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FDI大幅下降的同時,流入中國的外資卻創下多項歷史新高。
近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發佈的《2020年世界投資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FDI流量將在2019年1.54萬億美元的基礎上下降近40%,這將使全球FDI自2005年以來首次低於1萬億美元。但與此同時,流入中國的外資增至141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與此相佐證的是,被視為國際資本配置A股的風向標的北上資金大幅流入中國。廣發策略研報顯示,今年6月,我國北上資金淨流入527億元,與5月份淨流入301億元相比明顯提速。今年1-6月,北上資金累計淨流入規模1182億元,相比於去年同期淨流入的964億元,增加約23%。
股市之外,債券市場也引發了外資巨大的熱情。數據顯示,今年5月,外資對中國債券淨增持1119.36億元,接近前四個月增持總和,自2018年12月以來,已連續18個月增加。
事實上,伴隨着外資大幅流入中國的,是世界經濟格局發生的巨大變化。
美國權威財經媒體近期發出警告,由於美國、歐洲等地對大流行現象應對乏力,導致資產對當局的信心也隨之喪失,最終或有17萬億美元的資金陸續逃離美國。
在首席策略分析師李少君看來,全球主要經濟體名義利率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進入下行通道,金融危機後更有發達經濟體維持超低利率甚至負利率至今,而疫情衝擊則加大了市場對負利率進一步普及的擔憂。在這種情況下,隨着中國金融、債券市場進一步開放,以及復工復產進程的加速和長期向好基本面持續存在,併成為全球新一輪增長點之際,全球大量資金都正加速流入中國市場順理成章。
外資增持
疫情之下,中國正在成為世界投資的新勝地。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預測,2020年全球GDP萎縮4.9%。這是自上個世紀的大蕭條以來,IMF對全球經濟增長作出的最悲觀的預測。同時,IMF強調,在主要經濟體中,印度和歐元區是下調幅度最大的地區,美國經濟也將萎縮8%。而中國是今年唯一實現經濟增長的國家。
“當美國、歐洲、印度等多個市場無力應對大流行現象越發明顯的情況下,全球資金尋找避險市場和更安全穩定的增長點已不可避免。”《世界投資報告》顯示。
中國則是這些資金選擇的避險地。
數據顯示,今年1-6月,北上資金累計淨流入規模1182億元,同比增加約23%;6月,北上資金日均交易額從663億元上升至783億元,淨流入527億元,大多數行業實現淨流入,科技大幅加倉,金融消費雙分化。
廣發策略研報對此分析表示,淨流入前五行業為電子、電氣設備、傳媒、非銀金融、化工;淨流出前五行業為、、休閒服務、建築裝飾、。TMT穩步淨流入,其中電子、傳媒分別淨流入141億元、57億元,分別位居淨流入第一、第三名;電氣設備北上淨流入60億元,位居第二名,主要以新能車和新能源等標的為主。消費行業外資流動分化,其中醫藥、家電分別淨流入35億元、11億元,分別位居淨流入第七、十四名,而和休閒服務分別淨流出11億元、11億元。此外6月份金融也出現分化,非銀淨流入50億元,位於行業第四名,而淨流出29億元。
不僅是股市,在債券市場,外資也連續18個月增持,並創下多項歷史記錄。
據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和上海清算所發佈的6月數據顯示,979家境外機構5月債券託管量為21130億元,增長31.20%,且是第18個月增持,創下有記錄以來新高;5月外資在中國債市淨增持1145.94億元,單月淨增持額度超過了2018年6月的1103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外資持有總量達到24260.29億元,在債市中的佔比達到2.61%,創下歷史新高。不僅如此,債券通的月度數據顯示,外資5月份買債情緒高漲,5月成交5824筆、4682億元,日均成交26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央行的數據也顯示,截至2020年5月末,境外機構持有間市場債券2.43萬億元,較4月末增加1145.93億元,佔銀行間債券市場總託管量的2.6%。僅5月份,新增12家境外機構主體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截至5月末,共有828家境外機構主體入市,其中450家通過直接投資渠道入市,548家通過“債券通”渠道入市,170家同時通過兩個渠道入市。
“中國市場依舊是全球的價值窪地,穩定的增長趨勢也給了外資增持強烈的信心。”李少君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目前,我國債券和股票市場規模全球第二,超過160萬億元,已被納入多個主流國際指數。國際機構配置人民幣資產已達到6.4萬億元,並以年均超過20%的速度增長,尤其是境外投資者持有境內人民幣債券資產近年來以年均近40%的速度增長。”央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潘功勝在第十二屆論壇上表示。
開放共贏
外資增持之下,一邊是中國穩中向好的經濟基本面增強了國際投資者的信心,另一邊,也是由於中國債券市場的開放也增加了吸引力。
據瞭解,今年2月28日,中國國債正式納入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4月,中國債券納入彭博綜合指數,這都為外資淨買入體量增加鋪平了道路。
股市方面,近期,許多在海外上市的優質中國企業逐步返回國內掛牌上市,創業板註冊制改革也進入加速推進階段。
在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看來,無論是債券市場還是股市,海外投資者的資金淨流入都會是長期趨勢。
不過,他也表示,由於股票和債券之間存在“蹺蹺板效應”,股票市場不好的時候,債券市場往往是牛市。所以要做好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之間的協調開放,使他們彼此之間形成互補,有助於平滑中國的資本和金融賬户之下的資本流動。
“在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可以預見的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開放領域越來越多。”魯政委説。
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表示,為了加大引資和穩資力度,我國近日再次修訂負面清單。在只減不增原則下,將全國版負面清單從2019年的40條減至33條、自貿試驗區版負面清單由37條減至30條,主要對農業、製造業和金融業以及交通運輸、城市基礎設施和衞生醫療等領域的管制措施進行了更改,提高了服務業、製造業、農業的開放水平。作為擴大開放的重要途徑,負面清單越來越短,意味着中國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和更深層次全面開放。
“在開放的過程中,中國不可避免會面臨市場波動加大、監管成本和風險增加、受外部衝擊加大等挑戰,因此特別需要注意做好充分準備與充足預案。應堅持分步驟分階段,不斷摸索、廣泛討論、有條不紊擴大對外開放。”張建平告訴《華夏時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