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日,包商銀行的大量資金被主要股東明天集團違規佔用,形成逾期,長期難以歸還,導致包商銀行出現嚴重的信用危機,觸發了法定的接管條件被依法接管。歷經一年,有關包商銀行接管、重組等事項已塵埃落定。然而,這其中藴含的資本風險也是目前眾多中小銀行所面臨和擔憂的問題。
外源性融資渠道單一
資本是商業銀行吸收損失和抵禦風險的最終手段。今年以來,中小銀行在盈利增長和資本充足率方面承壓,資本補充的迫切性增強。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城商行和農商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65%和12.81%,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濤告訴《經濟》雜誌、經濟網記者,資本充足率偏低的問題主要原因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從資金端來看,隨着經濟增速放緩,城商行、農商行的資金來源受到一些制約,商業銀行對資本充足的要求也提了比較高的標準,因此,比較容易觸碰資本充足率的上限。另一方面,從資產端來看,隨着經濟形勢的放緩,銀行的不良率也在提高,這樣會稀釋一部分資本金。
“不良率提高,一方面會對資本形成很大的消耗,另一方面,即使中小銀行不是直接用資本來進行沖銷,但貸款的級別低,按照資本佔用看,消耗的資本就很高。”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經濟》雜誌、經濟網記者表示,中小銀行大多由地市級政府支撐,一些地方企業入股,本身財力很有限,從資本來源看,肯定不能跟大型國有銀行相比。而中小銀行的業務增速又明顯比大型國有銀行快得多,因此形成的資本佔用就會增加,資本的壓力也會加大。
而要化解不良貸款,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温彬對《經濟》雜誌、經濟網記者稱,需要用當年的經營利潤計提撥備,來核銷不良貸款,這就影響到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從外部來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中小銀行融資渠道相對較窄。”
中小銀行是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發展的主力軍之一。大力支持中小銀行穩健發展,可以進一步提升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的可獲得性,給實體經濟發展創造更好的金融環境。而拓寬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渠道,是支持中小銀行發展的重要措施。
過去,與國際銀行業相比,我國銀行資本補充工具較為單一。2019年以來,政策層面對商業銀行資本補充的支持力度明顯加大。在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推動下,商業銀行永續債發行也在2019年啓動發行,並被納入央行新型貨幣工具的合格抵押品且允許保險資金投資。
日前銀保監會指出,支持銀行通過發行普通股、優先股、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二級資本債等方式,拓寬資本補充渠道。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日前宣佈的11條金融改革措施中,也包括出台《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補充資本工作方案》。
銀行IPO受制約
商業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其他一級資本(如永續債、優先股)和二級資本等三部分,分別對應着不同的風險抵禦能力。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稱,一級資本是銀行資本中層級較高、質量較好的資本,一級資本充足率越高,説明銀行在正常經營時抵禦風險的能力越高。目前,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空間正在加速打開,補充形式包括優先股、二級資本債、永續債等多種形式。
但今年中小銀行IPO審核節奏放緩,年內尚無銀行登陸A股。
“對於核心一級資本的補充,如銀行IPO,目前確實存在瓶頸,這不僅是銀行的問題,也和市場環境有關,二級市場對銀行的估值較低。”曾剛向《經濟》雜誌、經濟網記者表示。
温彬稱,上市發行有比較高的准入門檻。目前受疫情影響,中小銀行面臨着一些經營方面的短板,風險的壓力比較大,資金的成本比較高,其客户或地域相對比較集中,對經營業績帶來一定的壓力,“所以要符合上市條件,現下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困難”。
此外,尹振濤表示,近兩年我國對於解決中小銀行資金來源的問題有一些放寬機制,但在推進過程中,並沒有所謂的綠色通道,所以中小銀行IPO的確比較謹慎。“這不是中小銀行的問題,而是整個行業的問題,包括證券市場本身的問題,對於中小銀行資本補充的情況,雖然有了很多政策,但在執行方面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
郭田勇也表示,大型國有銀行社會認可度高,投資者願意買,而中小銀行盈利能力有限,在外源性資本補充渠道上,多數中小銀行無法上市融資。
因此,曾剛認為,對於監管機構而言,可以進一步研究優化銀行發行優先股的審批流程,縮短髮行週期,採用適當手段增加商業銀行優先股在二級市場的流動性。
對中小銀行來説,一是要及早規劃資本補充需求,適時啓動優先股的發行流程;二是處理好資本充足性和成本的平衡,商業銀行依然要強化內源性資本積累,優化銀行業務結構和收入結構,大力發展資本節約型業務;三是完善資本節約下的經營管理機制。
曾剛表示,從供給的角度講,未來一方面要拓展多元化融資渠道;一方面要降低銀行發行的門檻,讓更多的中小銀行能夠進入市場發債。從需求角度講,要進一步放開如保險資管等機構投資者對銀行永續債的投資門檻。
銀行上市肯定是一個趨勢和方向,但在温彬看來,上市不僅僅是為了解決資本補充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個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這對於中小銀行而言,意義也同等重要。
探討更多模式
核心一級資本滿足各種層次的監管標準,但用來滿足原本由其他一級資本或二級資本就可以達標的監管要求,代價太高。
“因此,可以探索別的方式來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比如股東分紅可以減少利潤,把更多的利潤轉成資本,靠自我積累來形成發展;也可以和中小銀行的改革聯繫起來,通過改革進行重組、增資擴股、聯合等方式吸引新的資金進入。”曾剛稱。
至於非核心一級資本,近期,發行永續債受多家中小銀行青睞。永續債主要是在銀行間市場發行和流動,准入相對寬鬆,主要靠投資機構自身的風險識別。從2019年放開永續債的發行後,目前已有多家銀行成功發行了永續債。
作為外部補充的一個重要渠道,發行永續債有助於優化銀行的資本結構,提高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但受債市違約事件增加、信用溢價上升影響,中小銀行由於主體評級較低,發行永續債在審批、市場接受度、定價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門檻和障礙。”曾剛如是説。
儘管一些中小銀行獲批發行永續債,但是從批准到最終發行的時間也比較長,不能很快滿足其補充資本的需要,發行效率還有待進一步的改進和提升。
目前一些中小銀行的經營壓力比較大,風險比較高,為了防止出現系統性、區域性的金融風險,温彬認為,可能有潛在風險的銀行要提前採取併購、重組、注資等方式,一方面可以補充它的資本金,另一方面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優化股東結構,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和經營能力。
另外,也可以探討更多的模式,“比如可否把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的一部分額度注資到所屬地方的金融機構,特別是中小銀行,未來也許會有相關具體案例落地”。温彬表示,我們既鼓勵國有資本,也鼓勵民營資本,甚至鼓勵外資入股地方金融機構,“在市場化的原則下,引入新的股東,這樣既可以提高資本充足率,同時可以優化股東結構”。
最後,郭田勇稱,銀行一定要防範重大的風險隱患,要完善銀行的公司治理機制,更加民主、有效,不能被單一的外來資本完全控盤,例如包商銀行事件。“銀行經營規模總是要不斷擴大的,資本和經營要把握動態平衡,在發展的同時,適時、適度補充資本,至少要達到監管機構規定的最低標準。此外,能夠保持銀行經營穩健就行,資本高了對股東權益也是一種降低。”
來源:《經濟》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