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能力先後被兩家沽空機構質疑 飛鶴堅決否認相關指控
財聯社(北京,記者 楊澤世)訊,中國飛鶴(06186.HK)一年內兩次被沽空機構盯上,繼GMT之後,其又遭Blue Orca做空。後者於7月8日公佈一份64頁的做空報告,從9個方面指責飛鶴業績存在造假,稱其股價只值5.67港元。報告公佈後,飛鶴股價盤中一度下跌8%,但隨後快速回升。
隨後,飛鶴髮布公告稱,董事會注意到Blue Orca Capital的報告,其中載有對公司財務表現的指控,董事會強烈否認該報告中的有關指控,並認為有關指控並不準確及具誤導性。
“飛鶴的故事更像Wirecard和瑞幸咖啡,而不是Apple或騰訊。追蹤中國零售銷售情況的兩個獨立可信數據集顯示,飛鶴的收入遠低於該公司宣稱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數據集是獨立製作的,但在我們看來,尼爾森的數據和商務部的數據都表明,飛鶴在2018-2019年的實際收入比該公司報告的少49%。”Blue Orca在報告中指出。
Blue Orca認為,飛鶴有意地少報了數十億美元的運營費用。多個獨立數據顯示,飛鶴的運營成本比該公司在備案文件中承認的高出數十億美元,這些未披露的費用表明飛鶴的利潤比它聲稱的要低得多。同時,還質疑飛鶴“幽靈工廠”、“可疑的退税”等其他情形。
報告還指出,“飛鶴在中國的7家從事奶粉銷售的子公司中,有5家在準備IPO時沒有接受任何公司的審計,它們對飛鶴財務披露的完整性至關重要。並且審計飛鶴關鍵銷售子公司的不是安永(或其當地分支機構),而是一家聲譽有問題的位於黑龍江當地的會計師事務所,該事務所最近因工作質量低劣而受到當地諮詢機構的批評。即使飛鶴上市後,其在中國的子公司也沒有經過安永或其附屬公司的審計。”
飛鶴相關負責人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目前公司正在整理相關內容,稍後會發布澄清公告,一切以官方回覆為準。
“近兩年,飛鶴的業績保持高速增長,原因是三四線以下地區市場的集中度在快速提升,而這個過程中飛鶴享受到快速提升帶來的紅利,取得較多的市場份額。而對有些做空機構來説,其認為飛鶴的增長較高,不符合實際,淨利潤等方面高於外資奶粉,認為這裏面有虛假的因素。”乳業專家宋亮告訴財聯社記者。
其實,早在飛鶴剛剛登陸資本市場時,做空機構GMT即發佈關於飛鶴的研究報告,對其盈利能力、現金流等方面提出質疑。不僅飛鶴遭遇做空,2019年8月15日,澳優乳業也遭到Blue Orca做空,後者指出澳優存在虛報銷售額、盈利造假等五大問題,並由此得出“澳優完全不值得投資”的結論,澳優股價曾大幅下跌,後期股價逐步回升。
曾有機構分析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乳製品行業相對來講產業鏈比較封閉,同時食品安全問題也較為敏感,我國的乳製品企業與國外相比起步較晚,發展中容易出現不規範的行為,所以容易被盯上。
“因為國內乳業公司在香港上市的較多,所以會感覺頻繁被做空機構盯上,但實際上被做空機構盯上更多是因為可能存在一些運營中的瑕疵,並不是單純因為乳業背景。”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認為。
值得一提的是,在否認做空指控的同時,飛鶴髮布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未經審核綜合管理賬目初步評估,相比上年同期,預期今年上半年收入將大幅增長超過40%。對於增長原因,該公司稱,主要得益於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銷量的大幅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