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連續幾個交易日的上漲,股市引起普遍關注。
7月7日晚,浦山講壇和CF40孫冶方悦讀會主辦 “新形勢下中國資本市場變革”講座,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原主席肖鋼,證監會原副主席、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理事長李劍閣,證監會原副主席、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教授高西慶先後發表線上演講。
肖鋼在演講中説:今年上半年疫情蔓延期間,全球金融市場出現了劇烈震盪。股票、債券、外匯、期貨、黃金、原油等多項大類資產的價格都大幅波動,應該説給經濟金融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受到疫情的影響,我們的金融市場也發生了一些波動。但是大家可以看到,跟全球的資本市場相比較,中國金融市場包括股票市場、債券市場、黃金市場、外匯市場等等,包括我們的原油市場,體現出較好的穩定發展的態勢和較強的韌性,總體上來講上半年的發展是不錯的”。
資料圖
他認為,回顧過去30年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歷程,資本市場制度的設計和建設當中,始終堅持一條主線,就是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取向。“如果要説30年來的制度建設有哪些寶貴的經驗,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一條”,“所以我們研究未來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構建、明晰未來的發展思路,仍然是要繼續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取向”。
他表示,新形勢下資本市場需要進行五大變革:深化註冊制改革和退市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築牢實體經濟基本盤;堅定不移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積極發展數字資本市場;加強法治建設和提高監管水平。
談到深化註冊制改革和退市制度時,他提到了科創板,“去年科創板的開設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一項重大的制度的創新。在科創板推出的同時也試點了註冊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經過一年的時間,現在創業板也推出了註冊制改革。這是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牽牛鼻子的工程,我們可以期待,在註冊制改革的引領和帶動下,我們整個資本市場的生態會有顯著的改善。在註冊製出台的同時,進一步加大退市制度的改革,條件就比較成熟了。因為上市有很寬容的條件,以信息披露為中心,有可穩定的預期,這樣就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上市以後,如果不符合要求,必須要優勝劣汰,由市場來解決退出的問題”。
談到“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築牢實體經濟基本盤”時,他説,“應該進一步提高分紅。總體來講,我們國家上市公司這幾年分紅的意願、分紅的比率、分紅的穩定性都有長足的進步。但是總體來講,現金分紅的吸引力還是比較低。相當多的公司的股息率還低於存款利率,更低於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有的公司甚至連續多年不進行現金分紅,成為名副其實的‘鐵公雞’。在這些方面我們下一步要進一步加大上市公司分紅的力度,同時也要改進上市公司回報股東的方式。現在單靠分紅比較單一,也還不夠。上市公司回報股東的方式應該要日益多元化,比如説股份回購就是一個靈活的安排”。
李劍閣和高西慶演講中都談到了在證監會工作期間,經歷的1994年政府第一次出手救市。
李劍閣表示,現在與1994年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科創板的實踐,為全面深化和推行註冊制提供了樣板,成為可複製可推廣的一個經驗。中國有很高儲蓄率,社會資本足夠大,資本市場的“水池子”足夠大足夠深,能夠容納實體經濟融資規模的需要。“實踐證明,好公司是在市場競爭的大浪淘沙中脱穎而出的,不是政府選出來的”。
李劍閣認為,中國的資本市場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對實體經濟發展發揮了很大作用。首先,監管者走向了成熟,比原來要成熟了很多,監管者逐漸在法治化的軌道上成熟起來了。現在不管出現什麼樣的波動,新股照發,該發就發,這應該充分肯定,“後浪”還是比“前浪”成熟多了。其次,投資者也在走向成熟。現在中國的投資者已經在積極尋求創新可能獲得的豐厚的利潤,同時,也願意承擔創新失敗所帶來的風險。三是上市公司也比過去規範多了。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這30多年來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談到市場數年仍在3000點時,李劍閣説,點位不是衡量資本市場的一個指標,指數本身有一定的缺陷,同時,這幾年來,這近十年來,上市公司新舊輪替的問題非常突出,新舊的輪替這種現象沒有反映在指數當中。“市場有沒有泡沫,就是由市場自己去糾正,市場永遠是在貪婪和恐懼當中搖擺。我們要尊重投資者的自主選擇,當然,投資者也要對自己的選擇承擔全部的責任。”
高西慶談到了上市公司造假及是否應儘快建立集體訴訟制度,“如果集體訴訟制度得以建立,對於(上市公司造假)這類違法行為的威懾力會大很多。”他還認為,證監會的職能就是保護投資者,中小投資者保護不了自己,沒有足夠的信息渠道和沒有足夠的力量,證監會要調整好機制理順做好投資者保護;在資本市場執法方面,不能給法官和監管部門過大的自由裁量權,“判決必須要有依據,讓市場覺得處罰是可預測的。”
新京報記者 王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