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日報
數據來源:銀保監會 製圖:張芳曼
不再“只賺不賠”
近期一些銀行理財產品淨值下跌主要是由於債券市場調整引起價格波動
“怎麼一個多月下來,我買的銀行理財產品相對於投入的本金反倒跌了16塊錢呢?”6月末的一天,25歲的北京市民張朵朵查看自己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時,有點疑惑。
張朵朵説,她時常做一些比較穩健的投資,銀行理財產品是她的主要選擇。此前,她購買的產品年化收益率一般在4.5%左右。5月初,她在一家銀行的手機APP上發現了一款今年以來年化收益率約6%的淨值型理財產品,就投資了2萬元。“沒想到銀行理財產品也會出現浮虧。”
近期一些銀行理財產品出現浮虧,“刷新”了人們對銀行理財產品“只賺不賠”的固有印象。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統計顯示,5月末,有168只淨值型產品跌破發行價,佔月末淨值產品總量的0.91%,所佔比重並不大,其中,多數為固定收益類產品。
2018年9月,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要求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投資於存款、債券等債權類資產的比例不低於80%。同時要求銀行根據產品的投資組合不同、同類產品過往業績和風險水平,將理財產品進行風險評級,由低到高至少五級。實踐中,固定收益類產品一般屬於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
近期,為何少數淨值型理財產品出現淨值跌破發行價,甚至收益率為負值呢?“銀行一直是我國債券市場的重要投資主體,在目前銀行理財產品投資的各類資產中,債券資產佔比約60%,債券市場行情漲跌變化會影響理財產品淨值變化。”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副總裁管聖義説,近期少數理財產品淨值下跌主要是由於債券市場調整引起價格波動。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浮虧的理財產品投資二級市場債券的比例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其中部分產品成立時間短,在4月價格高位建倉配置較高比例債券,在債券價格下行時,造成本金浮虧。
當債券收益率上升時,債券價格下降,投資於債券的理財產品的淨值也隨之下降。管聖義分析説,以市場上最具代表性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變化為例,中債國債收益率曲線顯示,10年期國債二級市場收益率在2020年4月29日達到低點2.525%之後開始回升,至6月23日升至2.91%,以此計算,如果4月底某隻理財產品開始建倉,按面值購買了10年期國債,則兩個月後至6月23日淨價會下跌3.28元,變為96.72元,該理財產品的淨值也隨之下跌。從債券市場整體看,1—4月,債券市場價格整體上漲,債券綜合淨價指數總體上漲2.76%,而4月底債券價格開始下跌,僅4—6月債券綜合淨價指數就總體下跌2.6%,行情變化之快可見一斑。
淨值化轉型不可逆
理財產品的淨值取代了過去的預期收益率。投資者可能享受到更多投資收益,也可能會出現虧損
最近,在浙江杭州市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葛亮購買了一款一年期淨值型產品,5月6日該產品單位淨值為1.0409,5月14日跌到了1.0394,6月24日又漲到了1.041,“看來,這款產品的淨值是在動態漲跌的,因此,產品收益情況不能看一時,得持續觀察一陣。”
實際上,債券市場有波動,收益有起伏。之前銀行理財產品多數採用預期收益率的形式,投資者只要選擇保本保收益產品,看準預期收益率,就能獲得穩穩的收益,一些投資者就沒有充分了解理財資金投向哪裏、信息披露是否完整等。如今理財產品收益率跟隨投資資產的收益上下波動,其根本原因在於銀行理財向淨值化轉型,打破“剛性兑付”。
管聖義認為,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不可逆轉。2018年4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聯合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隨後銀保監會發布配套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明確,銀行理財產品是指非保本型理財產品,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要打破剛性兑付,規範產品運作,實行淨值化管理。
