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9月7日報道 法國《回聲報》網站9月3日刊載題為《美國經濟難以逃脱“W”形復甦》的文章,作者系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斯蒂芬·羅奇,文章指出,新冠疫情衝擊後的美國經濟極有可能出現雙底衰退,文章編譯如下:
“雙底衰退”是一種長期趨勢,意味着美國經濟會經過短暫反彈後再次進入衰退,而且這種情況在歷史上屢見不鮮。儘管相信經濟會出現V形反彈的金融市場很是熱鬧,但是新冠疫情衝擊後的美國經濟極有可能出現新的雙底衰退。
美國經濟週期的可怕歷史值得我們警惕:雙底衰退被定義為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短暫反彈後再次下滑,在二戰以來的11次經濟衰退中都曾出現過。除了少有的幾個特例,幾乎所有的衰退最終都表現為W形復甦,其中有兩次甚至出現了“三底衰退”。
“不要和美聯儲作對”
這些W形復甦不是偶然現象,顯然與當時經濟的持續脆弱性和最初衰退的巨大後續影響有關。通常來説,經濟增速放緩越嚴重,其損害也就越大,恢復期也就越長,而且雙底衰退的可能性也就越大。1957年至1958年、1973年至1975年、1981年至1982年的大衰退都是如此,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的經濟嚴重萎縮也是這樣。
目前美國的經濟衰退具備了所有會促成W形復甦的要素。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GDP按年率計算下滑32.9%,這遠遠大於歷史上最大的季度跌幅。受到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隔離措施影響之後,美國經濟確實出現了轉機。然而,當前季度的大幅反彈更像是心律失常,這種反彈不過是因為原來停工或歇業的一些企業部分復工而已。但這種反彈是會被確立,還是接下來會是新一輪經濟滑坡?
金融市場似乎一點也不擔心會出現經濟再次探底,主要是因為前所未有的貨幣寬鬆政策,這令人想起那句格言“不要和美聯儲作對”。除此之外還有為了抗擊疫情而推出的前所未有的減税政策,企業和家庭都受益。儘管金融市場堅信會出現V形反轉,現實卻是另一番場景。
根本問題是新冠疫情。貨幣和預算刺激措施只是讓金融市場緩和而已,無法真正解決甚至一點也解決不了讓實體經濟承壓的衞生安全問題。
儘管GDP和就業的反彈表明供給側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這種好轉並不全面。7月份,非農新增就業人數只彌補了二三月份喪失就業崗位總和的約42%,當前的失業率(10.2%)仍是疫情前(3.5%)的三倍。同樣地,7月份的工業產值也比今年2月的歷史高點低8%。
經濟復甦從需求側來講更為艱難。這尤其體現在消費大頭——實物商品採購和諸如餐飲、旅遊、娛樂等服務業開支上。進行這些活動(意味着人與人直接接觸)會帶來人們還沒做好應對準備的衞生風險,更何況目前新冠確診人數居高不下、缺乏有效治療手段而且還沒有疫苗。
不同步的正常化
想知道疫情的影響有多嚴重,看看疫情前的數字就知道了:2020年第一季度,運輸、娛樂、餐飲和住宿在家庭的服務業開支中佔比高達21%;而第二季度,這些領域的開支按年率計算暴跌了86%。
因此可以大體上説這是一種不同步的正常化,部分復甦的支撐更多地是來自供給側,而非需求側。美國經濟的情況並非個案,其他經濟體也存在同樣的情況。然而,美國經濟的不同步正常化有一個方面十分不同:疫情控制的失敗不僅讓美國感染者眾多,還讓發生新一波疫情的可能性大增。儘管上個月新增病例有所減少,但是(8月中旬)每天確診的病例(接近4.8萬例)仍然比5月和6月多出一倍。
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的恐懼及其對疫情敏感服務業的影響當然不會減弱,而且如果新一波疫情到來還有可能加重。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