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網
產城融合 攝/陳亮
“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任務,是引領新時代重慶發展的戰略舉措。”這是6月16日市領導開展調研時對西部(重慶)科學城描繪的發展藍圖。
地處重慶“西擴”第一站,作為西部(重慶)科學城“一核四片”中“一片”的璧山,一座科創新城也正在加速——同日,璧山區委十四屆九次全會安排部署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璧山)建設,作出“全力打造主城都市區‘迎客廳’”決定,並提出要充分發揮“迎客廳”的創新功能,着力構建“1 3 N”科技創新體系。
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建成高新技術產業集羣生成示範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新思路、新路徑甫一誕生,就寄託了璧山未來發展的諸多希冀。
這座科創元素高度集聚的先行之城也捷報頻傳——6月18日,西部(重慶)科技創新小鎮、重慶產教融合生態區、西部(國際)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區相繼動工開建;6月19日,西部(重慶)科學城璧山片區重大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籤約,涉及數字經濟、智能終端、科技服務、科技金融等多個產業的27個簽約項目總投資額達177億元;6月23日,市科技局與璧山區召開2020年科技工作會商會議,雙方就共同推動璧山區創新發展和重慶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建設達成共識,成為全市首個簽訂的會商議題;還有比亞迪首款“刀片電池”量產、全球“雲巴”線首發……
如今走進璧山,最震撼的不只是高速增長的經濟總量,更有在創新路上的高瞻遠矚和提早佈局。這裏創新正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並以創新思路萃取化繁為簡的“良方”,以創新舉措打開實現突破的“錦囊”,形成推進創新驅動的強大合力。
繪藍圖——三張新圖勾畫科創中心未來
4月20日,市規劃委員會和市城市提升領導小組會議召開,會上審議了《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年)》,明確了新時期下重慶建設科學城的規劃範圍,璧山就是其中之一。
“要充分發揮‘迎客廳’的創新功能,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面對新機遇,璧山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並立足高標準規劃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璧山片區,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已繪就“設計圖”、搭建“架構圖”、編制了“施工圖”。
“設計圖”——謀劃西部(重慶)科學城璧山片區由北向南依託黛山大道作為發展主軸,輻射串聯璧城、璧泉、青槓、來鳳、丁家等鎮街,形成“一廊四組團”的空間格局。具體而言,“一廊”即依託黛山大道形成科創走廊;“四組團”即科技創新小鎮組團、璧泉組團、青槓—來鳳組團、丁家組團。
“架構圖”——構建“打造大學城創新生態區” “3類科技創新平台” “若干企業自主創新”的“1 3 N”科技創新體系,提升科技原創能力和高新技術產業化水平,目前所有重點任務和項目已全面啓動,各項工作紮實有序推進。
“施工圖”——規劃建設面積約15平方公里的西部(重慶)科技創新小鎮佈局綜合服務中心、知識產權交易中心、高校科研區、企業科創區、商業活動配套區、智慧生活配套區等物理空間;規劃建設10平方公里西部(國際)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區,探索建立大數據交易市場,發展數字文創、信息安全、軟件服務外包等產業;規劃建設面積20平方公里的重慶產教融合生態區,作為大學城功能拓展區域(大學城西區)……以重大項目建設為載體,目前均已全部啓動、有序推進;總面積30萬平方米的大學城(璧山)創新生態社區,首期10萬平方米即將建成投用。
展新姿——三大平台強筋壯骨技術轉化
藍圖繪就,創新元素聚集,怎麼讓成果得到有效轉換?
