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經受住疫情衝擊仍然有很強的韌性,靠的是自身的工業門類齊全,而且與世界緊密關聯。但這也意味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外部變化必然會影響國內市場。”日前,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在談到產業鏈、供應鏈問題時表示,目前要思考怎麼完善產業鏈,在錯綜複雜的環境中提高自身安全性,讓中國經濟的循環更加通暢、主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面對外部環境變化,要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認為,“國際分工專業化、貿易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太大了”,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涉及到擴大對外開放,我國對外貿投資負面清單已經大幅度縮減,今年還要出台跨境服務貿易的負面清單,“這是高水平開放的一個亮點。”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認為,從5-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來看,全球化的趨勢是擋不住的。但眼下的種種情況,可能會讓一些國家被迫採取“備胎戰略”,在這種情況下,全球的分工格局可能會發生變化。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山西省委副主委焦斌龍認為,近年來,我國第二產業在GDP中的佔比平均每年下降近1個百分點,“‘去工業化’太快,不利於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也會拖累經濟增長和國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我們不能夠過快地‘去工業化’,相反要推動工業化進一步深化,使我國的工業體系更加完善,補上相應的短板。”
他認為,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也依賴於工業的高端化和專業化的發展程度,如果沒有龐大的先進製造業提供市場需求,以生產性服務業為重心的現代服務業將難以獲得長足發展。
因此,他建議應持續加大基礎研發支出,突破關鍵技術瓶頸,進一步加大政府教育支出,着力加強科技、工程等專業領域人才的培養,完善製造業科技創新生態系統,構建可持續發展動力。同時,要推進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結構優化,推進我國服務業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這其中包括,加大對於科技研發、創新設計、諮詢等服務業的支持,制定和完善行業標準和服務標準;鼓勵服務企業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和開拓市場,完善服務貿易體制機制、政策框架、促進體系和發展模式,提高服務貿易開放程度和便利化水平;協同推進沿海、沿邊以及內陸服務業的全方位開放,發展高層次外向型服務業,建設承接國際服務轉移的重要平台和國際服務合作窗口城市,深度融入全球服務業體系。
對於全面暢通產業鏈、供應鏈的循環,日前,國家發改委秘書長叢亮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要進一步加大助企紓困的力度,將已經出台的財税、金融、社保、用工、房租等各項政策落實到位,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穩定生產、渡過難關。同時,優化供應鏈的體系,協調國內國際的物流資源,確保鐵路、航空、海運等物流大通道暢通。更要着力提升產業鏈和供應鏈水平,“不僅要鞏固傳統的產業優勢,強化優勢產業領先的地位,還要開展數字化的轉型行動,鼓勵企業推進供應鏈的數字化轉型,提高靈活應變和協同能力。”
他認為,確保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絕不是某一個國家的事情。“國際社會應該攜起手來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挑戰,儘快控制住疫情的蔓延,推動產業運行回到正常軌道,促進經濟社會系統實現動態循環、健康發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寧迪 王林 趙麗梅 張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