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管理流程及規範1:產品需求來源、收集、管理、優先級確定及迭代規劃

  編輯導語:產品管理流程是很複雜的,稍不注意就會出現差錯,然而規範的流程是怎樣的?流程不規範有什麼危害?需要注意些什麼?可能很多人都還不知道,基於此,本文作者總結了那些踩過的坑,為大家詳細的羅列出了規範的產品管理流程,希望看後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產品管理流程及規範1:產品需求來源、收集、管理、優先級確定及迭代規劃
   一、前言

   1. 為何寫這系列文章

  1)親身經歷

  產品流程混亂無序

  開發直接對接業務

  隨時插入新的開發功能

  交接資料為零

  接手的工作未畫流程圖

  進入業務之後,發現流程等各種產品文檔缺失嚴重

  版本更新內容未記錄

  產品記錄資料中間連續斷層

  在與眾多產品溝通的時候,發現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我基於已經趟過的坑,想聊一下。

  2)產品流程管理及文檔不規範有什麼害處

  增加了額外的成本及問題,這些成本包括:

  新人對項目的上手時間成本;

  因資料缺失導致的溝通成本;

  研發週期加長導致的進度問題;

  無文本信息,問題反覆,理解不一致導致的團隊信任成本;

  人員流失導致信息斷層的問題。

  特別在業務不斷擴張,人員團隊擴容,任務複雜度增加,管理及文檔的規範化將發揮巨大作用。

   2. 怎樣寫這個系列文章

  基於這個認知,在我的產品經理職業生涯中,逐步搭建了一套產品流程及規範文檔,進行了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內部認知語言統一、溝通時間更短、各方效率提高、文檔可追溯查詢、人員變動流失影響更小、權責清晰等。

  此係列文章將對此套管理流程及規範做分享,主要約定公司產品從立項到產品上線的整個過程,產品經理的做事流程,產品經理需要完成哪些事情,需要產生哪些文檔以及文檔產出的規範。

  本系列文章主要涉及方面包括:

  產品需求的收集

  產品需求管理

  產品規劃

  產品原型設計

  產品需求的輸出文檔

  產品驗收

  產品版本命名規則

  產品發版管理

   二、需求層級

   1. 戰略性需求

  為產品定基調,定方向的需求,比如説,我們要做一個母嬰方向的垂直電商平台。

  引起戰略性需求的因素可能有兩大部分:

  一部分是由外部因素引起(如新技術趨勢、市場變化、社會交流方式等出現的新機會);

  一部分是內部的技術、資源整合再利用,在原有業務方向之外的拓展(比如華為利用他的技術積累往手機方向發展,滴滴利用在出行上的數據積累做無人駕駛汽車)。

  這會延伸出新增及拓展的兩類,新增比如原來做團購,現在增加外賣業務。拓展比如本身做外賣業務,配送團隊由第三方完成,現在外賣訂單量大之後自己做配送,拓展有橫向及縱向擴展,縱向是上下游產業鏈整合,橫向是業務多元化。

  此部分參與人員一般是公司最高層,至少是項目的最高層核心人員參與。

  這涉及到商業模式的綜合分析,在本文中不做過多擴展,後期將專門寫一些文章專門分析。本文主要還是集中在產品需求收集、管理流程及規範上。

   2. 戰術需求

  戰術需求比戰略需求低一層級,是對戰略的拆分,也即是通常意義説的產品實現路線的每個階段。

  比如説:做本地生活服務平台,前期商家體量小,儘快的實現業務流轉,前期合同可以線下籤訂,可以只做PC端;後期逐步的實現電子合同,手機APP,網頁適配等。

   3. 戰役需求

  戰役是對戰術的再拆分,也就是每一個階段性的具體實施。

  比如:商家合同電子籤如何實現,登錄方式如何處理。當然,這是簡單的區分,實際中短期需求也需要考慮到後期的可擴展性,否則做出來的東西后期改動成本會非常大。

  比如説登錄方式,如果不考慮各平台,各渠道賬户打通等,後期的對接,用户數據的集中處理將會面臨很大的問題。

   二、需求的來源

   1. 內部客户

  簡單説就是公司內部決策高層及各部門具體使用人員,對產品在使用中發現的問題,提出的優化改善運營策劃方案。

  如運營使用頻率最高,客服部與用户溝通頻率最高,都能發現很多需求及問題。

  此部分需求,具體使用部門一般主要集中在對現有產品的優化迭代,在流程的優化、體驗的優化,業務線的深化拓展。

  內部客户的需求收集整個流程:

