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按:
週三三大指數早盤高開,隨後創業板塊指震盪回調。午後,指數延續盤整態勢,創指跌幅小幅收窄。臨近盤尾,創指拉昇翻紅。截至收盤,滬指漲0.30%,報2979.55點;深證成指漲0.17%,報11813.53點;創業板指漲0.02%,報2382.47點。
趨勢上今天指數以三線小漲收盤,創業板最終成功的實現連續第九個交易日的上漲。對此,狼帥陳浩盤中直言,現在可以肯定的界定是在牛市了!但是卻表示很不建議投資者投資指數基金……為何狼帥出此建議?更多精彩不可錯過財咖特別整理的直播精華!
每天的行情其實就是那麼回事,這個市場到底是牛市還是熊市?其實牛市又重新開始了,我們應該肯定地界定現在是牛市而不是熊市。
牛熊有一個分水嶺,咱們現在進入圖,打開均線系統。通常這個均線我們用MAC3,這已經是第三代成本均線了,一個比較重要的成本均線是260日。現在上證指數的260日成本均線是2923點,咱們説個差不多的位置,只要它有效的站穩在2920點,在這點之上就是牛市了。那麼目前的獲利盤66%,目前的套牢盤33%,這就是上證指數的情況。
指數走勢
市場對於牛市的預期現在正在建立,無論是機構、無論是散户,現在都會認為目前的市場走的還是不錯的,就是説牛市就開始了。其實這是個行為金融學現象:人們對於牛熊的判斷並不依賴於基本面,只是依賴於自己賬號的浮動盈虧,當所有的賬號都是浮動盈利的,大家就會買、就會增倉。3月初的哐嘰五是黑天鵝的哐嘰,但是你説是不是也是一種必然,就是市場在牛市之前是不是照例要哐嘰5次呢?哐嘰、哐嘰、哐嘰、哐嘰、哐嘰、好!熊市結束,牛市開始,這是可能的。股市就是這樣,如果不哐嘰透了,大家就不敢撲進去,所以哐嘰五之後,機構就來了,你看爆款也發了。
上證指數現在目依然運行在上行的趨勢通道中。所以只要上證指數在這個通道中,您就什麼也不需要想,傻乎乎的坐慢牛趨勢通道的車是現在正確的態度。我只是不保證未來的波動是怎麼樣,要明天跌了,後天再小哐嘰一把,你也別怪我,因為我猜不透這些東西了。所以我現在的策略都是叫大家散投,我一説可以,你就來點,也別説話;比如説你有300萬,我説來點你來3萬也行,對吧?
明確説有一個投資策略我是堅決反對的,那就是做短線,你瞧為了做短線,大V都打起來了。打什麼?打誰的短線做的漂亮。我為什麼不參戰?我覺得做短線那就是相互割韭菜,為什麼不是薅獅子毛或者主力割散户的韭菜?我們作為大資金的基金,要做估值沒有天花板的個股,千萬不能再換股、換賽道割韭菜了。
我學外語的時候有一個英文成語,叫Change Line,Change Life,意思是説換道等於換命,原先是活着的,變道行為可能會導致丟命的。所以這一波我的策略是什麼呢?我會堅持到這些大科技基金不能不變道為止,因為太高了;但是它變道的那一刻,就是這一系“死亡”的日期。什麼時候變道呢?絕不是今天。你説我可以去別處,我認為也對,所以我現在給大家的建議是631分佈或者532,50%大科技,30%醫藥,20%大消費,這是一個最佳配置。
還有,我真的不認為我們的投資者適合做指數,因為指數的波動性往往比經過專業投資者處理之後的主題的公募基金指數的波動性更大,所以指數好的時候大家覺得還行,不好的時候是相當的痛苦的。所以我不認為大家適合指數基金,現在有兩種基金是推薦大家買的,一類是大消費基金,另外一類是大科技基金,而且普遍做的都真的都不錯。
基金方向
在基金投資的選擇上,其實作為普通投資者,兩邊就夠了,一邊看過去一年業績(兩年以上不要去看,6個月以下也不要去看,而是看他的一年)看看它的排名就行了,排名前300你都是可以買的。其次是看十大重倉股,這個你需要會看圖,一般我們的老資格散户都有本事了,拿張圖看一看,大致都明白這隻股票是機構重倉的還是機構一般沒有的、所以一般買基金只要滿足兩條要求,基金 基金經理人一半以上都是好的:排名靠前,另外重倉股同時是機構重倉股,把這兩個加起來基金就選對了。
至於為什麼需要在意基金前十大重倉股是機構扎堆重倉股,好處是什麼?原因就是當前的生態就是這樣,股價不是自己漲上去的,一定是機構買上去的;而機構買股票的思維方式就是一種叫另類——就説你看好這隻股票還不算,得關心關心別人是不是也同時認為這隻股票好。因為公募基金每個基金佔有一隻股票,全公司不能超過20%,單基金不能超過10%,而且它又要高度分散,所以假如別人不看好的話,它就沒戲了。所以基本上大家都是互相看,然後磨合出一個賽道,尋求共振。所以一般來説我們炒股跟散户認為追逐熱點是一個道理,你必須待在基金重倉股這個堆裏面,你的機會才會更大。
而排名前10的基金一定是個很瘋狂的,瘋狂就表現在它買的股票都在歷史最高位,隨時就是一個調整它可能就完了,但是市場是強者恆強,翻倍再翻倍,所以它排名就上去了;排名上不去的一般是穩健,它要在低位買,並且買業績不錯的,那它最後的結果也是穩健,因為沒有高位的股票。看好的機構多,個股才在高位,所以更容易共振,高風險容易導致排名上前;當然也是可能像電子基金給投資者帶來的週期性的痛苦,這也是非常要命的,但總體上還是它們賺的多。
還有一點,我們做了相當多的研究最後發現了一個5年魔咒——基金經理如果神奇了5年整的時候,往往第6年出問題,這個是有一定統計的相關性。但大部分在這5年之內是不迴歸的,又同時表現為強者恆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