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時代財經 高秋榕
疫情之下,上市公司“易主”屢見不鮮。
今年上半年,實控人發生變更的上市公司達到141家,佔全部上市公司的3.6%,而去年同期實控人發生變更的上市公司數量僅有113家。其中,64家上市公司從無實控人變更為有實控人,8家從有實控人變更為無實控人。
圖片來源:鋭景創意
“實控人變更往往由於大股東移位。有的公司經營不善,轉而將股權賣給更有實力的股東;抑或是企業併購重組,從而導致實控人發生變更。”前海開源基金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大股東的變更往往會對公司經營造成比較大的影響。
而上半年實控人發生變更的上市公司較去年同期增加了近30家,楊德龍認為,經濟低迷時期,或經濟波動較大時,上市公司實控人變化比較大。今年疫情對很多行業造成巨大沖擊,部分公司經營情況發生實質性變化,導致公司實控人變更案例增加。
221家上市公司“無主”
在8家無實控人的上市公司中,格力電器尤其引人注目。
數據來源:wind丨時代財經制圖
格力電器之前的實控人為珠海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但隨着混改的推進,珠海明駿以46.17元/股的價格受讓格力集團持有的格力電器9.02億股股份,15%的股份合計轉讓價款為416.62億元。公司由此變更為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格力電器披露的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此次權益變動優化了國有控股上司公司的股權結構,有望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推動其成為科技型、創新型、多元化、全球化佈局的國際企業。
目前A股共有221家上市公司處於無實控人狀態。
對於發展成熟的上市公司而言,內控制度健全且運行良好,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運作規範。由於股權高度分散,無實控人的公司結構有利於股東之間相互制衡,同時也避免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因而被視為有利於保障公司穩定的現代企業治理結構。
但無實控人的上市公司也存在潛在風險。實控人的缺位容易導致股權之爭,也容易吸引“門口野蠻人”的關注。萬科股權之爭、愛建集團遭遇要約收購等均是前車之鑑。
此外,出於重組的需要,也存在上市公司(尤其是ST股)被“包裝”為無實控人的情況。不過,楊德龍表示,ST股實控人變更,的確存在借殼上市的可能,但由於目前監管非常嚴格,審批也較為困難,不能抱有過高的預期。
“美的系”加碼佈局A股
而與格力電器同處於家電賽道的美的集團則以另一種方式參與上市公司實控人變更的“混戰”。
今年3月,美的集團一紙公告,稱通過下屬子公司收購的方式,獲得A股上市公司合康新能的間接控股權。至此,美的創始人何享健成為合康新能的實控人。
具體數據顯示,美的集團下屬子公司美的暖通與上豐集團、劉錦成簽署協議,受讓對方所持的合康新能18.73%股權合計2.09億股,總價款為7.43億元。按公告日的收盤價計算,此次收購溢價達到5.3%。
合康新能的核心業務包括工業變頻器、伺服系統,在工業變頻器領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其變頻器產品有助於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調的變頻化進程,提升對傳統定頻產品的競爭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與同行相比,美的集團在A股市場中的佈局則略顯薄弱。除了新增的合康新能,美的集團投資的A股上市公司還有3家,分別為科創板上市的樂鑫科技、有方科技和埃夫特。這些公司與美的業務有交叉,產業鏈協同效應比較明顯。
相比之下,格力在A股的佈局則更加多元化。據不完全統計,格力集團投資的A股上市公司包括長園集團、格力地產、聞泰科技、海立股份、新疆眾和等。
其中,格力地產從事房地產行業,長園集團專業從事電動汽車相關製造與研發。而其他的投資佈局均與格力電器的上下游企業緊密相關:海立股份是中國空調壓縮機雙雄之一;新疆眾和是格力中高壓化成箔材料的重要供應商;而聞泰科技的通訊終端、物聯網、智能硬件等業務有望幫助格力多元化協調發展。
製造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會通過參股、入股甚至收購、控股的方式與上下游企業達成緊密聯繫,以保障上游原材料採購的貨源及價格穩定。而這有時也會造成上市公司實控人發生變更。
楊德龍表示,在進行股票投資時,針對上市公司實控人發生變更的個股,要通過判斷實控人變更的原因來避免“踩雷”。若公司實控人是被迫變更的,或變更後的實控人實力更差,則需要加以規避。
不過,業內人士同時指出,在疫情的衝擊下,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既可為上市公司原有實控人提供更多資金,也能給上市公司主業經營提供新的支持,為公司帶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