  由內部用户填寫需求功能收集表,按照一定的週期提交產品經理,並進行溝通討論,根據商業價值、技術可實現度、優先級、產品路線節奏規劃等考慮點判斷是否要做,及做的安排。短期內不做,或者有其它方法可解決的情況下,與需求提出方溝通其它解決方案(如:在項目的早期,以MVP方式做,則很多分析類的需求,在數據量較小,工作複雜程度較小的時候,是可以通過將相關數據埋點進行導出手動分析,則這個時候做大量的系統數據分析需求及實用性不大)。

  如果需求溝通之後確認要做,則將需求放入排期中,並將需求對接清楚,各方通過簽字或其它方式進行確認。

  一般來説,如果不是非常緊急的需求及bug修復等,按照一週一次的提交頻率進行是一種較好的方式,因為產品進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大概率也是按照一定的固定頻率進行更新。

  這樣一方面給產品經理可以留下其它時間來完成手上的工作,不至於經常打亂節奏,另一方面可以給需求提出方一定的思考完善時間,補足一些明顯的業務邏輯漏洞。

  但這個需要前期進行部門之間的溝通,形成一定的機制。

  其它部門很容易出現的狀況是,有一個想法就想立即與產品經理進行溝通,這是人的一種本能,有任何問題及疑問,想法就想立即溝通。但產品及業務的工作,是屬於較為複雜的知識性工作,這種工作的方式是要進行大量的決策及權衡,不如一些潛意識的行為方式,直覺的判斷。

  要克服這一點,只有各部門之間達成一個溝通機制,做一定的固化。

  內部需求收集的整體流程如下:

產品管理流程及規範1:產品需求來源、收集、管理、優先級確定及迭代規劃
   2. 外部客户

  外部客户的調研,這要看產品是針對的B端用户還是C端用户,B端用户的目標客户羣較為清晰。

  B端用户要分決策購買人和使用者,最好的方式是同時滿足兩者的需求。

  這兩者有不同點,比如決策者的依據是對企業好(其它目的不進行討論),比如員工行為數據可視化、流程線上化。這樣可以對員工進行監管,同時數據更為實時,後期商業決策更加有依據。

  實際在做的時候,需要深入業務中調研,也需要對流程進行優化,不能只是簡單的將原有的流程完全搬到線上,或者簡單的搞高大上的可視化顯示,因為這樣會增加實際操作人員的成本,並未能提高效率,縮減成本。

  一般B端業務,深入業務,對相關關係人進行足夠的溝通,則需求將比較明顯能夠提煉出來。

  C端的用户,業務縱深一般沒有B端的程度深,但目標用户的明確性,用户的需求會不這麼明顯,需求調研所花費的工作將會更多。

  總體來説,B、C都採用線上及線下的方式進行調研。線上調研一般是調研問卷的方式,以及參考行業相關資料,競對資料,線下一般採用拜訪(預設或不預設問題),邀請用户集中溝通,頭腦風暴等方式。

  不同的調研方式適用的階段,操作的方式都不一樣,這一方面要多注意。具體的調研方式,大家可以進行網絡搜索查看詳情,後期我也可以針對不同階段,不同類型業務採用何種調研方法寫文章闡述。

  以下為外部需求收集的流程:

