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編者按:4月30日,蘇州敏芯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敏芯股份”)首發上會。敏芯股份擬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1330.00萬股(未考慮公司本次發行的超額配售選擇權),不超過1529.50萬股(若公司全額行使本次發行的超額配售選擇權)。敏芯股份本次擬募集資金7.07億元,分別用於MEMS麥克風生產基地新建項目、MEMS壓力傳感器生產項目、MEMS傳感器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2016年至2019年,敏芯股份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7213.69萬元、1.13億元、2.53億元、2.84億元,實現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562.43萬元、1307.42萬元、5325.13萬元、5948.29萬元。
2016年、2018年、2019年,敏芯股份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低於淨利潤。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637.41萬元、2001.04萬元、4730.75萬元、4255.72萬元,其中,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7907.06萬元、1.30億元、2.80億元、3.11億元。
2016年至2019年,敏芯股份研發費用分別為1002.32萬元、1595.12萬元、2739.49萬元和3567.04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3.89%、14.10%、10.84%和12.56%,可比公司剔除股份支付的研發費用率平均值分別為14.95%、9.82%、12.76%、12.62%。
報告期內,公司銷售費用分別為423.52萬元、496.39萬元、679.44萬元和737.75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87%、4.39%、2.69%和 2.60%,可比公司剔除股份支付的銷售費用率平均值分別為10.95%、8.04%、11.04%、10.76%。
2016年至2019年,敏芯股份應收賬款餘額分別為334.24萬元、360.49萬元、716.82萬元、1589.92萬元,應收賬款價值分別為317.53萬元、342.46萬元、679.76萬元、1510.03萬元,應收賬款賬面價值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4.40%、3.03%、2.69%、5.32%。
2017年至2019年,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增幅分別為7.85%、98.49%、122.14%,近兩年翻倍增長。
報告期內,敏芯股份存貨金額分別為2488.16萬元、3145.79萬元、5378.10萬元7260.33萬元,佔各期末流動資產的比例為56.25%、43.37%、36.92%和25.99%。
敏芯股份毛利率連續四年低於同行業可比公司毛利率平均水平。2016年至2019年,敏芯股份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3.15%、39.50%、44.03%和38.62%,同行業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別為39.09%、42.79%、47.02%、42.65%。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近年,公司引入了多位機構投資者,多家上市公司潛藏在公司股東之中。元禾控股旗下的中新創投持有敏芯股份12.11%;私募基金——日照益敏通過受讓華芯創投的股份成為敏芯股份的股東;蘇州康力君卓股權投資中心作為有限合夥人持有日照益敏6.1538%的股權,康力君卓是上市公司康力電梯旗下的投資平台……
據科創板日報報道,敏芯股份因涉嫌專利侵權而遭歌爾股份起訴。2019年8月5日,敏芯股份收到應訴書稱,歌爾股份以敏芯股份及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百度網訊”)侵害其第ZL201521115976.X、第ZL201520110844.1及第ZL201020001125.3實用新型專利權為由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敏芯股份立即停止侵害其實用新型專利權的行為,並賠償合計1000萬元以及承擔訴訟費用以及歌爾股份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出的合理費用等。
