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獐子島還是濃眉大眼的藍籌時,我上島暗訪20天!兩年後扇貝第一次跑路

由 忻素芹 發佈於 財經

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獐子島的扇貝一共“跑路”了4次,第一次發生在2014年,日前終於在衞星定位的幫助下,證監會蓋棺定論造假,揭開這一連串的彌天大謊!期間獐子島扇貝跑路多次登上“熱搜”,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話題。

獐子島第一次説謊是何時?實際並非2014年,而是更早的2012年,當時獐子島還是一隻藍籌白馬股,被眾多基金和私募集中持有,此時的我正在《每日經濟新聞》做調查記者,發現這家公司的種種異常,特別是獐子島宣稱“因為水太深了,所以畝產暴跌”,水深能把扇貝淹死?這樣的奇談怪論違背常識,極大的引發了我的好奇心。

為了不打草驚蛇,我一個人單槍匹馬,在大連獐子島及長海縣的多個島嶼合計住了20天,通過暗訪、草根調查、尋找知情人、與離職高管深度對話等方式,查出了當年獐子島畝產驟減的真相。

2012年7月20日,《每日經濟新聞》全市場獨家刊發1.3萬字的深度調查《迷失獐子島》,首次揭露了獐子島的重重內幕。而這比2014年起才被市場熟知的獐子島扇貝首次“跑路”,足足提前了兩年。

2012年緣起:畝產大幅下滑、人事巨震

時間回到2012年年中!

2006年,獐子島登陸A股市場,主營養殖扇貝、海蔘、鮑魚,募集資金大舉投入後,2009年業績開始大幅增長,獐子島受到眾多機構的青睞,關注度極高,十餘家機構重倉持有,被譽為“水產第一股”。

但真正吸引我們關注的,在獐子島當時出現了三個異常的現象:

第一,人事地震

2010年、2011年獐子島爆發了高管離職潮,其中2010年有3位高管離職、2011年有4位高管離職,2012年年中更有多達6位高管離職!

第二,2012年一季度畝產的大幅下滑

獐子島當時絕對主營就是靠底播蝦夷扇貝,貢獻了7成以上的利潤,因此蝦夷扇貝的畝產越高,公司的業績越好。2006年獐子島登錄資本市場,2009年,2010年蝦夷扇貝畝產的大幅提高帶來了獐子島業績爆炸式增長。

但是在這樣的情景在2011年起轉變,2010年獐子島蝦夷扇貝畝產160-170公斤,2011年下降至110公斤。

2012年一季度畝產大幅下滑至80公斤左右,對此獐子島將畝產的下降的原因歸結為水深、新海以及受敵害海星的大規模爆發。

第三,業績變臉

2012年一季度畝產的大幅下滑,也導致了獐子島經營出現變臉,除了2012年一季度業績大幅下滑,當年一季度的經營性現金流竟然為-3.3億元。

作為一家藍籌上市公司,上述三個異常現象同時出現,我們對獐子島的調查也就啓動了。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2012年調查:遍訪離職高管、職工、

漁民、水產專家等數十名當事人

2012年年中,帶着對這家富有傳奇色彩公司的好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啓動了對獐子島的深度調查。

先後輾轉大連,以及大長山島鎮、小長山、獐子島鎮等長海縣多個島嶼。記憶猶新的是,大連去長海縣,以及長海縣多個島嶼包括獐子島鎮,都需要坐海船。海船非常的顛簸,而這些島嶼之間往來,海上的航行時間平均要2個小時左右。

另一方面,除了海船作為主要的交通工具外,每天海船的出行班次非常的少,記得在去獐子島鎮的時候,因趕上大霧天氣,當天的船舶班次取消,被迫在碼頭住了一宿,30元一間不到10平米的房間,也成為了我這麼多年,住的最簡陋、也是印象最深刻的客棧,現在回憶起來,別有一番滋味。

長海縣管轄了5個鎮,包括大長山、小長山、獐子島、海洋島、廣鹿島鎮,其中縣政府在大長山鎮,此行我先去了大長山、小長山、最後去獐子島。其中在大長山、小長山對於獐子島畝產突然大幅減產,當地就已經流傳開,對於公司解釋畝產下降的原因是受新的海域、投苗水域比較深、災害海星的影響,但是這個説法當地的漁民、大點的養殖户是不認同的,因為同樣的環境,其他公司的養殖都沒受到影響。

通過在大長山、小長山的調查,得到了一些線索,諸如獐子島根本沒投苗、內部人員貪污苗種等種種説法。在經過這些外圍的調查後,下一站就直抵大本營獐子島了。

從大長山坐船到獐子島,當年還坐的是獐子島號,在海上差不多行駛了1個半小時。到達獐子島碼頭後,下了船,與之前接觸的海島完全不一樣,獐子島給我的感覺整個島嶼不大,除了海水湛藍、環境確實非常好之外,基本就處於一個未開發的地兒,簡單説就是一個漁村。

碼頭到獐子島的鎮中心,大概還是有個數公里,在碼頭坐了一輛去鎮中心的出租車,與往常一樣,和師傅攀談起來,當提到獐子島的扇貝減產,出租車的師傅突然就説“你應該是記者吧”“沒有這個事兒”。

