幾大指標表現強勁: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407.84億元,增長0.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191.97億元,增長0.5%;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0.2%,較一季度提高16.3個百分點。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成都的表現則一貫穩健。
上半年,成都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565.10億元,同比增長2.0%;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1%,連續3個月保持增長,增速較一季度提高11.3個百分點。
成都市統計局公佈,重點區域投資較快增長,成都天府新區、“東進”區域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0%、4.5%。傳導效應持續顯現,在開工項目增多及建設進度加快的有力帶動下,建築業企業生產經營趨於活躍。
以上三個城市的上半年成績單裏,固定資產投資都表現較好,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的帶動功不可沒,其中,新基建也做出了貢獻。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準萬億級城市西安。
上半年西安市生產總值4575.09億元,同比增長2.8%。這個增速,在已公佈的重點城市中,也是首屈一指。
今年一季度,西安曾提升6個名次,排在“準萬億”城市第一名。此次有望躋身全國城市前20強。
5月17日,疫情後召開的西安市兩會,明確提出“力爭實現今年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
西安是國家中心城市、西北地區龍頭城市,然而也是目前9個國家中心城市中唯一經濟總量低於萬億級的城市。
據西安官方信息,該市工業生產較快恢復,高技術製造業在持續發力。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比一季度提高8.3個百分點。
以此增速來看,西安進入“萬億俱樂部”只是時間問題,雖然在國家中心城市陣列中,西安經濟實力仍然相對偏弱,但作為省會城市和西北龍頭城市,發展前景仍然有很大想象空間。
逆勢增長:曇花一現還是鋒芒初試?
今年上半年GDP20強排名變化,一個直接因素是疫情影響。
2020年初,隨着新冠肺炎疫情席捲而來,各大城市經濟活動“停擺”,一季度各地經濟普遍承壓。
疫情衝擊下,除了武漢因疫情受重創外,中西部主要城市的經濟韌性得到凸顯,經濟實現逆勢增長。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驅動力。
疫情衝擊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交運限制導致上游供給收縮,下游需求減弱使得中游生產庫存積壓風險上升,尤其是在國外疫情持續蔓延下,外貿依存度較高的城市經濟壓力不小。
廣州是典型的外貿依存度高的城市,外向型經濟比重大。隨着疫情在全球蔓延,一方面是產業鏈和供應鏈受影響,一方面是消費市場受衝擊,海外訂單取消,經濟受衝擊。
相反,成都、重慶、西安、長沙作為內陸城市,受疫情的影響總體上不如廣州等東部城市大。
從相關城市上半年產業數據來看,廣州市第二產業同比下降7%,這成為拉低廣州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成都、重慶、西安第二產業同比正增長:2%,0.9%,5.5%。
據重慶市統計局分析,上半年,重慶八大支柱產業逐步復甦,電子、醫藥、材料和消費品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8.6%、2.1%、1.3%和0.9%;其他支柱產業降幅收窄。6月份,全市八大支柱產業增加值均實現增長,其中汽車、電子產業同比分別增長25.0%和12.1%。
可見,重慶經濟恢復增長的主要動力在於產業驅動,高新技術產業、製造業、金融和物流回升顯著,汽車製造業實現較快增長。
而成都,6月雙流機場實現旅客吞吐量323.7萬人次。自3月以來持續保持回升態勢,當月和上半年旅客吞吐量均位列全國第一;起降架次量2.7萬架次,連續兩月居全球第一。此外,上半年,成都國際班列開行1810列,增長40.9%,其中中歐班列增長57.7%。
上半年,成都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歐盟、東盟貿易額增長45.4%、42.1%、28.2%。
這個成績意義深遠。
值得注意的是,“一帶一路”正在悄悄地改變中西部區位條件。隨着中歐班列的開通,有些內陸地方,如重慶、雲南,現在變成前沿地帶了。例如,香港到俄羅斯出口的貨物價值量高的有40%通過重慶轉口,走中歐班列,而不是傳統的海洋運輸。
此外,由於高鐵網絡的快速發展,傳統的以行政為單位的規劃理念,內陸和沿海的邏輯也在發生嬗變。
成渝兩市的“上位”,體現了中西部核心城市在國內外形勢變化下的新的區位優勢。雖然上半年重慶實現了GDP對廣州的趕超,接下來很可能會因疫情緩和而被廣州反超,短期優勢不再,但成渝地區的發展潛力仍然不可小覷。
