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詐屍式”暴漲200%!做膠捲的柯達也要向製藥轉型了?
已經破產的昔日膠捲巨頭柯達 (NYSE:KODK)又“詐屍”了?
週二,柯達表示已獲得了7.65億美元的美國政府貸款,用於仿製藥生產。繼富士之後,柯達也要向醫藥領域轉型了。
這則消息令柯達股票隔夜放量上漲,股價飆升203%,盤後再漲66%,令投資者瞠目結舌。
繼富士之後,柯達也要轉型做醫藥?
柯達將利用這筆資金生產用於仿製藥的“起始原料”和“原料藥(活性藥物成份)”——目前,美國人消耗着全球大約40%的仿製藥原料供應,但只有不到10%的仿製藥生產是在美國進行。按照特朗普的説法,“這是將製藥業帶回美國的一個突破”。
新冠疫情暴露了美國在這方面的短板。早在疫情爆發之前,該國就已經有許多仿製藥供不應求,但疫情加劇了供應的短缺,包括一些鎮靜劑、麻醉藥,還有被特朗普所吹噓的、爭議較大的抗瘧疾藥物羥氯喹(福奇曾指出羥氯喹對新冠病毒無效),以及牛津大學研究發現的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有效的地塞米松。
為什麼聯邦政府選擇了柯達?
柯達擁有龐大的工業設施,包括1600萬平方英尺的製造空間、實驗室、倉庫和辦公室、88個批量生產反應堆,現場發電廠和蒸汽供應,同時在有機化學制造方面擁有較長時間的經驗。按照設想,柯達的設施預計最多能夠生產仿製藥所用原料藥的25%。
同樣的轉型軌跡,我們也在拜耳公司 (DE:BAYGN)、3M公司 (NYSE:MMM)和富士膠片 (T:4901)等巨頭身上看到過。這些公司都成功地從精細化學品行業過渡到製藥業。尤其是富士膠片,同樣是做膠捲的兩大巨頭,柯達在2012年申請破產的時候,富士膠片卻成功實現了轉型,將膠片業務佔比降至營收的1%以下。
事實上,富士膠片今年也參與到了新冠藥物的研究競爭當中,候選藥物是該公司的抗流感藥物Avigan。富士膠片近年來一直在擴大其生物製藥業務,2006年至2012年間進行的13起併購,有一關以上集中在醫療健康領域,其2008年收購了Toyama Chemical,這家公司所生產的Avigan也曾被用於抗擊埃博拉病毒。去年,醫療保健和材料解決方案佔據富士膠片總營收的43%,其目標是在未來幾年來將醫療保健部門的銷售額增加一倍。
多次被迫轉型無果,柯達會否重蹈覆轍?
不過對於柯達來説,“老樹開花”最終結果會如何,還不得而知。
曾經是市值超過300億美元的柯達,在2012年申請破產保護之後,被迫進行了一系列轉型嘗試,包括進軍打印機、做電影膠捲,還一度與加密貨幣扯上了關係。
在2018年初,柯達宣稱將和Wenn Digital合作發佈柯達幣,並稱柯達幣是“一種以圖片為核心的加密貨幣,將助力攝影師和代理機構在圖像版權管理上有更多的控制權”。當時,在區塊鏈被炒得如火如荼的背景下,這則消息也曾令柯達股票“詐屍式”起跳,當日股價翻倍。
柯達股價走勢,來源:英為財情Investing.com
但這波熱點的最大作用也不過如此,之後柯達再度沉寂下去,直到現在——股價因為製藥轉型的消息再度回升到了2018年初的水平。在週二暴漲之前,柯達年內已經累計下跌了44%,市值只剩下1.15億美元。
這筆逾7億美元的貸款可以説是柯達的救命錢。截至一季度末,柯達的現金餘額只有2.1億美元。據悉,這筆貸款的條件類似於商業貸款,需要在25年內償還。如果轉型成功,製藥業務有望貢獻柯達營收的30%至40%。
但比起富士,柯達的反應還是慢了。紐約諮詢公司PharmaVantage指出柯達面臨的幾個挑戰。譬如,製藥公司在向美國FDA申請批准新藥上市時,必須指明使用的是哪個原料藥供應商,而FDA可能需要10個月或者更長時間才能批准一個新的供應商,這意味着柯達眼下還沒有直接的原料藥買家;除此之外,柯達還將面臨着海外供應商的激烈價格競爭,雖然美國製藥商可能會更願意與本土原料藥供應商打交道,但這也要取決於價差的具體情況。
責任編輯:
【來源:英為財情Investing】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