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財政收入首次正增長 超八成專項債用於民生服務領域
7月17日,財政部發布最新財政收支數據。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10.8%,約達9.62萬億元。其中,税收收入約為8.2萬億元,同比下降11.3%;非税收入約為1.42萬億元,同比下降8%。
不過,得益於股票市場交易活躍,上半年證券交易印花税仍同比增長16%,達892億元。
與此同時,財政支出也在下降,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約為11.64萬億元,同比下降5.8%。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日財政部發佈會上,相關負責人還回答了抗疫特別國債、基層“三保”情況以及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情況等相關問題。
6月財政收入同比增3.2% 年內首次月度正增長
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10.8%。但隨着復工復產的持續推進,6月份的財政收入同比增長3.2%,這也是今年以來首次月度正增長。
從税收收入看,上半年,國內增值税同比下降19.1%,其中,5、6月份國內增值税降幅分別為5.5%、2.7%,持續收窄;國內消費税同比下降9%,其中第二季度消費税收入同比增長2.8%,已基本恢復正常水平。
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主任劉金雲表示,從總體看,受多重因素影響全國財政收入下降較多。一方面,疫情衝擊導致税基減少,以及為支持疫情防控保供、企業紓困和復工復產採取減免税、緩税等措施,拉低收入增幅10個百分點。
其次,為鞏固減税降費成效,前幾個月增值税翹尾減收也拉低收入增幅4個百分點。
此外,上年末延至今年初繳納入庫的税收同比減少,以及去年同期中央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等使得收入基數較高,相應拉低今年全國財政收入的增幅。
從財政支出來看,記者注意到,上半年,僅有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農林水支出以及債務付息支出三項出現同比正增長,其餘支出項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6月底前已將具備條件的直達資金全部下達地方
今年受疫情影響,基層“三保”面臨的壓力大於往年,為了確保財政收支平衡,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上述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於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
那麼,這部分資金目前處理情況如何?財政部預算司一級巡視員王克冰表示,6月底前已將具備條件的直達資金全部下達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高達約8.39萬億元,比上年增加9500億元、增長12.8%,增量和增幅都是近年來最高的,並重點向中西部和困難地區傾斜。
其中,專門安排特殊轉移支付6050億元,支持地方財政應對疫情影響彌補減收增支和縣級“三保”缺口;正常轉移支付中的均衡性轉移支付、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增幅均達10%,老少邊窮地區轉移支付增幅達12.4%。
王克冰表示,綜合分析來看,今年地方“三保”方面,資金來源上是有保障的,資金分配上是可直達的,對個別市縣財力困難的,也能夠通過相關工作機制及時解決。
超八成地方政府專項債用於民生服務領域
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的發行及投向也被市場關注。截至7月14日,全國各地發行新增專項債券2.24萬億元,佔提前下達額度的98%,規模同比增加58%。
從使用情況來看,截至7月14日,新增專項債券資金已支出1.9萬億元、佔發行額的85%,其中有14個地區支出進度在90%以上。
據悉,已發行的新增專項債券,將全部用於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服務領域。
其中,交通基礎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以及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服務領域是此類債券使用領域的大頭,佔比高達83%。
此外,各地約有2200億元專項債券用作鐵路、軌道交通、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等領域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資本金,有利於帶動擴大有效投資。
關於防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風險問題,王克冰稱:“將堅持專項債券必須用於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堅持項目收益和融資自求平衡,嚴禁用於發放工資、單位運行經費、發放養老金、支付利息等,嚴禁用於置換債務以及商業化運作的產業項目、企業補貼等。”
特別國債已發行72% 剩餘額度將在7月底完成發行
日前,特別國債也發行得如火如荼,因此,在今日的財政部發佈會上,也專門對此進行了介紹。據悉,截至7月16日,抗疫特別國債已發行12期,累計發行7200億元,已完成發行任務的72%。
劉金雲介紹稱,特別國債的平均發行利率為2.75%,認購需求旺盛,平均投標倍數(實際投標量/計劃發行量)達2.63倍,較6月以來一般記賬式附息國債高0.1倍。“市場機構普遍認為,抗疫特別國債發行透明度高,節奏較為均衡,維護了債券市場平穩運行。”
後續,剩餘2800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將在7月底發行完成。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