雖然我極力否認,稱是過來旅遊的,但是當地漁村的環境,已經讓我的解釋顯得如此蒼白,一時間尷尬的氛圍在車輛中瀰漫。

來到獐子島的鎮中心,幾條街也實屬熱鬧,能看見許多人穿着獐子島工作服在大街上行走,“島上的居民就是它的員工”,這也是第一次讓我有了更直觀的感受。獐子島面積不大,大概半天時間就能將整個島嶼走一圈,在島上登高眺望整個海面,海水湛藍,海風拂面,可以看到一片片養殖海珍品的浮筏在海面上蕩起的漣漪,整個環境確實非常的優美。

通過對獐子島的研究,我瞭解到,獐子島這家公司此前就是一個集體所有制企業,公司的董事長此前就是獐子島鎮黨委書記,島上的居民大多都是獐子島的員工或者員工家屬,享受着獐子島股份分紅以及各種福利,各種裙帶關係複雜。

因此,作為一個外來人員,沒有帶任何海釣的器具,僅僅背一個雙肩包,來到一個本不是旅遊的島嶼,是顯得多麼的惹眼,要突破本地人的防線更是異常艱難。但儘管如此,也嘗試着與島上的漁民、職工、環衞工、客棧的老闆打聽着獐子島所發生的事兒。

就這樣,合計20天時間以暗訪、草根調查、尋找知情人、與多位離職高管深度對話等方式,獲得了大量的信息,圍繞獐子島扇貝畝產大幅下滑,人事地震和業績變臉背後的真相逐漸清晰起來。

一線的調查結束後,帶着準備好的28個問題,再次回到大連獐子島公司,與高管進行了長達2個多小時的面對面採訪。

長達20多天的暗訪調查,《迷失獐子島》一文已經成型!刊發的當天,公司股價大跌8.16%,隨後開啓了近1年的單邊下跌走勢。

此後,獐子島經歷了4次“扇貝”跑路,而第一次“跑路”是發生在2014年,這次扇貝“跑路”使得獐子島鉅虧11.89億元;

2018年初,公司在盤點底播蝦夷扇貝時,再次表示海洋牧場遭遇重大災害,2017年虧損7.22億元,扇貝“跑路”再次上演。

2019年11月,同樣是在抽查畝產的時候,發現了異常,2019年全年虧損3.9億元,扇貝“跑路”第三次上演。

2020年5月,“國家部局組織的專家調研組認為:近期獐子島底播蝦夷扇貝大量損失,是海水温度變化、海域貝類養殖規模及密度過大、餌料生物缺乏、扇貝苗種退化、海底生態環境破壞、病害滋生等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2012年調查結果:虛增收入、內部人貪腐

2012年7月20日,《每日經濟新聞》全市場獨家刊發《迷失獐子島》一文中,核心的調查結果如下:

(1)調節利潤虛增收入

獐子島幾乎每年都有虛增銷售收入的情況。具體操作手法:比如2011年12月提前確認銷售收入,這3000萬元通過延後的形式把賬目攤平。即2012年1月份,扇貝一斤實際賣15元,但是反映在財務上就只有10元,其中的5元就這樣攤銷掉,即補在提前確認的3000萬元收入裏面,以此類推。

利潤調節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存貨調節,另一種是通過打款調節

存貨調節方面,首先是當年投入的苗計入存貨,比如投了5000萬的苗,公司卻記賬投了3000萬,即少報;投了1個億的苗,卻記賬投了2個億,即多報。以5000萬苗,記賬3000萬為例,相當於是少計入庫存,提高當期費用成本,多餘的2000萬轉為費用,當年業績就降低2000萬,但由於未來3年(生產週期)後的畝產對應賬面成本是3000萬,未來業績存在虛增;同時,由於3000萬的苗,投入收穫了5000萬苗對應的捕撈量,畝產也存在虛增。

打款調節利潤,打款調節主要是打款往後推,或者是打款往前推,前一種情況是不要利潤,後者是提前確認利潤。具體講,比如打款往前推,今年12月份,給經銷商説好,先把款打來,貨晚點發,這在會計上不允許,但獐子島會提前確認收入,尤其是在每年的四季度這種現象比較明顯。

(2)公司海域資源面臨枯竭

獐子島還面臨着海域資源的枯竭,在公司當前(2012年年中)近300萬畝海域中,基本是養殖扇貝,扇貝的養殖使得公司海域地質完全改變,海蔘養殖基本枯竭,底播海蔘基本長不起來。

(3)獐子島業績變臉被指內部人貪污苗種

獐子島2012年一季度,畝產急劇降低,公司方面的解釋是由於養殖深度增加,新的海域,敵害海星大面積爆發引致。但實際上是內部人士貪污了苗種,投苗時用石頭代替苗種。

除了上述核心調查結果外,《迷失獐子島》一文還揭露了獐子島大量外購海蔘內部人涉嫌以次充好、2600萬元扇貝遭內部人盜竊涉核心高管、高管大面積離職陷入人事紛爭、海外投資數億被指“徒有虛名”等種種亂相。

八年後,獐子島造假終蓋棺定論

如今,伴隨着證監會認定,獐子島的一切都已真相大白!一場在資本市場持續多年的扇貝“跑路”鬧劇,也就此終結!

6月24日,證監會宣佈依法對獐子島公司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作出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決定,對獐子島公司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15名責任人員處以3萬元至30萬元不等罰款,對4名主要責任人採取5年至終身市場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