“通過建好3種不同類型的科技創新平台,從原始創新、基礎研究、成果孵化3個方向同時發力,傾力打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這是璧山的選擇。
“聚焦、突破、搞活,三大平台在建設之初就各有側重,避免了同質化。”據璧山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其中以重慶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為代表的科技成果產業化平台,以篩選、培育技術含量高、環境質量優、生命週期長的項目為切入口,靶向暢通科技成果孵化通道;以重慶康佳光電技術研究院、比亞迪動力電池研究院為代表的專業技術平台,專注於破解“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致力於掌握產業核心專利、核心技術、核心裝備和行業話語權;以重慶大學璧山先進技術研究院為代表的“政產學研”融合平台,則專注於靶向推動原始創新併產業化,定點孵化高校所有的原創科研成果,開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直通車”。
各有所長,實現各有所成。重慶大學璧山先進技術研究院從去年簽訂合作協議,到如今高速進入設計裝修階段,再到30個教授團隊即將入駐,展現的是璧山速度。
如果説以重慶大學璧山先進技術研究院為代表的“政產學研”融合平台建設是高樓平地起,那麼過去兩年就開始啓動建設,位於璧山創業大廈的重慶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更像是鳳凰涅槃、厚積薄發。
據瞭解,截至目前,該研究院已對接洽談無線電能傳輸、ANG吸附材料等75個項目,與20餘所國內外高校、大型國有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成功孵化出平創半導體、華創智能科技、峯極智能科技、創新燃料電池等6家科技型企業,取得6000萬元訂單,6個項目正在註冊新企業。
謀突破——多重保障推出企業創新精彩
如果説“三大平台”是科技創新主平台,那麼驅動全區企業自主創新,推動企業技術革新就是璧山構建高精尖科創結構的主戰場。在璧山的現實要求下,這裏正進行着產業升級的攻堅戰。
“在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找定位,在全市‘一區兩羣’發展中找位置,在科技競爭領先一步中找先機,在與全區三大平台互動中找呼應,多維度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企業及時創新。”這是璧山的考量。
科創投入高,融資難怎麼辦?璧山通過搭建一批中試平台和科技公共服務平台,對企業的幫扶由單純的政府財政支持轉為通過基金引導,採用"資金變基金""間接補""後補助"等資助方式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同時,通過發揮資金放大效應,帶動社會資本共同構建服務“高精尖”產業資金鍊,組建了總規模3000萬元的創業種子投資基金、1億元的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基金、3億元的高新技術股權投資基金。今年上半年,璧山共計兑現研發機構、高企高品等獎補資金2374萬元,兑現科技孵化基地補助840萬元,189家科技型企業獲得知識價值信用貸款3.24億元。2019年全社會研發投入累計實現18.3億元。
“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在吸引高新人才方面,璧山從不吝惜。該區每年投入上億元,由政府提供住房補貼、安家補助、體檢費、現金獎勵等,對高級人才的資助金額,最高可達200萬元。同時建好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平台,分級分類發放人才綠卡,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住、幹得好……
資金保障、人才保障、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攻關……種種措施讓這裏創新創業環境為之一新,企業創新顯露精彩:新增科技型企業140家,累計達到629家,組織推薦90家企業申報2020年度第一批高新技術企業,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70家;今年上半年認定區級研發機構6個,累計達到172個;2家企業的項目獲科技部“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立項;康佳和青山的項目入圍重慶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重點項目……
什麼是“1 3 N”科創體系?
“1”即打造大學城創新生態區。藉助重慶大學城創新資源,以西部(重慶)科技創新小鎮、重慶產教融合生態區、大學城創新生態社區為載體,構建文化生態、人才生態、研發生態、產業生態、金融生態5個生態,創建科技創新聯盟,推動跨界融合、協同創新,形成引領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引領人才集聚的創新生態。
“3”即建好3種不同類型的科技創新平台,通過建好以重慶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為代表的科技成果產業化平台,以重慶康佳光電技術研究院、比亞迪動力電池研究院為代表的專業技術平台,以重慶大學璧山先進技術研究院為代表的“政產學研”融合平台,實現從原始創新、基礎研究、成果孵化3個方向同時發力,打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
“N”即推動若干企業自主創新。通過大力實施“企業成長計劃”,建設數字工廠、數字車間,用智能化為產業賦能,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採取“後補助”等資助方式扶持創新活動;鼓勵民營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等方式實現企業創新出彩。
“智”在璧山 數據看發展gt;gt;gt;
截至目前
全區擁有科技型企業629家
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70家
全區40%以上的規上工業企業擁有自主研發平台,實現大力引入獨立法人研究機構近30家
全區有效授權發明專利達到820餘件
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0件以上
全社會研發投入達到18.3億元
佔比GDP實現2.69%
趙童 王琳琳 龍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