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億、600億、700億……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從9月10日到11月16日,我國快遞年業務量實現了“三連跳”。今年人均快遞量已達50件,再創歷史新高。在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之際,中國快遞業的表現分外亮眼。這是中國經濟在全球率先復甦、國內消費回暖的直觀體現,折射出中國經濟的蓬勃活力。
快遞業之所以能夠重回高位增長區間,得益於行業的快速復工復產、消費市場線上線下融合加速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看,發貨就是產業動能,收貨就是消費活力。收發之間, 馬不停蹄的貨車貨機,穿梭街巷的快遞小哥,不畏路途遙遠、不怕風霜雨雪,給人們帶去的是經濟發展的確定性、內需市場的自信心。可以説,消費者“點”下去,機器“開”起來,商家“忙”起來,快遞“跑”起來,新業態“長”起來,共同創造了一道獨特的中國風景。
商流決定物流,物流驅動商流。兩者雙向流動,就能助推全球供應鏈“動起來”。為了滿足中國消費者,眾多海外品牌通過無處不達的物流感受到14億人的消費能量;為了加速好貨走出去,菜鳥的全球智能物流骨幹網在“雙11”期間實現重點市場海外倉發貨半日達、跨境直送次日達,許多中國物流企業的速度給世界帶來了驚喜。作為生產消費的橋樑,國內國際物流的頻繁流動,為全球經濟注入穩定性,不僅證明了中國製造已經成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更證明了中國市場是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
多年來中國快遞業在世界上被視作“不可思議的神話”,不僅因為世所罕見的規模,也是由於日均2億多件包裹的處理效率。這背後是中國物流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層出不窮的高科技,正助力物流行業從容應對快遞“高峯”的挑戰。在無人倉庫,機器人自動揀貨、組裝包裹,在流水線上匆匆“趕路”,這樣的場景在中國物流行業已非新鮮事;在廣袤農村,無人機夾着包裹穿田過河飛到農户手上。從商家至網點的“首公里”,到社區至消費者的“最後100米”, 以菜鳥網絡為代表的產業互聯網公司正在推動物流全鏈路數字化升級,讓中國快遞行駛在高質量發展的數字高速路上。
對於物流業來講,今年既是特殊的一年,又是關鍵的一年。中國的物流業,不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及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中發揮了很大作用,行業本身也轉危為機、逆勢而上,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加快發展研發設計、現代物流、法律服務等服務業”“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網絡”“構建現代物流體系”“完善鄉村水、電、路、氣、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基礎設施”。這些重要部署,顯示出物流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對此,需要相關政府部門與每一家物流企業深入思考,努力付諸行動。
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經濟發展才能充滿活力。面向新發展階段,我們還需努力建立和完善現代流通體系,培育壯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由“物流大國”邁向“物流強國”,中國未來可期。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