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潤全國排名第一 這家出版社是如何做到的?

原標題:淨利潤全國排名第一 四川教育出版社是如何做到的?

自2016年積極投身“振興四川出版工程”以來,四川教育出版社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社長雷華總結道:“影響力更大了,經濟規模也直線上升,更重要的是大家的精氣神全面上漲。”

數據

淨利潤第一,1600%增幅

2019年對於四川教育出版社來説是極為重要的一年,首先表現在經濟效益的顯著提升上。2011年,四川教育出版社的淨利潤7000萬元,到2016年,淨利潤達到了3億元,而在2019年,四川教育出版社營業收入7.8億元,淨利潤3.66億元,在全國上市出版企業旗下出版社排名第一。

根據《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四川教育出版社總體經濟規模在全國圖書出版單位排名第10位,在全國地方圖書出版單位排名第3位。

在市場化圖書出版方面,僅2020年上半年的銷售碼洋,就已經達到4000萬。對比去年240萬的銷售碼洋,增幅1600%。在全國市場化圖書普遍疲軟的情況下,屬於異軍突起。

2020年一季度,與上年同期相比,營業收入增長12.4%,淨利潤增長6.21%;根據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數據,在全國圖書零售市場銷售碼洋排名同比上升101位。

改革

目錄教育產品+市場化圖書雙輪驅動

2019年,四川教育出版社最大的變化是放開了對市場化圖書出版的限制。在過去,目錄教材教輔書籍的出版,分散在各個出版社,內耗嚴重,也不能集中進行系統化生產。為了提高效率,2010年開始,各類目錄教材教輔書籍都集中歸入四川教育出版社,由單一口子出版,極大地提高了各方面的效益。這是整個四川出版界的創舉,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教育出版社前來學習。

經此改革後,四川教育出版社便集中精力只做目錄教材教輔書籍,整體的效益和利潤得到了質的提升。但與此同時,也限制了市場化圖書的出版。於是從2018年年底開始,四川教育出版社開始施行新一輪的改革措施:增強教育出版策劃能力、市場開拓能力、教育服務能力。

基於此,四川教育出版社組建了基礎教育分社、文教分社、學術分社、北京分社4大分社,將業務下沉到各分社。在堅持繼續完善國家、省級、地方區域性、校本等梯級教材教輔出版體系的同時,也開始策劃和打造具有競爭力的市場化產品。

社長雷華用了一句話來總結四川教育出版社此項舉措帶來的變化:人還是那些人,人又不是那些人。“比起各項利潤數據的提升,我認為最重要的變化,是人的整體精氣神的提升。大家的工作熱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勵,放開手腳在奔跑。”

僅在今年上半年,四川教育出版社市場化圖書的銷售增幅就達到1600%,這是完全放開後的成果,4大分社也都展示出了巨大的潛力。雷華認為,探索市場化圖書的改革,為四川教育出版社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他也因此對未來充滿信心。

聚合 探索“教育出版+互聯網”

近年來,四川教育出版社通過舉辦教育百家講壇、組織各級各類論壇及共同體等活動,與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新華社、成都七中、課堂內外雜誌社、上海進馨網絡科技公司(納米盒)等建立戰略合作關係,聚集了專家、內容、技術等多方面的資源。

尤其在技術拓展方面,四川教育出版社正在進行更高精尖的探索。“現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教育又和他們緊密相連,教育出版只侷限於紙質產品,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師生的需求,紙書呈現的形式是有限的。”雷華説,四川教育出版社樹立“教育出版+互聯網”思維,以極小的投資,快速完成了數字業務基礎建設,開發有聲圖書,利用二維碼技術為教育圖書提供數字化增值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教育出版社正在開發“基於AR技術的學科教材教輔整體解決方案”,即利用增強現實等高新技術與圖書的結合,為師生提供更直觀的教學教輔手段。例如已經成功在除港澳台地區以外的所有省份完成落地的“秒懂地理”項目,用户可以通過手機掃描圖書,使圖像呈現動態立體展示,感覺地球就在面前,讓學習更直觀。“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開發化學、物理等科目的AR應用。尤其是化學實驗,出於安全因素,現在都是死記硬背,掌握理論。但是利用AR技術後就可以實現自己動手操作。”

在雷華看來,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離不開教育出版的範疇,在當今技術時代,教育出版的範疇也在逐漸擴大。“現在我們做得最多的雖然依舊是基礎教育的圖書,但在未來,我相信,四川教育出版社涉及的領域,也將越來越寬廣。”(記者徐語楊)

<script>window.FWBATH=1;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85 字。

轉載請註明: 淨利潤全國排名第一 這家出版社是如何做到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