什麼是淨值化管理?管聖義進一步解釋説,淨值化管理是理財產品轉型的核心內容,涉及銀行理財業務的各個方面。對於廣大普通投資者而言,理財產品的淨值取代了過去的預期收益率,最大的不同在於,淨值化產品從購買之日起,未來的收益是動態變化、不確定的,投資者通過看產品的動態淨值來了解產品浮盈浮虧情況,按照淨值申購贖回,所獲得的收益取決於產品淨值的變化情況。
新規發佈以來,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效果顯著,預期收益型產品明顯減少。
“以前購買預期收益型產品,從購買之日起未來的收益率幾乎就是確定的。淨值化轉型後,投資者要時時關注理財產品的信息披露和風險揭示,以瞭解自己所購產品的風險。”管聖義説,銀行的理財管理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以前不管投資收益有多少,銀行按照承諾的固定收益連本帶利兑付給投資者,其餘收益銀行自己留存,如果有虧損銀行也“剛性兑付”。而實行淨值化管理後,投資者能享受到全部投資收益,銀行只收取固定比例的管理費用。如果投資有損失,銀行也不會“兜底”,投資者要自己承擔風險。也就是説,投資者可能享受到更多投資收益,也可能會出現虧損。
規範操作,理性投資
銀行應及時、準確披露信息,投資者應瞭解所投資資產標的的風險狀況,根據自身風險偏好理性投資
要讓投資者自己承擔產品收益波動的風險,銀行首先得規範運作,充分披露理財產品信息。理財新規要求,商業銀行應當及時、準確、完整地向理財產品投資者披露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向、槓桿水平、收益分配和主要投資風險等。
“實行淨值化管理後,銀行機構要堅持勤勉盡責地履行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職責,提高理財產品管理能力;嚴格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定期進行投資者風險測評,‘把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投資者’;嚴格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及時、準確告知投資者相關信息,引導銀行理財迴歸資管業務本源。”管聖義説。
業內人士認為,現在一些銀行理財產品存在信息披露不規範、信息更新不及時、投資者查詢不方便等問題,需要建立集中統一的理財產品信息披露平台,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直觀的圖形展示理財產品運行趨勢,方便投資者查詢、比較。
目前,中國理財網作為銀保監會授權的理財產品查詢的唯一指定平台,按照理財新規的要求,進一步豐富了理財產品信息披露的內容和功能,開發了理財信息披露平台,為銀行或其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提供統一的信息披露服務,方便投資者查詢和檢索,有效提高了理財產品的信息透明度。
“保本非理財、理財非保本。”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説,儘管銀行理財產品往往風險較低,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風險,投資者應仔細閲讀產品説明,瞭解所投資資產標的的風險狀況、資產配比和投資期限,根據自身風險偏好理性投資。
按照理財新規要求,目前銀行理財產品大多依風險等級分為R1至R5,風險依次上升。其中,低風險的R1級產品主要投資於國債、金融債、債券回購等信用級別較高、流動性較好的金融工具,淨值波動性小,收益相對穩定;R2級產品也是較低風險的產品,通常在已發售的理財產品中佔比超過70%。
“投資者要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合理選擇理財產品,要認真做好自身風險能力的初始測評和後續的跟蹤測評,以利於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管聖義説。
投資者要改變“銀行理財只賺不賠”的老想法。除了參考理財產品風險等級外,自己也要關注市場變化,瞭解淨值波動的原因。管聖義説,通過投資者教育,使得投資者對資產市場價格變動總體趨勢做出判斷,就可以選出未來風險相對較小的產品,比如,可以根據債券指數的變化來分析當前債券市場價格總體水平,如果在指數高點進入市場,就要做好心理準備承受市場波動。
投資者還可以參照同類產品過往業績。但業內人士提醒,理財產品在銷售時,其標註的收益率可能是過去七日或成立以來的年化收益率,並不意味着未來也是同樣的收益率。歷史業績只能作為參考。
“如今,理財產品的淨值能夠及時、準確地反映產品的價值,投資者能更直觀地看到產品的收益波動和風險,但也要認識到,個別理財產品的淨值波動是階段性正常現象,投資者應秉持理性投資理念,科學合理地看待理財產品的風險和收益,避免過度關注個別產品局部時段的淨值變化。”管聖義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