資料顯示,歌爾股份總部位於濰坊,是該市最大的民營上市公司,也是國內電聲行業龍頭企業,主要生產微型麥克風、微型揚聲器、耳機、智能可穿戴電子產品等,常年為蘋果公司等手機廠商供應聲學元件。
據讀我網報道,在起訴上述專利侵權的同時,歌爾股份還認為敏芯股份的部分專利權,實際上應該歸屬於該公司。2019年11月,作為歌爾股份子公司的北京歌爾泰克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歌爾泰克”)向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敏芯股份所有的“ZL200710038554.0”發明專利,應該是梅嘉欣在歌爾泰克就職時的職務發明,專利權應當歸屬於歌爾泰克。訴訟文書顯示,作為此案關鍵人物的梅嘉欣之前是歌爾員工。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敏芯股份在去年9月,在至少4項專利中將唐行明變更或者刪除。
相較於10多年前就已離職的梅嘉欣,另一位2018年從歌爾股份離職,隨後跳槽到敏芯股份的研發人員唐行明,也是歌爾股份最新訴訟中的關鍵人物。自2019年8月起,敏芯股份陸續對大量涉及到硅麥克風的專利發明人信息進行變更,多項變更中將涉及發明人“唐行明”進行變更和刪除。
據證券市場週刊報道,公司產銷存數量竟現較大差異。2016至2019年上半年,敏芯股份各期庫存商品的淨增加量分別為1266.74萬顆、193.30萬顆、1896.78萬顆和-31.82萬顆。在首輪問詢第35題回覆中,2017至2019上半年,敏芯股份各期的庫存商品淨增加量分別為80.96萬顆、1766.25萬顆和-213.05萬顆。
中國經濟網記者向敏芯股份證券事務部發去採訪提綱,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MEMS傳感器芯片研發企業擬科創板上市
敏芯股份是一家以MEMS傳感器研發與銷售為主的半導體芯片設計公司,目前主要產品線包括MEMS麥克風、MEMS壓力傳感器和MEMS慣性傳感器。
李剛直接持有敏芯股份1074.50萬股,佔公司股本總額26.93%,為公司控股股東;作為蘇州昶恆的執行事務合夥人控制敏芯股份2.35%的股份;作為蘇州昶眾的執行事務合夥人控制敏芯股份4.64%的股份。李剛通過上述方式合計控制敏芯股份33.92%股份,系敏芯股份實際控制人。
根據李剛、胡維及梅嘉欣簽署的《一致行動協議》,胡維及梅嘉欣為李剛的一致行動人。胡維直接持有敏芯股份3.94%的股份,梅嘉欣直接持有敏芯股份4.16%的股份。綜上,李剛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控制敏芯股份42.02%股份。
李剛,男,1975年3月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博士研究生學歷。2005年1月至2005年8月,擔任北京青鳥元芯微系統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技術顧問;2005年9月至2005年12月,擔任賽米克斯微電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項目經理;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就職於芯鋭微電子技術(上海)有限公司;2007年9月至2015年12月,擔任敏芯有限董事長兼總經理;2015年12月至今,擔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2018年5月至今,擔任子公司崑山靈科執行董事兼總經理。
敏芯股份擬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1330.00萬股(未考慮公司本次發行的超額配售選擇權),不超過1529.50萬股(若公司全額行使本次發行的超額配售選擇權),公開發行後的流通股數量佔股份總數的比例不低於25%。敏芯股份本次擬募集資金7.07億元,4億元用於MEMS麥克風生產基地新建項目、5991.42萬元用於MEMS壓力傳感器生產項目、1.47億元用於MEMS傳感器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1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去年營業收入增速下滑
2016年至2019年,敏芯股份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7213.69萬元、1.13億元、2.53億元、2.84億元,實現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562.43萬元、1307.42萬元、5325.13萬元、5948.29萬元。