產品管理流程及規範1:產品需求來源、收集、管理、優先級確定及迭代規劃
   三、需求收集標準化文檔

  產品需求收集表:以下為需求收集表的樣式,需要説明需求提出方,需求的名稱,將需求描述清楚(主要解決為什麼做,做什麼,怎麼做這幾個問題,特別是解決為什麼及做什麼的問題),需求的類型是新增、改進,緊急重要程度(判斷排期得重要標準),對接的產品經理,對接的時間(收到需求的時間)

   四、需求管理

   1. 需求池

  需求收集之後進入進入正式的需求池進行管理,可以按照一定的時間比如每週一次從各方收集需求,並進行初步溝通之後,放進需求池。並根據需求本身的變動,調整需求池中的相關狀態,標註相關的記錄,批註。

產品管理流程及規範1:產品需求來源、收集、管理、優先級確定及迭代規劃
  ID——需求的唯一ID號,需求身份標識,增加一個需求ID增加1。

  端口——需求所涉及的端口,前端如—安卓、iOS、小程序,後台—平台、供應商、商家,這是對需求做初步劃分,如果涉及到多端,一般記為綜合或拆分成多條子需求對應到各端口。

  模塊——需求所涉及到的模塊,例如會員管理、用户管理、商品管理等。

  需求名稱——簡單描述需求是做什麼的

  需求描述——更詳細描述需求的相關信息,例如需求提出的背景、需求要達成什麼目的、需求的詳細説明等。

  需求來源——記錄需求的來源方,例如產品、市場、運營。

  類型——記錄當前需求的類型,a、新功能;b、功能優化;c、bug修復。

  優先級——記錄需求的優先級,a、一般用高中低;b、數字表達;c、需求的優先級是動態的,會隨着戰略、業務目標的變化而調整。

  提出時間——記錄需求被提出的時間

  提出人——提出這個需求的人及聯繫方式,有助於在需求詳細設計時追蹤到原始需求。

  狀態——需求當前的狀態,根據不同的階段,可以大致分為:a、記錄——進入需求池(初始狀態);b、論證——需求開始評估論證;c、待設計——論證完成後有價值並決定近期開展後續工作;d、設計中——正在進行詳細設計;e、設計完成——原型及UI已經設計完成;f、研發中——已正式安排研發週期;g、已上線——需求正式上線;h、已關閉——針對需求因各種原因提前終止其生命週期;

  預計版本——對需求計劃上線的版本進行規劃,產品部門規劃的實現版本往往會超前正在研發版本

  實際完成版本——版本上線後,更新需求實現的實際版本號

  上線時間——記錄版本實際上線的日期

  備註——各種情況的補充説明,例如需求關閉的原因,需求優先級變動原因,版本規劃變動

   2. 需求優先級

  需求優先級的分析可以採用KANO模型、四象限法則、權重加權三種方式進行:

  2.1 KANO模型

產品管理流程及規範1:產品需求來源、收集、管理、優先級確定及迭代規劃
  以分析用户需求對用户滿意的影響為基礎,選擇了兩個維度:需求實現度、用户滿意度。

  用這兩個維度將需求區分,將需求分為5種,分別是:

  興奮型需求——也稱魅力型需求:隨着滿足用户期望程度的增加,用户滿意度也會急劇上升,但一旦得到滿足,即使表現並不完善,用户表現出的滿意狀況則也是非常高的。反之,即使在期望不滿足時,用户也不會因而表現出明顯的不滿意。

  期望型需求——也稱為意願型需求:是指顧客的滿意狀況與需求的滿足程度成比例關係的需求,此類需求得到滿足或表現良好的話,客户滿意度會顯著增加,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水平超出顧客期望越多,顧客的滿意狀況越好。比如説,支付方式,相對來説,是越多越好,這樣用户會有更多選擇,當沒有一種支付或是其中一種沒有資金的時候還有別的可供選擇,能覆蓋更多的用户。

  無差異需求——不論提供與否,對用户體驗無影響,比如現在各平台都有的簽到,打卡功能。

  基本型需求——也稱為必備型需求、理所當然需求:是用户對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因素的基本要求,比如現在互聯網基本都有的客服功能。

