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天眼APP訊 : 或許沒人會想到,“股神”巴菲特靠着一隻股票,悄然完成了“業績救贖”。
隨着蘋果股價迭創新高且市值站上1.89萬億美元,巴菲特持有的蘋果股票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這意味着過去7個月巴菲特在“蘋果”身上淨賺逾300億美元,一掃市場對他提前清空航空股錯失股價反彈機會的詬病。
“如今,華爾街投資機構不再調侃巴菲特老眼昏花,反而讚歎他投資眼光精準——成功捕捉到蘋果這隻大牛股。”一位長期研究巴菲特價值投資策略的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告訴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巴菲特成功依靠蘋果實現業績翻身之際,又做起了另一筆備受市場爭議的大交易。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7月20日-31日期間,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累計斥資17億美元增持美國銀行股票,合計買入約6000萬股,令伯克希爾哈撒韋一下子成為美國銀行大股東,同時,也令美國銀行成為巴菲特第二大重倉股,僅次於蘋果。
“金融市場對巴菲特此舉頗為不解。”對沖基金PGIM策略分析師Nathan Sheets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直言。
記者多方瞭解到,目前眾多華爾街金融機構認為巴菲特之所以大幅增持美國銀行股票,主要原因是攤薄其持股成本——由於今年以來美國銀行股價下跌約30%,令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美國銀行持股市值跌去逾100億美元,因此巴菲特趁着蘋果股價上漲令其持股市值收復失地之際,有底氣抄底美國銀行股票以攤薄持倉成本。
近期,巴菲特還做了另一筆出人意料的大手筆投資。7月初伯克希爾哈撒韋達成一項約100億美元的投資交易,收購Dominion Energy旗下大部分天然氣資產。但市場普遍擔心疫情反覆導致美國經濟復甦乏力,加之美國原油天然氣出口量驟降,都會大幅壓縮原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市場需求與價格表現。
“現在我們只能認為巴菲特或許看到了市場不曾關注到的一些基本面樂觀因素,有如此大的魄力斥巨資押注天然氣產業好轉與美國銀行業績回升。”Nathan Sheets表示,目前有投資機構認為巴菲特在天然氣領域做了一筆好買賣——隨着美元持續貶值,以美元計價的天然氣價格勢必上漲,令巴菲特所收購的天然氣資產“增值”不少。
蘋果“拯救”巴菲特?
“毫無疑問,蘋果挽救了巴菲特的聲譽。”Sullimar Capital Group投資分析師Bill Brewster感慨説。
由於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曾斥資逾350億美元重倉蘋果公司(持有蘋果5.6%股份,佔伯克希爾哈撒韋美股投資組合市值的約20%),近期蘋果股價持續飆漲令巴菲特輕輕鬆鬆在過去7個月“坐享”逾300億美元收益。如今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持有的蘋果公司股票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
多家華爾街投資機構通過跟蹤分析伯克希爾哈撒韋近期持倉變化發現,5月初巴菲特提前清空航空股後,轉而增持了蘋果公司股票與看漲期權,因此巴菲特並未錯失5月以來美股大幅反彈收益,反而因為調倉增持蘋果公司獲得更高回報。畢竟,近期美國疫情擴散令航空股在過去兩個月波動劇烈,吞噬了此前部分漲幅。
在Bill Brewster看來,這從側面印證了巴菲特在整個疫情期間依然延續看重上市公司基本面與業績上漲潛力的價值投資策略——相比航空股因疫情導致業績下滑,此前股價反彈更多受益於散户抄底追捧,蘋果公司業績則實實在在地持續提升。
然而,重倉蘋果公司坐享逾300億美元收益,也是巴菲特今年以來一系列股票操作的唯一“亮點”。
韋德布什證券公司(Wedbush Securitie)策略分析師丹-艾維斯(Dan Ives)表示,在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前五大重倉股裏,今年以來只有蘋果公司股價漲幅超過10%。相比而言,其他重倉股令巴菲特損失不小——除了美國銀行股價下跌約30%令伯克希爾哈撒韋損失逾百億美元,可口可樂持倉損失約40億美元,美國運通持倉也造成約50億美元損失,所幸的是,靠着蘋果公司的逾300億美元收益,這些股票的市值損失缺口均被“填補”。