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增速下降。2017年較2016年增長56.78%,2018年較2017年增長123.45%,2019年較2018年增長12.39%。
報告期內,MEMS麥克風的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9.80%、88.63%、91.22%和90.07%,單一產品收入的佔比較高。
2016年、2018年、2019年,敏芯股份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低於淨利潤。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637.41萬元、2001.04萬元、4730.75萬元、4255.72萬元。
其中,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7907.06萬元、1.30億元、2.80億元、3.11億元。
研發費用逐年增長
2016年至2019年,敏芯股份研發費用分別為1002.32萬元、1595.12萬元、2739.49萬元和3567.04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3.89%、14.10%、10.84%和12.56%。
報告期內,可比公司剔除股份支付的研發費用率平均值分別為14.95%、9.82%、12.76%、12.62%。
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主要由職工薪酬、研發用材料等構成。其中,職工薪酬金額分別為486.08萬元、819.58萬元、1275.47萬元、1775.63萬元;研發用材料金額分別為410.98萬元、610.34萬元、1004.46萬元、1417.56萬元。
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呈上升趨勢,主要原因系研發人員和研發用材料增加。公司2018年開始與中芯紹興合作,向其支付了工藝開發和設備調試費用,使得2018年公司研發服務費較高。
銷售費用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2016年至2019年,敏芯股份銷售費用分別為423.52萬元、496.39萬元、679.44萬元和737.75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87%、4.39%、2.69%和 2.60%。
報告期內,可比公司剔除股份支付的銷售費用率平均值分別為10.95%、8.04%、11.04%、10.76%。
公司銷售費用主要由職工薪酬、辦公差旅費、運輸裝卸費等構成。其中,職工薪酬金額分別為263.26萬元、323.37萬元、492.90萬元、533.50萬元。
應收賬款連續兩年翻倍增長
2016年至2019年,敏芯股份應收賬款餘額分別為334.24萬元、360.49萬元、716.82萬元、1589.92萬元,應收賬款價值分別為317.53萬元、342.46萬元、679.76萬元、1510.03萬元,應收賬款賬面價值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4.40%、3.03%、2.69%、5.32%。
報告期內,敏芯股份應收賬款週轉率分別為30.48、34.27、49.44、25.94。
2017年至2019年,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增幅分別為7.85%、98.49%、122.14%,近兩年翻倍增長。
2019年存貨7260萬元
2016年至2019年,敏芯股份存貨金額分別為2488.16萬元、3145.79萬元、5378.10萬元7260.33萬元,佔各期末流動資產的比例為56.25%、43.37%、36.92%和25.99%。
報告期內,敏芯股份存貨週轉率分別為2.76、2.43、3.32、2.76。
公司表示,存貨呈不斷增長的趨勢,主要原因系公司MEMS傳感器芯片技術及商業模式逐步成熟,本土化生產體系保障了公司MEMS傳感器產品的穩定供應,公司及時抓住了2017年以來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等新型語音交互終端下游市場迅速發展的機遇,2017年至2019年公司銷售收入由1.13億元增長至2.84億元,為滿足生產、銷售的需求,相應公司各年末的存貨也快速增長。
2018年末,公司存貨餘額較2017年末增加了2211.43萬元,增長幅度較大,主要原因系公司2018年度產銷規模激增。2019年末,公司存貨餘額較2018年末增加了1955.94萬元,主要原因系公司2019年第四季度銷售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公司增加備貨所致。
