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半導體板塊逆勢扛旗上漲,但在近一個月內,A股市場半導體行業整體轉冷,諾安成長混合型基金(下稱“諾安成長”)也因淨值大幅回撤而引發持有人的質疑。
細數諾安成長近幾期財報,重倉股高度集中在半導體行業,持股比例甚至超過一些半導體ETF。而隨着前期股價上漲,該產品二季度末的第一大重倉股聖邦股份也面臨“雙十限制”。有公募基金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樣的操作可能會損害持有人利益,產品的風控有待加強。
業績如過山車被關注
近日,諾安成長再次被基金投資者送上熱搜。
據Wind資訊數據,截至9月3日,諾安成長近1月回報為-15.8%,同期同類排名1287/1287,全市場排名倒數第二(剔除分級B,下同),而倒數第一的產品同樣來自諾安基金,為諾安和鑫,近1月回報為-16.14%,同期同類排名1946/1946,全市場墊底。
2020年以來,諾安成長單位淨值大起大落,幾度登上熱搜。2020年2月25日,該基金淨值達到階段高點,年漲幅超45%,但2月26日,諾安成長淨值掉頭下跌,此後1個多月淨值回撤超20個百分點。
隨後,諾安成長淨值逐步反彈,6月出現一波較大幅度上漲,7月6日截至單日基金淨值暴漲8.95%,開啓一輪連續強勢上攻,7個交易日累計漲幅27.81%。7月14日,諾安成長單位淨值創下歷史新高,達2.2430元。然而,7月15日、16日,諾安成長單位淨值分別大跌6.91%、8.19%。7月底,該基金淨值小幅回暖幾日,但在8月初,又開啓一波狂瀉。
不是半導體ETF,更勝一籌
為什麼諾安成長淨值波動如此之大?
拉長時間來看,2019年三季度開始,諾安成長重倉股從計算機行業切換至半導體行業,當期末,前十大重倉股中有5只屬於半導體行業。此後,該基金的投資風格越發激進,持有半導體行業個股股票市值佔股票市值的比例也從2019年三季度末的53.22%一步步攀升,截至2020年6月30日,該比值達到78.24%,持股高度集中。
作為一隻非主題主動權益類基金,諾安成長把自己玩成了一隻類半導體ETF,但業績卻遜於半導體ETF。據Wind資訊數據,華夏國證半導體芯片ETF(159995.OF) 緊密跟蹤國證半導體芯片指數,截至9月3日,該基金近1月回報率為-12.91%,同期同類排名963/964。
無獨有偶,國聯安中證全指半導體ETF(512480.OF)跟蹤中證全指半導體產品與設備指數,截至2020年9月3日,該基金近1月回報-12.84%,同期同類排名962/964。截至6月末,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除納思達(002180.SZ)外均為半導體行業股票。
另有廣發國證半導體芯片ETF(159801.OF)、鵬華國證半導體芯片ETF(159813.OF) 、國泰CES半導體芯片ETF(512760.OF)等半導體ETF淨值近1月下跌超10%。
規模方面,據Wind資訊數據,諾安成長從2019年6月末的10.7億元,之後迅速飆升,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諾安成長資產淨值突破百億,達到108.48億元。截至2020年6月末,該產品規模又增加至161.19億元。與此同時,份額也從2019年6月末的13.68億份上漲至2020年6月末的93.18億份,增長近6倍。
激進配置、抱團持股或損害持有人利益
事實上,除了諾安成長,近1個月全市場業績墊底的諾安和鑫同樣重倉半導體板塊。半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諾安和鑫前十大重倉股與諾安成長前十大重倉股名稱重合,只是持股比例各有不同。不僅如此,從2019年三季度起,該基金配置路徑與諾安成長大致趨同。
這兩隻近期受基金投資者關注的公募產品均由基金經理蔡嵩松負責。公開資料顯示,蔡嵩松本科計算機專業,碩士和博士攻讀芯片設計,畢業後從事實業四年進入金融行業,2017年11月加入諾安基金,任研究員。2019年2月起擔任諾安成長混合基金經理,2019年3月起擔任諾安和鑫靈活基金經理。
蔡嵩松曾表示,整個求學和工作經歷,幫助其對產業理解打下紮實基礎。許多可能別人難以理解的技術問題,或許就是其讀書積累的專業知識。而實業的經歷,也讓蔡嵩松對整個產業鏈的佈局,不同公司在產業鏈所處的位置,有比較深的理解。
“基金經理言行合一是好事,但是孤注一擲代價可能會比較大,埋單的是基金持有人。而且基金公司也有‘雙十限制’。”華東某公募基金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以諾安成長為例,其招募説明書顯示,本基金投資組合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不得超過基金資產淨值的10%;本基金與由本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共同持有一家公司發行的證券,不得超過該證券的10%。
圖片來源:諾安成長招募説明書
財報顯示,諾安成長2019年三季度起不斷加倉半導體股票,加上這些股票的價格快速上漲,諾安成長持有單隻個股的市值比例、佔基金資產淨值的比例快速提高。截至2020年6月末,諾安成長持有聖邦股份已超過“雙十限制”,相應地,諾安成長已成為聖邦股份第五大流通股股東。
圖片來源:choice
“我們公司肯定是不允許這麼操作,首先得和基金合同約定的投資範圍相符,而且雖然投資者購買權益類產品要承擔和收益匹配的風險,但過於激進的操作風格還是可能會損害到持有人利益,所以把控尺度上肯定要對產品淨值波動和業績回撤有考核。”另一家公募基金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