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經濟觀察)新增貸款超12萬億元!金融持續發力“護航”實體經濟
新華社北京7月13日電題:新增貸款超12萬億元!金融持續發力“護航”實體經濟
新華社記者李延霞、吳雨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穩企業保就業,穩住經濟基本盤,金融支持是重要一環。今年上半年,我國新增人民幣貸款12.09萬億元,同比多增2.42萬億元,金融持續發力“護航”實體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小標題)真金白銀 “貸”動企業發展活力
湖北星暉新能源智能汽車有限公司負責人許先中沒想到,在一場支持企業復工復產信貸投放座談會上,企業現場獲得了農行5000萬元貸款授信。
該公司在黃岡建有總投資202億元的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園,規劃年產30萬台新能源智能汽車。“農行的支持給我們注入一針強心劑,充足的現金流有助於公司降低疫情影響,加快推進5G智能新能源汽車項目。”許先中説。
“重大項目是經濟重振的‘牛鼻子’,能以點帶面推動相關行業企業復甦。”農行湖北分行行長陳金焱表示,目前農行湖北分行已將全省1068個復工復產重點項目納入項目庫管理,完成授信630億元。
不僅是重大項目,不少受疫情影響遇到困難的中小企業也獲得了資金“及時雨”。吳利軍經營的浙江億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以來一直靠自有資金運營。但疫情影響之下,企業多筆貨款回款困難,流動資金嚴重短缺,眼看客户訂單無法完成。
焦慮萬分的吳利軍,接到了杭州銀行的企業信貸需求排查訪問電話。瞭解到企業困難後,杭州銀行快速制定授信方案,一天之內就完成了1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審批和發放,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企業獲得感的增強,背後是一系列為企業紓困解難的金融政策陸續出台:多次降準、增加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出台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
“整體上來看,上半年金融總量是充足的,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較高,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表示。
(小標題)合理讓利 銀行與企業同舟共濟
今年3月底,煙台萬潤藥業有限公司從光大銀行煙台分行獲得了10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貸款利率5.655%,企業可享受到當地政府1%的科技型企業補貼、2.61%的知識產權融資補貼,最終實際承擔的融資成本為2.045%。
“這樣的貸款成本是近年來較低的,銀行與政府合作減輕企業負擔,幫助企業輕裝上陣。”公司財務經理趙曉鵬表示。
“我們引導銀行機構用足政策,降低貸款利率,同時加大對涉企融資收費監管力度。今年2月1日至6月3日,轄區銀行機構共對19419户企業貸款業務減免利息5.49億元。”山東銀保監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以來,經濟下行壓力疊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實體經濟發展面臨較大困難。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
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一級巡視員葉燕斐表示,要督促銀行機構進一步加強負債端成本管理,推動銀行負債端成本下降,引導貸款利率下降讓利實體經濟。要推進銀行機構積極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提高貸款審批和發放效率,減少人工管理成本,進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中國金融業經過多年發展,體系完備,實力增強,有責任也有能力合理讓利,與實體經濟共克時艱。同時要完善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的支持配套政策,增強讓利行為的可持續性。”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説。
(小標題)完善機制 滿足不斷回升的融資需求
上半年企業貸款增加較多,與實體企業資金需求增加密不可分。
近期,央行對全國300多個地市進行的信貸需求調查顯示,企業資金需求比較旺盛,提款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1個百分點。
儘管金融支持力度持續加大,不少企業對改善融資環境仍有更多期盼。“除了自身‘強身健體’外,建立良好有序的金融保障機制,推動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持之以恆的支持,也是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生存壯大的重要因素。”江蘇一品御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明輝深有感觸地説。他的企業前不久才在當地銀保監局協調下,解決了銀行抽貸的問題,化解了危機。
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近期發佈11條金融改革措施,涉及小微金融服務監管評價辦法、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補充資本、政府性融資擔保、創業板改革等方面。這些改革舉措,將對在當前複雜形勢下金融支持保市場主體、保就業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一些積極的變化正在發生:5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速創2011年2月以來新高,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中的信用貸款比重較上年末提升2.8個百分點;上半年,企業債淨融資額接近去年全年水平,非金融企業的境內股票融資額幾乎比去年翻一番。
這些意味着,我國信貸結構中中長期貸款、信用貸款佔比較低的現象正在改變;長期以來,我國融資體系中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失衡的結構問題逐漸在扭轉。
“當前形勢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既要有臨時的政策安排,也要有長期的制度性改革,建立健全與企業融資需求相匹配的融資體系,多管齊下發揮金融‘供養輸血’作用,護航實體經濟平穩健康發展。”董希淼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