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要素是經濟生產的重要要素之一,各地經濟、產業發展有天然的對勞動力的需求。”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單菁菁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同時,今年可能“內循環”的重要性越來越高,要啓動國內市場、加強面向國內市場的供給側改革,也帶來了生產端的強化,需要人員、人才。
大城市的“人才爭奪戰”再度敲響戰鼓。
7月3日,珠海、哈爾濱不約而同地發佈了人才落户新政。其中珠海擬將人才標準放寬至非全日制大專,並提出:畢業五年內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人員,可以“先落户後就業”。
哈爾濱則拿出了“真金白銀”—對9城區內(道里區、南崗區等)落户的人才給予學歷補貼,最高一次性發放安家費10萬元。
時代週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已有重慶、大連、濟南、昆明、青島、哈爾濱、瀋陽、南京、南寧、南昌、蘇州等20餘城調整落户政策。其中不乏城區常住人口在1000萬人以上的超大城市—重慶,以及城區常住人口在500萬―1000萬之間的特大城市—南京。另外還有南寧、南昌、濟南、瀋陽、福州等6個省會城市。
“勞動力要素是經濟生產的重要要素之一,各地經濟、產業發展有天然的對勞動力的需求。”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單菁菁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同時,今年可能“內循環”的重要性越來越高,要啓動國內市場、加強面向國內市場的供給側改革,也帶來了生產端的強化,需要人員、人才。
“尤其是部分城市近些年已經出現人才的外流和常住人口的減少。如何吸引人、留住人,也是各地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課題。”單菁菁補充道。
門檻一降再降
參與“搶人”的城市級別越來越高,門檻卻一降再降。
7月6日,福州市政府政法處工作人員回應時代週報記者稱:關於福州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方案當前正在轉交給有關部門,制定細化的落實意見。總體而言,福州市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會對“省文件”的總體精神進行細化、優化,比“省文件”的要求做得更“前”一點,不只是單純針對“省文件”提出的縮短參加城鎮社保年限等內容。
上述工作人員提及的“省文件”即福建省公安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6月28日印發的《關於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若干措施》,文件要求,福州市轄區對參加城鎮社保年限要求不超過2年。
時代週報記者梳理發現,不斷放寬落户門檻已是趨勢。學歷要求方面,當前在大多數城市,普通大專、高職均可落户。珠海甚至擬將人才範圍擴大至非全日制本科。同時,年齡要求放寬也是趨勢。比如南京市就從今年5月1日起,將本科學歷人才落户的年齡限制放寬5週歲,從不超過40週歲調整為不超過45週歲。
還有不少城市落户低至“零門檻”,比如南寧、南昌等。今年4月14日,南昌宣佈全面取消南昌市城鎮地域落户的參保年限、居住年限、學歷要求等遷入條件限制,實行以羣眾申請為主、不附加其他條件、同户人員可以隨遷的“零門檻”准入政策。隨後的6月1日,南寧也全面放開了城鎮落户條件。
“競爭日趨激烈,城市對人才和人力資源也更加重視,所以都在加大力度招攬人才。”單菁菁指出。
競爭加劇人才搶奪
每個積極放寬放開落户限制的城市,都面臨着自身的壓力。
以近年來引進人才,最積極的城市西安為例。截至2019年末,西安市常住人口已達1020.35萬人,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八。但從經濟總量來看,2019年西安共實現9321.19億元GDP,在27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十一。
省會城市南昌和南寧則面臨着更加嚴峻的經濟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根據各地統計局數據,截至2019年末,南昌市常住人口為560.06萬人,南寧市則為734.48萬人。在經濟總量方面,南寧尚未突破5000億元關口—2019年,南寧市GDP總量為4506.56億元,南昌則微幅跨過5000億元分界線,為5596.18億元。
“這些城市出於自身發展的需求,需要吸引人口前往,包括人才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單菁菁指出。
同時,區域間的競爭也十分明顯。以大灣區為例,近期已有珠海、中山、惠州三個大灣區城市大力度放寬甚至放開落户限制。
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則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競爭正在加劇,每個城市都不願意在這一輪發展中落後,所以都在積極招攬人才。
以珠海為例,公開資料顯示,珠海和深圳都是在1980年被設為經濟特區。其區域面積也相近,其中珠海的面積是1711.24平方千米、深圳是1997.47平方千米。但截至2019年末,珠海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35.89億元,排名全省第六,但常住人口僅202.37萬人,是深圳的六分之一。
“對於正在爬坡中的城市來説,如果不在這一輪人才爭奪戰中走在前面,可能就會被落下。”宋丁説。他還建議,各個城市必須找準自己的定位,然後實施相應的交通改造、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引進、產業佈局,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自身的發展。
“留人”任重而道遠
城市拋出了“橄欖枝”,人才是否願意接住,卻還留有疑問。
對此,時代週報記者採訪了福州、南昌等多地省會的外來就業人員。
“我現在只是在南昌工作,沒有買房,也沒有孩子上學的需求,沒有遷户口的必要。”7月5日,家在江西省上饒市、現在南昌工作的王菁(化名)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對於多數人來説,落户不僅僅是門檻問題,更多地還要考慮長居久留的規劃。
“我已經在福州工作兩年了。落户的打算也有,但是不確定,要看未來的情況。如果在福州本地結婚,就會在這裏落户。但是如果不結婚的話,就回老家了。”福州的彭可(化名)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説道。
和彭可一樣,南昌的洪興(化名)也把是否成家作為落户的決定性因素之一。“無論是按工作年限、社保年限,還是人才落户,我都達到了落户南昌的標準。但目前還不着急落户,估計會等到結婚的時候。”洪興表示。
大城市的户籍吸引力也在減弱。今年6月中旬剛從深圳到廣東省江門市工作的李靈(化名)決定放棄“深圳户口”。“沒有很捨不得。”李靈説,在深圳買不起房,那這個户口對我來説也沒有太大用處。
“城市要吸引人才,任重而道遠。”單菁菁直言,“放寬放開落户限制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考慮留得住、用得好的問題。”
“首先人才進來之後,他們考慮最主要的是自我發展。也就是説,城市要有與之相匹配的產業和足夠的就業崗位。其次,地方的環境品質和公共服務品質也很重要。一些健康成本、房價、教育、醫療等因素都會影響人羣選擇。再次,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也需要政策、營商環境的配套。比如説一些高科技產業吸引來的創新型人才,還需要把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做好,讓人才可以更好地發揮他們的價值。”單菁菁詳細解釋道。(來源:時代週報)