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別再罵炒房客了!它們,才是最大的幕後黑手

由 都超英 發佈於 財經

日益增多的事實表明,上市公司才是炒股的幕後黑手。

近年來,樓市調控一直圍繞“房住不炒”,限購、限貸、限售等調控政策,也主要針對個別購房者。但是實際上,很多上市公司都是房地產領域最大的炒房客。有人曾説過:“辛苦一年,不如年底賣套房。”房地產的金融屬性在這些上市公司中顯露無疑。從圖片上看,海馬汽車又一次要出售房產了。

* ST海馬,海馬汽車的帽子,説明海馬汽車已經連續三年虧損,如果連續四年虧損,那麼海馬汽車將面臨退市。

據統計,2017年* ST海馬當年虧損9.94億元,同比減少531.90%。

今年進入2018年,淨虧損16.37億元。

海馬汽車因連續兩年淨利潤虧損,只能實施“風險警示”。

海馬汽車股票名將於2019年更改為* ST海馬。

到2020年第一季度,* ST海馬的虧損總額為9919萬元,是去年同期的1.25倍以上。

近幾年來,整個汽車業不景氣,銷量不能突破的海馬汽車,為了繼續留在A股,也只能賣掉公司資產。

實際上,去年4月23日,也就是海馬汽車實施“風險警示退市”的日子,海馬已經開始出售公司資產。隨後在5月16日,海馬汽車再次發佈了“出售房屋”的公告,賣方的數量也在增加。2019,繼兩次“賣房”公告之後,海馬汽車還將對外出售多達401套房產。

儘管最終實際處置閒置房產342套,資產收益也只有1.35億元,但也足以讓海馬汽車實現扭虧為盈,保住了上市公司的地位。

這些例子在上市公司中並不少見。例如,同樣在A股戴帽的* ST遊久,去年也一口氣掛出了8套房產,房產銷售面積近3000平方米,最終成交價1.55億元,交易後,* ST遊久實現淨利潤8000萬元以上,全年淨利潤扭虧,順利脱帽。表現不足,賣不出房湊不齊,這樣的現象在A股市場越來越普遍。

近年來,隨着國內經濟增速放緩,許多上市公司業績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大量融資之後,會覺得投資於主業風險很大,回報也不高。因此,為了業績好看一些,企業將資金購置房產,通過房產的保值增值,美化公司業績增長。

上市公司利用融資手段囤積房地產,已成為一種常見的現象。據 Wind和 GlobalFinancial數據,截至2017年底,A股上市公司擁有的房地產市值已達9962億元。截至2018年達到12190億。2019年第三季度結束時,共有13340億元。

A股總市值中,有1826家上市公司持有投資物業,佔A股總市值的48%;也就是説,近半數的上市公司,會選擇通過炒股來獲利。

儘管如此,這還是促使房價上漲。通過市場融資,上市公司會囤積房產,待售。因此出現了一些新樓盤開盤後不久就宣佈售罄的情況。

例如2018年,就有媒體報道,北京、深圳、南京、青島等城市的住宅類房產被投資公司集中收購,而僅深圳一地,像萬科深南道、中糧天悦壹號等住宅類、公寓類產品的集中出售、打包銷售的現象屢見不鮮。

一般購房者聽到樓盤“秒光”的訊息,會產生一種緊張感,也會造成房地產供需關係緊張。這一次房價的上漲也是一個推動力。

價格上漲是一方面,上市公司大規模炒房更為可怕的後果是導致經濟發展“脱實向虛”,金融、房地產等行業成為持有投資型房產大户。除去這些行業,令人震驚的事實表明,在機械設備、生物醫藥、化工和計算機等行業中,擁有投資物業的公司已經超過100個。

即使是製藥企業也如此熱衷於去炒房,能有多少精力去全力研發新藥?玻璃廠大王曹德旺曾經表達了他對這一現象的擔憂:如果一家企業在房地產領域投資過多,那麼在核心業務上的投資必然會減少,從而影響企業的發展。長久以來,資金都流向了房地產業,將原本資金有限的實體經濟進一步抽離,造成實體經濟空心化,中國製造業不説轉型升級,就是維持現狀也很難。

透過這次疫情,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到,製造業對於一個國家來説是多麼重要。近一兩年來,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壓力急劇上升,尤其是美國圍堵中興、華為、大疆、海康威視、大華等國內領先的高新技術企業。

面臨美國的大棒,很多企業只能繳械投降,更突出的是,我們在基礎學科研究、高科技方面的不足。現在,美國在科技的深度和廣度方面仍然遙遙領先,只有在這些領域進行持續的高強度投入,未來我們才有可能通過幾代人的努力趕上美國。

但如今這些被委以重任的企業,卻沉溺於炒房投資,房地產對實體經濟的擠壓必須引起更多的關注。有些上市公司通過賣房的確能實現扭虧為盈,但在房地產調控日趨嚴厲的今天,上市公司通過炒房拯救企業更像是“飲鳩止渴”。

這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今年海馬汽車先後兩次發佈“賣房公告”,共出售401套房屋,預計可獲得3.33億元的收益。而且媒體也預計這些房產的最終收益將不超過4億元。但在真正的市場中,它沒有想象中的好。

海馬汽車於7月23日公佈的售房進度報告顯示,僅有15套房屋完成過户手續,其中上海1套,海口14套,成交額達795萬元。十一月二十三日,海馬汽車再一次披露了賣房進展,上半年計劃出售的上海和海口401套房產已售出318套,應收賬款1.47億元。

海馬汽車的賣房量達到計劃的79%,但僅收到44%的付款。儘管海馬暫時彌補了虧損,並繼續保有上市公司的身份,但其優質資產也大量流失。

實際上,出售房產,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海馬汽車的危機。2020只過了一個季度,海馬汽車就又要賣房保命了,從公佈的房產信息來看,這次賣房明顯不如2019年,海馬汽車依然命懸一線。

對上市公司而言,市場更多的關注的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核心產品,而不在於企業的可持續盈利能力。上市公司持股,或許能在危急關頭保殼救命,但長期持有,也意味着公司價值的縮水。截至6月3日收盤,海馬汽車當天發佈的出售公告,* ST海馬每股1.91元,較3月高位下跌25%。

近年來,企業炒房問題也越來越受到國家層面的重視,一些熱點城市如西安、長沙、杭州、上海、深圳等也紛紛出台相關政策,限制企業炒房。抑制住企業炒房的黑手,才能真正做到“房住不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