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苗藝偉
三年前曾經擁有超過8萬地推大軍的捷信消費金融損失慘重,成為疫情之下線下消金行業遭受重創的一個縮影。
由於疫情影響,放貸規模縮減、壞賬增加,捷信消費金融2020年一季度淨利潤同比暴跌近九成僅0.3億元。
根據《捷贏2020年第三期個人消費貸款資產支持證券發行説明書》中披露的數據,截至2020年3月末,捷信消費金融的總資產為1018.72億元,所有者權益為113.39億元,2020年1-3月實現淨利潤0.3億元,去年同期則為2.93億元,同比下跌89%;新增貸款發放量約為100.39億元,去年同期為235.90億元,同比減少57.44%。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來,捷信引以為豪的線下推廣模式——POS點(貸款點,Point-of-Sales)已經處於收縮態勢,目前為21萬個、全職僱員約3.1萬人;而在2017年,則分別是23.7萬個、8.7萬人。
對於以往側重於線下渠道獲客的捷信來説,新冠疫情顯著加快其線上化佈局。
今年2月26日,捷信發佈的“2020-2023戰略”宣佈,將加速全面敏捷轉型的步伐,重點通過創新的金融科技手段和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兩個核心,打造“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創新型消費模式,促進數字化消費升級。
在線下,捷信推出ALDI2.0(直貸)客户自助服務模式,原本需要捷信員工引導用户貸款的環節,現在則鼓勵用户在商户的引導下在線下門店內自助掃碼辦單,並在2月暫停了受到疫情影響較大的醫美行業的分期貸款,控制壞賬風險。在線上,捷信主要依靠的依然是自身流量和自建商城。
今年6月,捷信金融APP進行了全新升級,簡化APP線上額度測評流程等舉措,將用户申請貸款所需時間控制在平均6分鐘內,可在捷信合作商户店內或線上捷選商城等不同消費場景下貸款。
不過,捷信線上化轉型依然存在不少隱憂。
目前,中國的互聯網貸款嚴重依賴流量和場景,不少缺乏自帶流量、場景的金融科技公司不惜重金購買流量,獲客成本相當高昂,而捷信目前仍然停留在自有APP獲客,獲客渠道建設仍落後於其他頭部互聯網貸款公司,是否能把多年來線下積累的客户轉化為線上用户,拓展新用户效果依然有待觀察。
業務線上化意味着線下業務的收縮,這也給擁有數萬名線下員工的捷信帶來了裁員的巨大挑戰。
2020年捷信新一輪大規模裁員早有預兆。
今年2月,捷信CEOOndrej Frydrych在員工內部信中直言:有些同事將無法繼續與捷信並肩前行、對於那些即將離開捷信的同事,我們會記住曾經一起的美好時光,也感謝他們對公司、對客户所作出的貢獻。
據捷信官方數據,捷信在近三年減少崗位約五萬個,也積累了不少涉及“勞動關係”的民事法律訴訟。
界面新聞記者查詢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捷信多次以“違反公司規定” 為由辭退包括公司貸款產品銷售顧問、公關專員等各類崗位員工。
界面新聞記者從裁判文書網上發現,在部分勞動合同糾紛中,捷信的舉證是:員工未能按規定發週報、虛報客户工資收入貸款、使用他人用户名登錄系統或將自己的用户名及密碼泄露給他人等,因僅能證明員工存在一定違紀行為,但不足以證實該違紀行為已經嚴重違反規章制度,也未對公司造成嚴重損失,最終被法院判決屬“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行為”,應賠償員工損失。
以2020年4月一份山東青島中級人民法院的判決為例,該二審法院判定,深圳捷信公司主張因趙森違反《員工手冊》規定的規章制度,與其合法解除勞動關係,但卻未能有效舉證,因此青島中級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捷信需以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該員工約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