公司的下游應用領域以消費電子產品為主,下游市場的需求變化較快。如果未來下游客户需求、市場競爭格局發生變化,或者公司不能有效拓寬銷售渠道、優化庫存管理,就可能導致存貨無法順利實現銷售,從而使公司存在增加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風險。若因產品檢測不合格或者原材料未在保質期使用,則存在存貨失效報廢的風險。
毛利率水平位於行業均值以下
敏芯股份毛利率連續四年低於同行業可比公司毛利率平均水平。
2016年至2019年,敏芯股份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3.15%、39.50%、44.03%和38.62%,同行業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別為39.09%、42.79%、47.02%、42.65%。
公司稱,2019年,由於部分細分市場競爭加劇,公司毛利率有所下降。如未來公司未能契合市場需求不斷推出高定價的新產品、有效降低成本或市場競爭加劇,將會對公司毛利率造成不利影響。此外,在公司順應MEMS傳感器市場發展趨勢、不斷開發新產品的過程中,新產品在投入量產初期可能存在工藝磨合和生產穩定性提升等問題,在短期內可能對公司毛利率造成不利影響。
多家上市公司“隱身”股東之中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近年,公司還通過增發、增資、股權轉權轉讓的方式引入了多位機構投資者,尤其是最近一年。記者發現,多家上市公司潛藏在公司股東之中。
截至招股書籤署日,元禾控股旗下的中新創投持有敏芯股份12.11%,元禾控股是蘇州工業園區內一家管理數百億元基金規模的投資控股企業。擁有上海國資背景的華芯創投持有敏芯股份12.08%的股份
2019年5月22日,私募基金——日照益敏通過受讓華芯創投的股份成為敏芯股份的股東,目前持股比例為3.84%;蘇州康力君卓股權投資中心作為有限合夥人持有日照益敏6.1538%的股權,康力君卓是上市公司康力電梯旗下的投資平台。
晶圓製造廠商,同時也是公司報告期內的前五大供應商——港交所上市公司中芯國際間接持有公司股東聚源聚芯的基金份額,截至招股説明書籤署日,聚源聚芯持有公司0.89%的股份。
另外,科創板上市公司傳音控股間接持有日照益敏的基金份額,傳音控股同時也是公司下游的終端客户之一;另一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晶豐明源的實控人胡黎強作為有限合夥人持有湖杉投資9.43%的股權,而後者直接持有公司2.90%的股權。
三個專利被指“侵權” 遭歌爾股份起訴
據科創板日報報道,敏芯股份因涉嫌專利侵權而遭歌爾股份起訴。2019年8月5日,敏芯股份收到應訴書稱,歌爾股份以敏芯股份及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百度網訊”)侵害其第ZL201521115976.X、第ZL201520110844.1及第ZL201020001125.3實用新型專利權為由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敏芯股份立即停止侵害其實用新型專利權的行為,並賠償合計1000萬元以及承擔訴訟費用以及歌爾股份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出的合理費用等。
上述三個實用新型專利的名稱,分別為“麥克風電路板和MEMS麥克風”、 “一種麥克風的封裝結構”和“一種MEMS麥克風”。
敏芯股份在首輪問詢回覆更新中表示,涉訴專利“ZL201020001125.3”號實用新型專利已於2020年1月12日到期,其他兩項涉訴專利所涉技術也已屬於公開較早的技術路線,均已被無效或部分無效,均不屬於行業內的前沿技術。
記者查詢得知,今年1月1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作出決定書,宣告另兩個涉訴專利一個為全部無效,一個為部分無效,但無效請求人均為“北京小蘆科技有限公司”。
對於上述三個專利訴訟情況,3月17日,歌爾股份內部人士表示:“其中一個專利是到期了,但它們(指敏芯股份和百度網訊)在我們專利存續期間涉嫌的侵權,並不會因為專利到期而消失,這個我們是有追訴權利的;部分無效其實也表明有一部分有效,這部分仍然要看法院對侵權行為的認定。”
對於上述訴訟,敏芯股份方面表示,上述專利權糾紛尚未結案,無法確定該糾紛的實際損失,但上述糾紛不會對公司核心技術、在研技術、產品銷售、存貨以及財務狀況造成重大不利影響,且公司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已經承諾對上述訴訟造成的損失予以補償,上述訴訟不會對本次發行構成實質性障礙。