中西部城市有望在國內大循環一展身手
當前,以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互促的雙循環發展的新格局廣受矚目。
在全球經濟面臨衰退的當下,要打通國內市場大循環,首先,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是關鍵。這意味着各地區、各行業要着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加強民生保障、促進解決內需不足問題,不斷挖掘內需潛力,讓人們能消費、願消費和敢消費,讓國內市場在惡劣的外部環境中仍然“活”起來。
其次,形成國內市場大循環離不開區域協調發展。東部地區要繼續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羣經濟優勢,發揮帶動作用,和中西部地區形成優勢互補,讓東西部區域市場“循環”起來。
在未來的雙循環新格局下,中西部城市危中有機。
中西部主要城市既有人口紅利和資源優勢,又有廣闊的消費市場支撐,這是它們不同於東部發達地區的比較優勢,它們有條件在未來“國內大循環”中大展身手。
當然,在國內循環為主的新格局中,中西部城市也將面臨挑戰,城市化水平偏低、中心城市功能不強仍然是其短板。這些城市要在未來的“大循環”競爭格局中搶佔C位,就必須跳出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驅動和能源資源相關產業支撐的侷限,鍛造有新技術新應用產業支撐的強勁“肌肉”,提升城市化水平。
“強省會”戰略下的中西部突圍
GDP20強和新一線城市格局發生變化,有一個深層次原因,那就是“強省會”戰略在各地的推進。
近年來,“網紅級”新一線中西部城市,成都、武漢、長沙、西安、鄭州,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省內的首位度很高。
在東部地區,省會城市的實力往往被計劃單列市或強地級市等省內其他城市削弱,例如廣州、福州、杭州、南京、濟南等,但在中西部,強勢的省會可以輻射全省。後者的擴張,阻力相對較小。
“強省會”是中西部省份經濟版圖裏的一個顯著特徵。重慶作為直轄市自不待言,其他幾個城市,都是所在省份裏當仁不讓的“一哥”。
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城市羣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打造“強省會”,順應了城市羣的發展規律。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為提高城市首位度,部分省會進行了行政區劃擴容。2016年,縣級簡陽市改由成都市代管;2017年,西安市代管西鹹新區。2020年6月19日,四川撤銷新津縣,設立成都市新津區。
鄂州市是武漢“1+8”城市圈的一員。2020年6月1日起,鄂州市政府辦公室各辦公電話正式啓用新的固話號碼,即區號由0711變換為027。“1+8”城市圈一體化試點又現新舉。
這一批“強省會”,正在形成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
強省會城市在公共資源配置上有絕對優勢。例如,大學和三甲醫院以及科研文化機構。資源的集聚,必然吸引大量勞動力人口的集聚。
近年數據顯示,中國城市人口版圖出現重要變化:北京常住人口出現負增長,上海、天津常住人口也開始減少。與此同時,“新一線”城市重慶、武漢、成都、鄭州、西安等城市在擴容。
過去的三年,常住人口增量的新一線城市排行榜中,榜首是西安,3年人口總增量為128.87萬。即使除去代管的西鹹新區,也有70餘萬,十分可觀。
其他幾個中西部新一線城市的三年共增常住人口量,成都是66.33萬。重慶是75.89萬,長沙是74.93萬, 武漢是44.58萬。
人口是城市發展的根本動力。在全球老齡化趨勢下,勞動力人口是城市核心競爭力。
人口和資源的進一步集中,使這些省會城市的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 這也是這些中西部省會城市近年來快速發展的關鍵動能。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及所在的幾大東部地區城市羣,因具有產業支撐和市場支持,其“一線”地位短期難以撼動。但隨着一線城市接近承載能力的紅線,未來真正大規模擴張的,集中在省會城市。而中西部省會城市,是主要陣地。
中國未來的城市化,將不僅是農村人口向城市的轉移,而可能也是城市人口在東西部不同城市(羣)之間的再次遷徙。
參考文獻:
1,陳剛:中國的城市化雄心與“城市羣”的興起 2014-04-05 愛思想網
2,GDP20強半年考:南京擠進前十 西安有望躋身二十強 2020年07月28日 時代週報
3,打造“強省會”引領區域協調發展 萬勁波 2019年01月26日 光明日報
4,數字解密:疫情衝擊下,哪些城市經濟更具韌性?2020年06月11日 中指研究院
5,上半年GDP十強城市基本落定:重慶超越廣州,南京首次入榜 2020年07月27日 第一財經公眾號
6,新一線城市人口增量榜出爐,哪個最有前途?2020年07月25日 升值財經公眾號
7,王一鳴:現階段城市羣是推動區域協調的一個重要途徑 2017-06-11 愛思想網
□柯鋭(北京媒體人)
編輯:李碧瑩 校對:盧茜
投稿、合作、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