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理想汽車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上市首日收盤漲幅43%,市值高達139億美元。對比僅僅一個多月前的D輪40億美元投後估值,一個月時間價值上漲三倍多。
對理想下了重注的美團CEO王興在飯否上直言:“那些認為李想的理想是操盤一個千億美元的理想汽車的朋友們,你們還是低估了一個數量級。”不言而喻,王興認為這家車企的目標是1萬億美金起。
幾乎就在同時,老牌車企大眾集團CEO預測,在未來5-10年中,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將會是一家出行企業,可能是特斯拉,另外蘋果和大眾也有潛力。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二季度特斯拉盈利1.04億美元,已連續四個季度盈利,而大眾集團上半年虧損14億歐元。
如今,市場對特斯拉這樣的新造車企業正在重新認識。特斯拉是美股的“當紅炸子雞”,股價從今年年初的400美元一路上漲到現在的1430美元,漲幅高達257%。
馬斯克
據福布斯發佈的數據顯示,特斯拉CEO馬斯克在7月財富超過了740億美元,一舉超過巴菲特。甚至有觀點認為,馬斯克成為世界首富將指日可待。有意思的是,馬斯克在郵件中回覆《福布斯》:“我一點兒也不在乎,那些數字起起伏伏,真正重要的是製作人們喜愛的好產品。”
誰將成為萬億美金市值車企 中企還是特斯拉?
如果説未來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真的是一家萬億美金的出行企業,除了大眾CEO眼中的特斯拉、蘋果這樣的明星公司,中國企業仍然擁有機會。這並非痴人説夢,中國互聯網企業已經證明自己,當下歐美年輕人最喜歡的TikTok説明了一切。
驕傲自負的馬斯克在跟中國團隊合作一段時間後也感嘆:“中國令我震撼。那裏有很多聰明、勤奮的人,他們真的一點不自大。再看美國,我們越來越自大,越來越自滿,尤其是在舊金山灣區、洛杉磯和紐約等地。”
今年年初,巴菲特老搭檔查理芒格被問到如何評價特斯拉股票大漲,他説“馬斯克可能高估了自己,更看好中國公司。”
經過這幾年發展,在中國上百家造車新勢力企業中,可能承擔如大任的只剩下蔚來、小鵬、理想、威馬等幾家企業,大部分企業在面臨着生存挑戰。曾被譽為中國造車新勢力“四小龍”的拜騰多次傳出降薪裁員消息,李想指出上百家新造車企業中從不拖欠員工工資、從不拖欠供應商貨款的不到5家。
蔚來汽車貴為中國第一家赴美上市的電動汽車企業,從成立到2018年上市僅不到四年時間。然而蔚來在2019年經歷了最大的公關危機,像汽車產品存在隱患、負債嚴重、大規模裁員等負面傳聞消息不斷,一度讓企業走到了懸崖邊。
深陷財危機的蔚來曾傳出與亦莊國投、湖州吳興區政府進行洽談,均“不歡而散”。今年2月合肥政府伸出援手,而蔚來答應以合肥為中心規劃蔚來發展業務。蔚來在獲得政府增信之後,6月份騰訊開始增持蔚來股份,到7月持股比例升至16.3%,成為蔚來第二大股東。蔚來汽車每股股價從2019年10月份的1.19美元上漲到現在的11.94美元。
當今年4月蔚來與合肥正式簽約消息發佈後。李想在其微博中稱讚了這項合作,他認為中國汽車市場雖然足夠大,但上百個新造車企業如果最後只能活下來三家,除了理想另外兩家希望是蔚來和小鵬,而這也是美團王興和經緯中國創始合夥人張穎的觀點。
造車新勢力
老江湖王興和張穎看好理想、蔚來和小鵬這三家車企,本質上是看好其創始人。
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符績勳認為汽車行業的理想創業者一定要具備三個要素:一是綜合能力強,其中做產品的能力更重要;二是這個人一定要是連續創業者;最後,這個人一定要有錢,因為製造汽車特別燒錢,對資本的需求特別大。小鵬汽車的何小鵬、李想、李斌都符合這些標準。其中,李想和李斌此前都曾做出過上市公司。
造車新勢力被哄搶 互聯網巨頭提前卡位
面對行業可能跑出萬億美金企業的巨大誘惑,國內互聯網巨頭早已提前卡位,爭取為自己的未來贏得先機。從股權結構上看,上述幾家新造車企業身後分別出現騰訊、阿里、美團和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的身影。
在這場前途光明,現實殘酷的燒錢造車遊戲中,唯有獲得頂級資本支持才能活下來,巨大資金投入讓不少廠商不堪重負。擁有強悍個人能力的創始人才能獲得資本大佬青睞,目前來看,獲得地方政府背書的蔚來和剛剛在美股上市受到資本熱捧的理想算是了結了資金之憂。而另外一家小鵬汽車更是成為阿里心頭肉。
8月3日,傳出小鵬汽車再次獲得超3億美元融資,由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領投,卡塔爾主權基金也參與投資。這一輪融資距離C+輪5億美元融資不到半個月。
對此,阿里巴巴對外回應:“智能電動汽車是未來數字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阿里巴巴期待通過對小鵬汽車的投資,用其沉澱的數字化能力,助力智能電動汽車行業發展升級。”有消息稱小鵬汽車最快可能8月赴美上市。
不被王興看好的威馬汽車則略顯落寞,其最新一輪融資還要追溯到2018年10月份的C輪融資。彼時,這輪30億元的C輪融資由百度領投,在更早的B輪也是由百度領投。今年1月,威馬汽車CEO沈暉在微博“隔空叫陣”,稱願與王興打賭,威馬一定會成為造車新勢力的TOP3之一。
未來到底誰能成為中國造車新勢力的TOP3,相信不出一年會有結果。而最後勝出的企業將舉起挑戰特斯拉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