然而,而若敏芯股份最終敗訴,相關產品可能遭到禁止銷售,或許也將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數據顯示,敏芯股份涉訴專利對應的產品僅在2019年有銷售,銷售收入40.15萬元。
核心成員系歌爾前員工
據讀我網報道,在起訴上述專利侵權的同時,歌爾股份還認為敏芯股份的部分專利權,實際上應該歸屬於該公司。
2019年11月,作為歌爾股份子公司的北京歌爾泰克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歌爾泰克”)向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敏芯股份所有的“ZL200710038554.0”發明專利,應該是梅嘉欣在歌爾泰克就職時的職務發明,專利權應當歸屬於歌爾泰克。
訴訟文書顯示,作為此案關鍵人物的梅嘉欣之前是歌爾員工,2004年碩士畢業後就進入歌爾工作,並在2006年底辭職。2007年,梅嘉欣與敏芯股份董事長李剛等人,共同參與了上述涉訴專利技術的研發過程,而這項專利的申請時間也是在2007年3月。
敏芯股份招股書披露,梅嘉欣出生於1978年,2007年1月進入芯鋭微電子,並在當年9月出任敏芯股份研發副總,目前持有4.16%的股份,與李剛、胡維共同構成公司一致行動人,並出任副總經理職務,同時還擔任敏芯股份多家子公司法人代表。
“梅嘉欣負責公司各MEMS 產品的封裝技術以及測試技術研發,主持了MEMS麥克風、壓力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等產品的相關封裝技術研發。”招股書中稱。
不過,敏芯股份對於歌爾股份的指控並不認可,在回覆上交所首輪審核問詢中,敏芯股份委婉的表示,“發行人作為行業內新興競爭者的角色引致傳統競爭對手的顯著危機感,並因此無法避免傳統競爭對手以扼殺競爭、阻礙發行人IPO為主要目的提起的訴訟。”
多項專利發明人“踩點”變更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敏芯股份在去年9月,在至少4項專利中將唐行明變更或者刪除。
相較於10多年前就已離職的梅嘉欣,另一位2018年從歌爾股份離職,隨後跳槽到敏芯股份的研發人員唐行明,也是歌爾股份最新訴訟中的關鍵人物。
“除了敏芯股份自己對外披露的(訴訟),後續還有好幾個案子,敏芯方面沒有對外披露。”歌爾股份代理律師張祥向記者透露,和唐行明有關的訴訟在2019年12月提起並立案,目前相關文件應已送達敏芯股份。
在最初被訴後,敏芯股份對多個申請專利更改了部分信息。記者查閲國家知識產權局的“中國專利查詢系統”時發現,自2019年8月起,敏芯股份陸續對大量涉及到硅麥克風的專利發明人信息進行變更,多項變更中將涉及發明人“唐行明”進行變更和刪除。
以申請號/專利號“2019102930417”為例,該項專利的發明名稱為硅麥克風,申請日為2019年4月12日,申請人為敏芯股份。去年9月20日,該項專利的發明人發生變更,由最初的唐行明變更為梅嘉欣、張敏。同時發生變更的還有申請號/專利號為“201910280377X”、“2019102932198”、“2019102930474”的專利發明,變更前,唐行明均為相關專利的發明人,變更後,唐行明的名字均被刪除。
對於專利申請中的唐行明的身份,張祥稱,“這個能夠確認,唐行明原來就是歌爾的員工,然後跳槽到敏芯,否則的話,雙方的糾紛也不可能提起來。”
從上述4項專利發明的申請日期來看,均發生在唐行明從歌爾股份離職後的一年內,敏芯股份申請專利的時間為2019年4月,這也意味着歌爾股份對梅嘉欣主張的專利法釋義第六條的情鏡再現。
異常的產銷存數量勾稽關係
據證券市場週刊報道,2016至2019年上半年,敏芯股份各期庫存商品的淨增加量分別為1266.74萬顆、193.30萬顆、1896.78萬顆和-31.82萬顆。
與此同時,在首輪問詢第35題回覆的“公司各存放地的存貨數量、金額及佔比情況”中顯示,2016至2019年上半年,敏芯股份各期末的庫存商品數量分別為1465.2萬顆、1456.16萬顆、3312.41萬顆和3099.36萬顆。因此,2017至2019上半年,敏芯股份各期的庫存商品淨增加量分別為80.96萬顆、1766.25萬顆和-213.05萬顆。
也就是説,2017至2019年上半年,由招股説明書披露的產量和銷量計算得到的各期庫存商品的淨增加量要大於由首輪問詢回覆披露的庫存商品期末數量計算得到的各期庫存商品的淨增加量,超出部分分別為112.34萬顆、130.53萬顆和181.23萬顆。
這就奇怪了,如果是庫存商品的淨增加額存在差異,還可以解釋為庫存商品價格分佈差異導致,但庫存商品的淨增加量僅僅是一個數數的事情,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產量、銷量和庫存商品數量,其中哪個數據是真的呢?由此投資者自然會產生疑問:敏芯股份靚麗的業績表現還可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