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迴歸有利有弊

為爭奪上市資源,歡迎中概股回家的工作近年來有序進行。但中概股也是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相連的一個重要紐帶,絕不能就此引導中概股回國而割裂了與世界經濟的聯通。反而應該嚴懲其中的造假行為,加強管理,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

本刊特約作者 王幸平/文

日前,美國參議院全票通過了一份《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儘管該《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涉及的對象是在美國上市的所有外國公司,但是幾乎所有的業內人士均認為它是為中國企業量身定做的。

目前,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大部分股價低迷、成交稀少,已經喪失了融資功能。然而最初的中概股曾經是風光無限的美國市場寵兒。

從2005年北京燕化石油化工在紐交所退市以來,迄今已經有108家中國公司在美國被摘牌。也就是説,赴美上市的358家中國公司中,有30%的公司因各種原因退市。

而造假之風嚴重敗壞中國國際聲譽,損害中國企業的國際形象。中概股本來是新興市場優秀潛力股的代表,現在卻成了弄虛作假,被市場遺忘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歡迎中概股回家

這幾年來,在中概股舉步維艱之際,中國國內資本市場持續火爆,加之國家政策,給了中概股迴歸的信心和勇氣。

中國的證券管理機構和交易所早就做好了迎接中概股迴歸國內上市的工作,多年來,爭奪上市資源,挖美國證券交易所的牆角的行動一直沒有停止過。

在A股市場,為中概股迴歸“鋪路架橋”一直循序漸進的開展着。2018年初,中國監管部門先後發文允許試點紅籌企業按程序在境內資本市場發行存託憑證上市,具備股票發行上市條件的試點紅籌企業可申請在境內發行股票上市;通過修訂規則,將回歸市值門檻從2000億元大幅下調至200億元。2018年5月份,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在選取回歸A股市場的企業標準方面,主要是已在境外上市的紅籌企業;在試點企業的發行條件和審核機制方面,允許試點紅籌企業按程序在境內資本市場發行存託憑證上市。

2019年7月份,上交所科創板正式開板交易,科創板註冊制專為特殊股權結構企業及紅籌企業開設了專用通道;在分拆上市改革、科創板和創業板改革等方面,監管部門均做出相應調整和優化,為中概股迴歸提供了支撐。

2020年4月30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相關安排的公告》,為有意願在境內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科創板上市的紅籌企業提供更為便捷的路徑。根據公告,已境外上市的紅籌企業,若要申請在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其市值須滿足兩類標準之一:一是市值不低於2000億元人民幣;二是市值在200億元人民幣以上,且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科技創新能力較強,在同行業競爭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

此外,到中國香港作第二上市,或兩地雙重第一上市,又是中概股的一個好歸宿。改道中國香港可以成為各類中概股迴歸的備胎。特別是近年來港交所修改了交易細則,接納了互聯網行業通行的同股不同權等標準,出台中概股二次上市的鼓勵政策,再加上中國香港是亞洲金融中心,與國際資本市場密切相關,很受在美上市中概股的青睞。

對於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之預期,港交所總裁李小加近期表示,“以前有很多各種各樣的理由不回來,現在沒什麼理由不回來,現在(企業)在外面臨(監管)挑戰,很多適合在國內上市的公司也可以再考慮國內上市。在需要國際化,又需離家近一點的情況下,在香港(上市)就是個挺好的一個選擇。”不過,他明確表示香港不會接受不符合標準的(造假)公司來港上市,並指出香港的監管機構會做好嚴格把關的工作。

中國的金融決策層,對中概股在美國除私有化退市後回A股上市或在香港上市的回家方案也持肯定態度。在2020年6月陸家嘴論壇中,前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就提及:“中國是個高儲蓄的國家,儲蓄率非常高。中國曆年總儲蓄佔GDP比重超過40%,這是個很積極的因素。從資金面上來講,並不是中概股公司非要依靠國際市場融資,國內空間還是很大的。”

中概股擔當重任

中概股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標杆與形象,其引導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中概股是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相連的一個紐帶,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斷地採取引進資本,還有對外投資,走出去的“一帶一路”戰略。當年加入WTO以後,中國進一步融入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全球化格局。現在儘管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困難與挫折,但是絕不能灰心喪氣地就此引導中概股回國而割裂了與世界經濟的聯通。