眼看蘋果股價上漲的利潤貢獻度如此巨大,此前巴菲特坦言,蘋果公司不是一隻股票,而是繼保險與鐵路業務後,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第三大業務。而且蘋果可能是他所知道的“全球最好生意”。
事實上,蘋果公司股價飆漲,也令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科技股持倉市值一舉反超金融股,成為巴菲特與伯克希爾哈撒韋最倚重的資產類別。截至二季度末,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科技股持倉佔總市值的比重達到38.24%,超過金融股佔比35.22%。
“這或許是巴菲特不曾想到的結果。”上述長期研究巴菲特價值投資策略的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直言。在巴菲特的投資準則中,影響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一大關鍵因素,就是它能否建立牢固的業務競爭壁壘,確保其業務模式可持續成長並創造鉅額利潤。在他看來,技術革新的快速發展,令科技類公司的業務競爭壁壘很難建立,加之此前他在甲骨文與IBM投資虧損,因此他除了重倉蘋果公司股票,僅僅買入53.3萬股亞馬遜股票,只佔後者流通股的約0.74%。
“巴菲特多次對外表示,蘋果是一家消費品公司,而不是科技公司——只要消費者購買蘋果手機,就會繼續購買一系列產品和服務。”他指出。此次巴菲特顯然是歪打正着——正是這隻被巴菲特視為“消費公司”的科技股在過去3個月受到投資者強烈追捧,才讓他終於實現業績翻身與自我救贖。
截至目前,得益於蘋果公司股價飆漲,伯克希爾哈撒韋持有的美股投資組合市值今年以來增加約6億美元,總算擺脱美國銀行、可口可樂、美國運通等股價下跌所造成的美股投資組合市值虧損。
大舉抄底銀行股引發爭議
正當巴菲特依靠蘋果股價飆漲實現業績翻身之際,他又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投資決定——大舉抄底美國銀行。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數據顯示,7月20日-31日期間,伯克希爾哈撒韋持續增持美國銀行股票,累計斥資約17億美元,令美國銀行的持股比例從一季度末的10%上漲至約11.8%,成為後者的第一大股東。
多數華爾街投資機構對此直呼“看不懂”。畢竟,疫情持續擴散導致越來越多美國企業陷入破產重組泥潭,觸發美國銀行業壞賬率趨於上漲併吞噬大量利潤,導致眾多投資機構紛紛對銀行股“用腳投票”,何況疫情衝擊很可能令美聯儲繼續施壓美國銀行業不得回購股票或利潤分紅,令銀行股投資吸引力進一步削弱。
值得注意的是,巴菲特自己也注意到這個問題,今年以來減持了多隻美國金融股。據伯克希爾哈撒韋最新披露的13F報告顯示,其一季度減持高盛股票逾1100萬股,減持幅度高達84%,目前僅持有190萬股高盛股票,此外伯克希爾哈撒韋還減持了180萬摩根大通股票。
SEC披露的數據顯示,4-5月期間伯克希爾哈撒韋又分別減持紐約梅隆銀行和美國合眾銀行股票。
前述長期研究巴菲特價值投資策略的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分析説,巴菲特之所以突然大幅增持美國銀行,可能是兩方面因素考量:
一是今年以來美國銀行股價跌去約30%,導致巴菲特持股市值損失逾百億美元,如今他大舉抄底可以有效攤薄持股成本;
二是巴菲特或許發現美國銀行相比其他同行的某些競爭優勢,比如美國銀行二季度總營收與每股收益均超過市場預期,凸顯其經營的穩健性,此外美國銀行二季度末資本充足率達到11.6%,高於監管要求的9.5%,表明美國銀行相比花旗銀行、摩根大通、富國銀行等,仍有更高的核心資本充足空間用於利潤分紅、回購股票或核銷壞賬等。
Nathan Sheets認為,巴菲特敢於大手筆增持美國銀行股票,另一個原因是他長期看重的一項金融市場指標——總市值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在二季度達到歷史最高值156.3%,表明投資者在美聯儲加碼QE力度的刺激下,持續看漲美股。只要這個金融市場指標持續高位運行,一旦美國銀行業績好轉,其較低估值勢必吸引大量資本追捧,令巴菲特坐收更高回報。
“但是,美國銀行能否像蘋果公司般實現股價飆漲,助力巴菲特業績翻身更上一層樓,只有市場才能給出答案。”他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