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站上風口,龍豬如何實現“高飛”?

由 万俟傲白 發佈於 財經

  黑龍江日報8月31日訊 “現在養豬,咋養咋賺,一頭育肥豬能賺3000元。”豬價一路高歌,讓家裏有廠房、手裏有資金的張濤心動不已。這兩天,他正忙着聯繫豬源,準備在哈爾濱呼蘭區開啓養豬事業。

  2018年下半年至今,在非洲豬瘟疫情、國家環保禁限養殖等因素影響下,國內生豬產能明顯下降,生豬價格飆升,市場留出充足發展空間,生豬產業面臨重新洗牌。因此,現在和張濤一樣,房地產商、瓷磚代理商等不少企業家都躍躍欲試,準備跨界發展。

  作為生豬養殖和調出大省,我省在承擔生豬穩產保供任務的同時,也迎來難得的政策機遇:國家高度重視生豬生產發展,明確生豬穩產保供省負總責要求,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

  生豬產業在我省既有國內總需求增長空間,又有龍江供給優勢,一直被視為戰略性產業。當前,政策、市場、資源等各種利好因素疊加,“龍豬”迎來空前發展機遇。

  政策機遇+市場機遇

  ——機不可失——

  “南豬北養、北豬南調”,已從當初的概念變成現實。東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副教授刁新平説,近幾年,我國南方水網地區受環境、資源約束,紛紛禁養生豬。加之非洲豬瘟衝擊,使南方生豬養殖規模迅速收縮,這為我省發揮優勢,承接南豬北養產能轉移帶來發展機遇。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瞭解到,我省抓住“南豬北養”良機,近兩年相繼實施一系列政策,吸引一批集團化農牧企業、上市公司在我省佈局生豬產業項目,國內生豬養殖十強企業先後進駐黑龍江。

  “十三五”期間,河南牧原、廣東温氏、北京大北農等14家大企業集團,已在我省建設大型生豬養殖場70多家,設計新增產能500萬頭。雙匯、金鑼、雨潤、寶迪、鐵騎力士等大型屠宰加工企業也紛紛在龍江落地,已經形成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綏化、鶴崗等五大生豬產業集羣。

  “現在生豬價格一公斤35元左右,雖然養殖成本達到歷史高位,但售價也高,如果防控得力、經營管理得好,生豬每增重一公斤能賺10多元錢。這對養豬企業是個好機會。”泰來縣佳和農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劍説。從湘江到黑龍江,2016年,作為“兩牛一豬”重點招商引資企業,佳和農牧從湖南來我省投資生豬養殖業,既順應了“南豬北養”大勢,也享受到了政策優惠。孫劍認為,雖然企業當前面對新冠肺炎和非洲豬瘟雙重疫情壓力,但有國家穩產保供政策加持,企業加大投入,恢復和擴充產能意願仍很強烈。

  “良機當前,我們一定得抓住。”黑龍江信誠龍牧農業發展公司營銷總監郭鈞韜,更看重的是市場機會。“受雙重疫情影響,南方很多豬場關閉,加之近期一些省份發生洪水,導致生豬養殖減欄,估計目前這種生豬高位價格,可能持續到明年。”

  資源優勢+產業基礎

  ——優勢顯著——

  近5年,我省生豬出欄都在2000萬頭左右。2019年受非洲豬瘟疫情衝擊,生豬出欄1702萬頭,在全國排第14位。與四川、河南、廣東等生豬大省相比,我省生豬產業在全國相當於“中等生”。但綜合地理位置、資源環境、產業水平、科技保障等各“優勢學科”來看,我省完全具備進步為“優等生”的基礎和潛力——黑龍江省生豬產業協調創新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劉娣認為。

  2019年,受非洲豬瘟影響,雖然我省生豬生產呈下降態勢,但明顯好於全國平均水平。黑龍江省生豬產業協調創新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何鑫淼認為,這很大程度得益於我省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我省地域廣袤、氣候冷涼、環境優良,具有天然的防控動物疫病條件。廣袤的土地又為生豬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養殖用地,使生豬糞污消納有了去處。

  眾所周知,我省是糧食大省,這也是發展生豬產業最大的優勢。黑龍江地處世界公認的黑土帶、黃金玉米和大豆種植帶,與荷蘭、丹麥等生豬產業發達國家同處最佳生豬養殖帶。連年糧食豐收,使生豬養殖在本地就可獲得足夠的飼料。

