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衝擊下,萬般皆下品,唯有醫藥高,只有醫藥股才能緩解人民羣眾對於疫情的焦慮。
醫藥板塊年初至今漲幅約50%,60支個股翻倍、萬泰生物漲15倍領銜,龍頭恆瑞醫藥邁入5000億市值俱樂部、邁瑞醫療、智飛生物、藥明康德、長春高新、愛爾眼科等迭創新高,醫藥板塊成為當紅炸子雞。
當互聯網的時代紅利棋至中盤的時刻,醫藥行業的時代紅利粉墨登場,誰將是這個時代紅利的最大受益者?
當下,乘風破浪的消費和披荊斬棘的科技深得人心。消費炒作邏輯在於消費升級和產業度提升,科技炒作的是創新,新供給創造新需求。消費具有明顯穩定性,投資者能夠獲得穩穩的幸福,而科技具備明顯的未來想象空間和業績爆發式增長的可能,投資者能夠獲得超額收益。(詳情關注前期文章:神酒神油之後還有“神盾”們,成年人怎麼選?ALLIN?)
而醫藥行業既具備消費品屬性,同時也具備科技行業高研發投入的特徵,加之海外疫情延續蔓延態勢,從目前的流行情況、傳染率和死亡率來看,新冠病毒可能長期與人類共存,疫苗是抵禦疫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各國展開疫苗研發競賽,在這個催化劑加持下,醫藥行業有望持續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疫苗市場空間廣闊
目前,國外疫情呈現持續蔓延態勢,美國、印度、巴西等國家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量屢創新高。根據美國CIDRAP預測,預計新冠疫情可能會在未來2年內疫情週期性反覆,若想終止新冠疫情,預計需要60%-70%的人羣獲得免疫能力,而新冠疫苗有望成為終止疫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根據WHO統計數據,截至7月20日,全球共有24個新冠候選疫苗進入臨牀研究階段,142個新冠候選疫苗處於臨牀前研發階段。
在全球疫情持續蔓延的情況下,新冠疫苗未來市場空間值得期待。
據安信證券統計,就國內市場而言,假設我國新冠疫苗未來接種率為60%-80%,接種程序為2針/人份,收儲均價為20-30元/支,對應國內市場空間為336-672億元,按淨利率50%計算,對應利潤空間為168-336億元。
就國外市場而言,預計我國新冠疫苗主要出口至中低收入國家,假設我國出口新冠疫苗接種率為10%-15%,接種程序為2針/人份,出口均價為2.5美元/支(參考阿斯利康定價),則對應出口市場空間為125-187億元,按淨利率40%計算,對應利潤空間為50-75億元。
目前國內新冠疫苗研發龍頭企業有:
智飛生物(重組亞單位疫苗進入II期臨牀)、沃森生物(mRNA疫苗處於I期臨牀)、復星醫藥(mRNA疫苗國內進入I期臨牀)、康希諾生物(腺病毒載體疫苗即將開展III期臨牀)、康泰生物(滅活與重組疫苗處於臨牀前階段)、華蘭生物(流感病毒載體疫苗與滅活疫苗處於臨牀前階段)。
但願疫苗能夠早日投產,炒股的時候最起碼沒有生命危險。
重大疫情帶來醫藥產業變革
更長邏輯上看,疫情不僅對醫藥防護有短期促進,還對醫藥產業的健康發展有深遠影響。
以史為鑑,重大疫情往往帶來醫藥產業變革。從醫藥產業地位提升來看,經歷此次疫情,國家對於公共衞生健康的投入會持續加大;從公民對醫藥認知來看,疫情強化民眾對醫藥的關注,醫藥行業基本的申購持續增加。
據統計,自2003年SARS後,2004-2007年全國衞生總費用增速持續抬升,2003-2007全國衞生總費用共增長了75.8%。更長週期看,全國衞生總費用從2002年的5790億增加到2018年的5.9萬億,佔GDP比重也從4.79%增加到6.57%,這奠定了醫藥產業的景氣基礎。
今年經過新冠疫情的洗禮,新一輪醫藥產業變革的大幕正徐徐拉開,眾多重磅政策陸續出爐,如:3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為後疫情時代的投資指明瞭方向。
目前,我國衞生投入力度仍在處於較低水平,仍有較大的提高空間。根據WHO的統計,2017年我國人均政府衞生支出(GGHE-D)僅250美元,全球平均水平527美元,而發達國家及地區基本都在1000美元以上。
中報業績將成醫藥“穩定器”
醫藥板塊年初至今漲幅約50%,60支個股翻倍、萬泰生物漲15倍領銜。目前醫藥板塊PE(TTM)約55倍,全部A股PE約17.8倍。相對位置高、估值高。
但從當前時點來看,許多機構認為,醫藥仍然是比較好的板塊配置選擇,醫藥行業攻守兼備,估值提升背後具有可持續的業績支撐。近期行業依然圍繞業績展開,七八月都是業績期,中報業績將成為醫藥持倉的“穩定器”。
例如東吳證券就認為:
三大因素支撐醫藥產業中長期牛市。“三大因素”:國內宏觀經濟環境已發生微妙變化,國內經濟以內循環為主;全球創新藥景氣度在持續高漲,TOP200、TOP100門檻提升;疫情不僅對醫藥防護有短期促進,還對醫藥產業的健康發展有深遠影響。
兩大邏輯刺激醫藥板塊7、8月份持續走強。醫藥板塊整體Q2業績同比和環比增速好於Q1;醫藥板塊賺錢效應的正反饋效應。
創新升級產業鏈引領下半年投資
具體佈局上,中美關係不斷變化,國產替代顯得關鍵,隨着國家層面對公共衞生的投入,政策近年來對創新鼓勵支持不斷,資本市場支持等多領域也給予支持,醫藥也進入“新基建”階段。浙商證券認為,那些具備市場化、全球化競爭力的公司是最好的長期投資品種,製藥、器械的創新升級產業鏈引領下半年投資。
製藥方面,二季度國內IND申請(新藥人體臨牀試驗申請)數量較一季度井噴,國內化藥、生物藥、進口生物藥較去年均實現翻倍增長,國內申請總數遠超進口。隨着臨牀試驗的逐步推進,2023-2026年迎來國內創新藥上市數量反超進口藥拐點,國產創新藥迎來黃金髮展期。重點關注創新藥龍頭企業恆瑞醫藥、中國生物製藥、復星醫藥,以及康弘藥業、信達生物、君實生物、復宏漢霖、百濟神州、貝達藥業等。
醫療器械方面,由於我國醫療體制的原因,器械:藥品市場規模的比例約1:3,與發達國家約1:1的比例相去甚遠,可謂市場空間較大。但我國醫療器械產業起步較晚,高端市場仍由外資企業佔據,部分國產化率不足20%。隨着國內企業創新,未來有望在高端市場實現進口替代。《中國製造2025》指出,2020年、2025年、2030年縣級醫院國產中高端醫療器械佔有率分別達到50%、70%和95%。
憑藉技術快速迭代、需求端進口替代及全球競爭力提升,創新醫療器械領域將是不容忽視的大市值板塊,必將持續孕育誕生精彩的投資機會。關注邁瑞醫療、萬孚生物、凱普生物等優質個股。
【來源:陝西旅行筆記】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