過度鼓勵中概股迴歸A股,與我們目前倡導的全球化戰略相悖,那是把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脱鈎切割,關起門來搞建設,那是走改革開放前計劃經濟的老路,也是自給自足小農經濟的思想的反應。

而且,中概股的迴歸A股會令中國的外匯儲備承受巨大的縮減壓力。

據統計,目前中概股在美國上市有247家,約1.6萬億美元的市值。中概股與國家外匯儲備相關聯是這樣的:企業在美國上市後募集獲得的外匯資金,調回國內結匯賣給銀行、銀行再轉售給國家,與此相應的是外匯儲備的增加;反之,中概股退市,企業要拿出大筆外匯資金來善後、來收買美國投資者手中的股票,於是它向銀行購匯,銀行轉而向國家購匯,相應的是國家外匯儲備減少。

以全部中概股約1.6萬億美元的市值,即便按50%的私有化金額計算,國家也要拿出8000億美元來了結。

尤為關鍵的是,目前在美上市的大部分中概股,很多屬於沒有外匯收入的國內企業、網絡銷售平台。它們迴歸國內,不僅將原來的對外融資渠道與功能喪失,還要花國家外匯進行私有化,這麼一增一減,可是對中國外匯儲備的一個極大傷害。而雄厚的國家外匯儲備是中國經濟的壓艙石,也是中國在“一帶一路”戰略、在對外交往戰略和軍事戰略的一個重要的基石!

改革開放、引進外國的資金與技術是中國1978年定下的基本國策,它沒有變,也不應改變。外商投資中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外商直接投資,也就是外國企業來中國投資設廠;第二種形式是間接投資,就是外國投資者購買中國企業的股票,他們持股享受分紅,並關注了中國經濟的增長。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不能一概而論哪種好。讓外商以間接的方式投資,對我們更加安全、更加有利,因為企業經營權在我們手中,企業的資產也在國內。

在貿易戰的背景下,美國政府鼓勵美資企業撤離中國,如果中國再將由美國投資者參與的中資企業退出美國證券市場,那可真是反向而行分道揚鑣了。

嚴懲造假行為

中國在2000年加入WTO,告誡國人要遵守國際慣例。中國的外交部發言人經常在新聞發佈會上告誡海外投資企業要遵守所在國家的法規法令,不能搞特殊化。那麼中概股在美國上市,當然要遵守美國證券市場的一切法律法規。

據世界交易所聯合會統計,截至2020年4月底,在紐約交易所有上市公司2152家,其中507家是外國公司;在納斯達克有上市公司3141家,其中外國公司457家。而2020年5月份美國參議院全票通過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顯然是美國政府加強對所有外國上市公司實施有效管理的一個法規,是對其2002年出台的《索克斯法案》的補充和完善。中國不應該誤判對方意圖,尤其是在當前這種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對抗情緒升温,很容易犯三人成虎、擦槍走火的錯誤。

同時,蒼蠅不叮無縫蛋。中國監管部門要完善證券市場的法律法規,嚴懲造假者,對於在中國註冊的上市企業造假,無論是在A股上市,還是在美股上市,均應施以嚴刑酷法,予以打擊。這不僅僅是關係到監管者在證券市場的“公平公正公開”的誠信問題,還關係到一個政府勇於擔當、維護公平正義的價值取向問題,關係到樹立中國的法治昌明、對外開放的良好國際形象問題。

對中概股造假問題的嚴肅處理,是在國際社會上表明中國政府對跨境犯罪不能容忍的態度。

在嚴肅法紀的同時,需要加強管理。走出國門的中概股代表了中國的形象。中國證監會應該對所有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嚴加監管,參照美國證券管理條例的相關標準,相應的管理法規與審批制度,制定出適合中國情況的海外上市公司管理制度。

還需要相向而行。派出有證監會、財政部、外交部、司法部、人民銀行等相關部門領導組成的高級別專家小組與美方談判,與美方開展跨境監管合作,爭取獲得一箇中概股整改的過渡期時間表,力爭保持中概股繼續在美國證券市場上市的地位與融資功能。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中概股迴歸有利有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07 字。

轉載請註明: 中概股迴歸有利有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