  再看生豬產業基礎,省農業農村廳畜牧處處長李亞立介紹説,我省現有生豬產業鏈比較完善,產能充足。在豬價高企的形勢推動下,在建、改擴建生豬養殖場項目相繼完成,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快速提升。2019年,全省年出欄500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場達1888個,又有哈獸研、哈工大、東北農大、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等多所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為生豬產業技術提升賦能。

  PSY,即母豬年提供斷奶仔豬數,體現的是生豬養殖效率,是衡量生豬生產能力的重要指標。多年研究生豬產業的何鑫淼説,近兩年,我省PSY逐年提高,這意味着生豬養殖效率在持續提升。目前,我省本土大型規模豬場母豬PSY達到23頭,牧原、温氏等企業可達25頭以上。

  盤點我省生豬產業發展的種種利好,採訪中管理者、專家學者和企業經營者的共識是:我省正在積蓄做強生豬產業的優勢力量,生豬產業處於補齊短板、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競爭能力弱+糞污處理難+防疫壓力大

  ——短板待補——

  產業整體競爭力弱,環境承載壓力日益增大,疫病風險持續存在。這些都是我省生豬產業亟待補齊的短板。

  當前,我省生豬產業總體標準化、規模化飼養水平偏低,中小養殖散户比重大。這些中小養殖户設施裝備差、生產水平低、養殖成本高,生豬產品安全性、生產穩定性差,均衡供應能力低。而且,中小散户疫病防禦能力最弱,一有風吹草動,便可能“全軍覆沒”。

  在我省外銷生豬中,毛豬和白條豬這種大路貨仍是主體。而毛豬同質化程度嚴重,市場競爭力弱。

  對於養豬,張濤最擔心的是防疫。非洲豬瘟的打擊,令眾多養殖者心有餘悸。專家指出,2018年以來,非洲豬瘟病毒已在我國定殖,短期內難以全面根除。生豬流行性腹瀉等常見病在個別地區也時有發生,生豬疫病防控形勢仍然艱鉅複雜。

  伴隨着大型生豬養殖場陸續建成,生豬規模養殖比重不斷提高,生豬養殖將產生大量糞污。何鑫淼説,治理生豬糞污難度極大,為處理生豬糞污,養殖業需付出很高的運營成本,我省生豬生產綠色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打造品牌+產業升級

  ——前景可期——

  從全國豬肉戰略佈局來看,國家將黑龍江省定位為“主產區”“調出區”。按照國家生豬穩產保供要求,我省承擔年底完成生豬存欄1350萬頭的任務。李亞立説,這意味着,今年將是我省恢復生豬生產的關鍵期。

  那麼我省如何抓住這個機會,變壓力為動力,乘勢加速轉型升級,做強生豬產業呢?

  刁新平認為,我省應充分發揮獨特區域優勢,挖掘內在潛能,主打“寒地黑土”特色牌,生產高品質豬肉,以高質獲高價。

  何鑫淼建議,生豬企業要長遠佈局,打通全產業鏈。採取種養結合生產模式,對生豬糞污全量收集、科學處理、就近還田,實現綠色循環生產。

  “從全國來看,豬肉主銷區在北上廣這些一線大城市,所以我們應重新定位產品發展方向,像五常大米一樣,打造地理標誌式生豬品牌,發展高端產品,做綠色有機豬肉。鼓勵精深加工,提高產品價值,做小包裝的精緻產品,做熟食、半成品等。另外,由於我省地處祖國最北端,產品運輸半徑大,降低運費、疏通物流也很重要。”郭鈞韜建議。

  接受採訪的管理者、專家學者和企業經營者都認為,隨着市場化程度日益提高,政策體系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資本、技術和人才等要素將匯聚龍江生豬產業,“龍豬”市場廣闊、潛力巨大。

  據介紹,今後5年我省將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發展大型現代生豬養殖企業集團,推進種養循環、種養加銷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構建生產智能高效、資源挖掘充分,環境綠色友好、佈局集約集羣、產銷有機銜接的現代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努力打造具有龍江顯著供給優勢的千億級豬肉產業集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