  反向需求——又稱逆向型需求:指引起強烈不滿的導致低水平滿意的需求,比如將產品流程設計的非常複雜,引起用户反感。

  針對不同類型的需求,採取不同的措施。

  2.2 四象限法則

產品管理流程及規範1:產品需求來源、收集、管理、優先級確定及迭代規劃
  四象限法則將需求分為: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但緊急、不重要也不緊急四類,兩個選擇維度是:緊急和重要。

  第一象限——包含一些緊急而重要的需求,這類需求具有時間的緊迫性和影響的重要性,無法迴避也不能拖延,必須首先處理優先解決,比如支付功能出問題。

  第二象限——需求不具有時間上的緊迫性,但它具有重大的影響,需要wbs方法分解任務、提前進行規劃,按照計劃逐步制性,比如數據埋點統計分析。

  第三象限——需求大多是些瑣碎的雜事,沒有時間的緊迫性,沒有任何的重要性,這種需求的提出本身就存在一定問題,沒有考慮清楚,可能是頭腦發熱,也可能是看着別人有就想做,與本身產品沒有任何關聯性,對這類需求可以放任不管,比如後台標題欄的顏色美觀性

  第四象限——是那些緊急但不重要的需求,這些事情很緊急但並不重要,比如由於商品圖片過大導致的加載慢(可以通過優化壓縮上傳圖片解決)等,可以先採用替代方案執行

  2.3 權重衡量

  對需求賦予一定的指標,進行量化分析,如工作量大小、對用户價值大小,對公司價值大小、緊迫程度、與核心流程相關性,可以將各指標賦予一定的權重(所有指標項權重相加為1,各指標項確定各自的程度數值,工作量按天計算時間越大,賦值越低)進行加權,得出綜合值大的,則優先級高。

  如下圖,需求2的綜合得分為6.8》需求2的綜合得分5.6,先做需求2:

產品管理流程及規範1:產品需求來源、收集、管理、優先級確定及迭代規劃
   五、迭代規劃

   1. 固定任務

  任務量固定,時間上可以進行調整,比如一個大的版本上線,新開的功能模塊上線,即使採用MVP的方式,也會超出一般迭代的週期。

  這種方式一定是以保證業務、功能需求的完整性,系統性為主,不能完全按照時間來。

  否則的話,功能邏輯的完整性和鏈條就會缺失,上線之後會帶來極壞的影響,如果功能不完整還不如不上線的好。

   2. 固定週期

  當產品進入穩定期之後,業務也較為穩定順暢,則按照固定週期進行迭代,比如兩週時間上新一個版本,則以時間為準,固定時間端,按照優先級並考慮工作量合理安排需求。

   3. 緊急需求

  在上一個版本發佈之後,發現重大bug,需要緊急修復上線,這種肯定不能按照常規方式處理,直接將優先級提高,修復上線。

   4. 插入需求的處理

  緊急需求與插入需求有些類似,均是常規計劃之外的。兩者又有不同之處,緊急需求是不得不做的,不做將會帶來嚴重影響的。

  插入式需求是計劃已經排定,但又有新的需求進來,比如業務部門,上級領導等。

  這個時候從幾個方面進行處理:

  先不急着拒絕,先分析需求的優先級,如果需求確實優先級高,看需求規模,工作量大小,人力資源,是否能不動本次版本需求的基礎上進行增加。如果可以則直接增加進去,如果不行,則將優先級低的需求進行刪減。

  需求優先級不高,則溝通安排到之後的迭代,並講明原因

   六、總結

  本文主要對需求的層級、需求來源、需求收集方法、需求管理池、優先級的確定及需求迭代進行了分析,產品管理流程及規範系列文章地址為:

  產品管理流程及規範2——產品規劃及相關文檔

  產品管理流程及規範3:產品原型設計

  產品管理流程及規範4:PRD文檔撰寫

  產品管理流程及規範5——版本命名、驗收規範、發版管理

  本文由 @markzou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800 字。

轉載請註明: 產品管理流程及規範1:產品需求來源、收集、管理、優先級確定及迭代規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